APP下载

盐池县发展小杂粮产业调研报告

2016-02-06卞巧兰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盐池县荞麦杂粮

卞巧兰

(盐池县惠安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宁夏吴忠 751500)

盐池县发展小杂粮产业调研报告

卞巧兰

(盐池县惠安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宁夏吴忠 751500)

文章分析、阐述了盐池县小杂粮产业状况、发展优势条件、发展前景,以及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带来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扩大面积、引进新优品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等发展措施和对策。

特色产业 优势条件 市场前景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盐池县种植各类小杂粮作物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品质独特。每年种植的荞麦、糜子、谷子、绿豆、豌豆、苦荞等小杂粮达20种,面积达2.7万hm2,总产在2 000万kg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健和绿色食品著称的荞麦、谷子等小杂粮开发前景愈加广阔。荞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所含的“芦丁”和“烟酸”,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剂,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小米含有多种脂肪酸、维生素,有养肾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绿豆、小红豆等豆类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小杂粮作为医食同源的食品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盐池县具有发展小杂粮生产的传统优势,面对国内外小杂粮市场旺盛的需求,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刻不容缓。

1 盐池县小杂粮生产现状

盐池县每年种植小杂粮面积在2.7万hm2以上,种植分散,产量低、成本高,品种品质退化,产品加工处于较低水平。

1.1 基本情况

2015年,全县种植以荞麦为主的绿色小杂粮3.1万hm2以上,较2014年增加433.33 hm2,平均单产57.4 kg/667 m2,实现总产2 336万kg。

1.2 小杂粮种植分散,不利于规模生产

小杂粮生产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县特色种植大多在高坡山岗贫瘠地区,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影响小杂粮生产的规模效益及发展。

1.3 小杂粮属劳动密集型生产产品,产量低、成本高

特色种植分散、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全靠农民手工操作,因而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其发展。

1.4 小杂粮品种品质亟待改善

小杂粮生产在盐池县属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农民没有进行品种改良,有的品种已逐步退化,栽培技术落后,影响了小杂粮增产潜力的发挥。

1.5 产品加工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大多数小杂粮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多数只经过简单加工,进行包装之后就把产品投入市场,进一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较少,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更少。国内市场上能够满足改善膳食结构调整需要的大众小杂粮食品很少,而有利于膳食营养平衡的小杂粮营养食品,能够防病、治病的特色保健食品十分稀少。我国出口的特色基本上是原粮,加工制成品占出口量的份额很小。许多国外经销商从我国进口原粮,经过加工和分装后获利甚丰。现在发达国家居民食物消费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一般占70%,有的达90%。据测算,我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总利润,生产环节仅占1/5左右,较发达国家低近一半。

2 盐池县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优势条件

2.1 气候条件优势明显

雨热同季、相对冷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小杂粮在盐池县作物种植中的重要地位。全县有耕地8.93万hm2,其中水浇地1.33万hm2,其余7.6万hm2耕地可种植荞麦、糜子、谷子、豌豆等优质小杂粮。当地昼夜温差大,降雨多集中于7、8月份,非常适宜小杂粮的生长发育,以及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提高,生产的产品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极大地迎合了消费者均衡营养的需求。小杂粮生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2.2 政府重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小杂粮产业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计划,科技部和农业部先后启动了小杂粮的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自治区政府也十分重视小杂粮的生产发展。

2006年,盐池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010年5月,盐池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借此机遇,充分利用“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优势,不断提升全县小杂粮生产质量,做大做强小杂粮特色产业。

2.3 小杂粮产品精深加工初具规模

以“利农农副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原生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购销企业为龙头的“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市场营销模式初步形成,以“山逗子”、“对了”、“山野香”等特色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精深加工行业初具规模,小杂粮的精深加工既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当地及周边县区小杂粮的销售问题,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2.4 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

当地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作为市场、种植联结的桥梁,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如原生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该合作社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名核心会员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成为市场营销的主力军,覆盖农户1.4万多户,架起了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2014年,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增加到2.7万hm2,产量达到3 000万kg;2009年至今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形成了“合作社+农户+项目+基地+县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该县的小杂粮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小杂粮主要销往内蒙古、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市场。

3 小杂粮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3.1 小杂粮需求日益增长

小杂粮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为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备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在盐池县,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

