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6-02-06周向阳李婷婷李辉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12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供给

周向阳,熊 露,李婷婷,韩 玥,李辉尚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关于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周向阳1,熊 露1,李婷婷1,韩 玥2,李辉尚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业发展困境、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本文首先阐述了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从创新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供给结构和扶持种业发展等四个方面探究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提出了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项政策建议。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建议

畜牧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领域,推动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调整和优化畜禽生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畜禽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现代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1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二五”时期,我国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加,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4%[1];质量持续向好,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保持在99%以上[2]。展望“十三五”,我国畜牧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推动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1.1 养殖效益下降,价格波动增大

“十二五”期间,畜禽产品生产成本处于“上升通道”,同时,国外价格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日趋显著。国外畜禽产品价格不同程度地低于国内,不断走低的国际畜禽产品价格迫使国内价格进一步下行。在国内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和国际市场价格“天花板”下降的双重挤压下,我国畜禽产品养殖效益持续下降。同时,我国畜禽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加大,波动异常现象频繁出现。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畜牧业生产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促进产销匹配,从而缓解市场价格异常波动。

1.2 供给需求难匹配,质量问题更凸显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尤其是供需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品种结构存在矛盾。目前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未能很好地适应消费需要变化,一方面部分畜禽产品年度性、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另一方面牛羊肉等中高档肉类消费品刚性增长,国内生产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国内牛羊肉市场供给趋紧导致进口持续快速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牛肉累计净进口109.6万t,年均增长112.1%;羊肉累计进口94.7万t,年均增长38.2%[3]。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牛羊肉主要进口国之一。二是数量质量存在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高档化、品牌化趋势,人们更加重视“三品一标”认证产品,青睐更加绿色、更加优质、更加安全的畜禽产品。然而,我国一般性同质化畜禽产品比重过高,高品质特色化畜禽产品却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不足,制约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1.3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

资源环境硬约束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短板。首先是资源“紧箍咒”绷紧,以饲料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最为突出。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使我国牧区草原退化严重,造成牧草等优质粗饲料资源短缺,而进口优质牧草的成本较高,明显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饲用玉米、豆粕、鱼粉、高粱、饲用大麦和玉米酒糟(DDGS)等饲料原料的国内产量也远远无法满足饲料生产需求,只能大量进口,供求矛盾凸显。其次是环境“红灯”亮起,以畜禽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畜禽规模化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集中排放,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测算,每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38亿t,综合利用率只有50%左右[4]。

2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

我国畜牧业供给侧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5个发展体系。

2.1 创新发展思路,建立能够实现永续运行的绿色发展体系

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建立实现畜牧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体系。一是坚持绿色辩证思维。发展现代畜牧业既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极限,要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养殖规模;也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生产,着力保障畜禽产品市场有效供给。要统筹兼顾保供给与保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5]。二是探索种养结合新模式。按照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总体要求,以发展新型种养结合模式为重点,探索建立“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农牧循环机制,总结推广种养结合典型模式,形成农牧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的生态畜牧业新格局。三是推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5],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2.2 转变生产方式,建立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生产经营体系

小规模分散养殖仍是我国畜禽生产的主要形式,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我国养殖成本高,迫切需要改进原有生产方式,建立现代畜牧生产经营体系。一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继续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扩大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范围,推动分散化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支持规模牧场、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发展,大力提高奶业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家庭牧场、牧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等生产模式,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成为推动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三是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畜禽养殖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良种供应—畜禽饲养—产品收购—屠宰加工—贮运销售”相衔接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为养殖主体提供全程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动规模化经营方面的作用。

2.3 优化供给结构,建立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供给体系

一是改革畜禽产业。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草食畜牧业既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缓解饲料粮短缺的有效手段。开展供给侧改革应以发展草食畜牧业为着力点,推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满足国内对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产品的需要。二是调整生产品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膳食结构优化和消费偏好变化,我国牛羊肉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但供给相对不足,供给形势偏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刚性增长,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今后牛羊肉消费还将继续增长,要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增加牛羊肉品种供应,保障市场供应。三是优化产品品质。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品种,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优质特色产品短缺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优化肉类品质,增加中高端猪肉产品供给。奶业是我国新兴产业,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要着力发展优质安全奶制品,提升消费者信心,满足消费品质提升需求。