3.2 小杂粮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

小杂粮是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是养殖业良好的饲料来源,是贫困地区的有效经济源。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是盐池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开发的优势所在,是该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小杂粮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影响到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而且县内小杂粮的品种质量也亟待改善。

4 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小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盐池县不但小杂粮种类多,而且占有的份额大,全县有小杂粮种植面积2.7万hm2,占总耕地面积30%。其中,荞麦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其它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有糜子、谷子等。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它既可以作为填闲补种作物,又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实行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产量结构。小杂粮中的荞麦营养价值高,可作为主食或副食,既可做成面条,还可制作凉粉、摊馍等风味小吃。盐池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而荞麦饸烙面、荞麦凉粉是盐池的风味小吃,也是游客最喜欢的当地特色小吃及菜肴。所以,开发荞麦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其他豆类的籽粒、荚壳、茎叶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丰富,饲料报酬高。目前,在粮食主产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小杂粮,使之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明智选择。

4.1 着力推进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

以南部乡镇为重点,对全县分布范围广、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在农业农村经济所占比重高的优质粮食、马铃薯、黄花、小杂粮等,实施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作用,由已形成一定优势的相关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定向支持,促其发展。

4.2 大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推动农机装备结构改善、布局优化,大力促进农机农艺全程化、一体化融合,加快推广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小杂粮产业大发展中重要载体作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4.3 “三覆盖,五统一”新技术示范、推广

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按照“三覆盖,五统一”(良种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控防治达到100%,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的要求,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引导带动农民建设小麦、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油料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支持配方肥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实行示范片补助政策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4.4 提高小杂粮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引进1~2个大型精深加工企业,通过扩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小杂粮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4.5 小杂粮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实行产地认证。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加工、包装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出入库检验检疫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6 小杂粮产品包装、宣传

制作规范、新颖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品外包装和宣传广告,搭建产品宣传、展示和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市场占有率。

5 结论

5.1 发展小杂粮产业是帮助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小杂粮是一种适宜于高寒山区贫瘠土壤种植的粮食作物,极适宜在海拔1 800~2 800 m的高寒山区种植。长期以来,由于受冷凉气候的限制,当地农民大春收获后,小春一般闲置或者种植小麦等,而这些作物生育期偏长,对大春作物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而种植小杂粮,不但不影响大春作物的产量,如种植豆类作物,有固氮作用,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大春作物产量的作用。特别是种植生育期短的荞麦,能在现有土地上提高荞麦的产量,促进荞麦产业向科学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荞麦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将有助于山区农民增收、脱贫。

5.2 发展小杂粮有利于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开展小杂粮新优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可使当地小杂粮生产区分散、品种多、低水平重复使用的现象得到缓解。通过新品种的引育、试验示范和良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可有效地带动小杂粮生产区生产水平。盐池县山逗子特色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带动农民发展小杂粮产业,为企业生产提供充足和优质的原料。公司在麻黄山、惠安堡等乡镇建立小杂粮基地20 hm2,与300户签订多年种植合同,并免费向农户提供优良种子,带领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植,农户仅此一项年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上。该企业生产的荞麦挂面、小杂粮、特色八宝粥远销上海、陕西、内蒙古等省区,小杂粮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架起了农户与市场连通的桥梁,为农业结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5.3 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测土配方施肥、粮油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惠农项目为引领,以秋深翻、秋施肥为抓手,以“山逗子”、“山野香”等特色加工企业为龙头,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加快以荞麦为主的绿色特色基地建设。以南部山区为重点,每年在全县8个乡镇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绿色特色生产基地2万hm2。通过种植、收购、加工及外销补贴,2020年,特色品种平均每667 m2产量达到100 kg,年总产优质小杂粮3 000万kg,特色精深加工能力达到2万t以上,农民人均特色收入达到1 000元。

加强生产、加工、包装等各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特色精深加工技术和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搭建产品展示平台,加大对外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1] 杜守宇.胡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优化模式研究.宁夏旱作农业,2004,(4):36~345

[2] 林启美.土壤肥料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3] 丁明.宁夏审定品种.农作物审定品种,2008,(9):243~270

猜你喜欢

盐池县荞麦杂粮
红山荞麦看木森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盐池县1969-2018年大风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细粮VS杂粮
荞麦
盐池县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荞麦花开
浅析盐池县沙枣育苗、造林技术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