2.4 扶持种业发展,建立提升产业核心能力的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提升自主育种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开展国家核心育种场遴选。探索完善家畜联合育种机制,支持和鼓励企业成立不同的联合育种组织,支持建设区域性联合育种站,搭建遗传交流的平台。二是夯实育种基础。系统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支持国家核心育种场配套建设生产性能测定设施设备,建立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数据平台。完善育种评价机制,健全新品种和配套系审定制度,建立健全种畜禽性能测定体系。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开发地方资源特色产品。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重点支持有工作基础、有研发团队、有创新能力的畜禽育种企业集团提升综合素质,支持通过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形式提升发展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

3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全力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1 严格落实各类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合理布局

一是在区域分布方面重点突出南方水网地区。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水源地,人口密集,养殖密度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要合理划定禁养区和非超载区,引导畜禽养殖向非超载区转移[6]。二是在产业扶持方面重点突出草牧业。综合考虑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区和南方区的草原生态实际及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平,结合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各个区域的发展重点、推介模式和主攻方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3.2 加快粮改饲试点工作,引导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政策引导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养定种。按照草畜配套、产销平衡的原则组织生产,根据养殖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粮改饲的面积,统筹推进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粮改饲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条件,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同时还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种养双方意愿,发展适销对路的种植品种。三是坚持规模种植。规模化种植是饲草料产业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要引导各地根据地域特点,合理确定生产组织方式,探索适宜当地的规模种植模式。

3.3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引导资金支撑产业发展

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一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根据畜牧业生产特点,创新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开展农牧民小额信贷试点,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二是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财政注资成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担保贷款产品,让农牧民获得简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信贷服务。三是强化农业保险支持。继续实施能繁母猪保险和奶牛政策性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推动建立肉牛肉羊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3.4 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及推广,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饲草料良种选育。加快节水节地节肥饲草料品种技术研发,完善牧草新品种评价测试体系。加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筛选培育一批优良牧草新品种。二是畜禽良种繁育。积极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开展畜禽育种,开展以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良种选育研究,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为基础的杂交优势利用研究,改变核心种源过渡依赖国外的局面。三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利用实施好良种补贴政策,持续提高牛羊养殖良种化水平。

3.5 强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撑可持续发展

开展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手段,也是实现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措施。技术研发要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无害化处理技术及设备研制。研发安全、高效、环保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研制,推广科学的废弃物处理工艺。二是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畜禽养殖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多种技术模式,推广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技术,促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还田。三是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推广粪便耗氧堆肥和沼气利用技术,加快研发畜禽废弃物厌氧制沼气技术及装备,积极发展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发电技术。

3.6 推动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应用,提振消费者信心

近年来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加快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发应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7]。一是在生产环节,改进饲草料种植土壤、水资源、大气等污染状况数据自动监测技术;研发畜禽养殖场圈舍环境、动物疫病先进感知技术。二是在加工环节,研发非法饲料添加剂、药物残留、“瘦肉精”速测技术,有效防范生鲜乳违法添加行为;三是在流通环节,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畜禽产品流通、贮存、消费全程信息的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做到全程追溯和适时预警。◇

[1]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6-02-09.

[2]农业部.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1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马有祥.“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上的讲话[R].2016-04-05.

[5]于康震.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2016-04-19.

[6]农业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04-18.

[7]陈晓华.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6-01-19.

(责任编辑 李燕妮)

Consideration on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of Animal Husbandry

ZHOU Xiang-yang1,XIONG Lu1,LI Ting-ting1,HAN Yue2,LI Hui-shang1

(1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Agri-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081,China;2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89,China)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e,animal husbandry is the key area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nimal husbandry,studied the main areas of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from of animal husbandry from four aspects of innovation of development idea,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mode,optimization of the supply structure,and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ed industry.Finally,six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up.

animal husbandry;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policy recommendation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16年度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

周向阳(1983— ),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分析、粮食安全。

李辉尚(1979— ),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政策分析、农产品市场调控和食物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供给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