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成效与发展思路
2016-02-06尚海霞
尚海霞
(凉城县农牧业局,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750)
凉城县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成效与发展思路
尚海霞
(凉城县农牧业局,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750)
为实现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凉城县结合当地玉米生产实际和市场供求现状,对玉米种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玉米 种植结构 调整 成效 发展思路
为促进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合理有序调减非优势区域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实现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乌兰察布市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乌农牧种发[2016]151号),结合凉城县玉米生产实际和市场供求现状,对玉米种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1 凉城县玉米生产发展现状
2015年凉城县玉米种植面积约2.77万hm2,其中粮饲兼用玉米2.43万hm2,青贮玉米0.2万hm2,水果玉米0.13万hm2,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占总播面积43.3%。岱海镇、六苏木镇、麦胡图镇、岱海旅游办事处、天城乡、永兴镇、蛮汉镇由于积温优势,玉米面积较大,占玉米总播面积的90%以上,厂汉营乡、曹碾满族乡种植面积较少。前者各乡镇以种植中晚熟品种为主,种植种类全,后者各乡镇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也零星种植青贮玉米。
2 凉城县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14年以来,由于国产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严重倒挂,玉米原粮替代品进口逐年增加,挤占了国内玉米消费市场,形成“外粮入市,国粮入库”的严峻局面,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玉米持续健康发展受到挑战。为此,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多业并举,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基本原则,积极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做到总体压缩、内部调控,该减则减,该增则增,全县玉米播种面积由去年的2.77万hm2,缩减到2.13万hm2,减少0.64万hm2,玉米内部结构中,粮草兼用型玉米1.73万hm2,比去年减少0.7万hm2,青贮玉米0.3万hm2,比去年增加0.097万hm2,水果玉米0.1万hm2,与去年相比减少0.033万hm2。
3 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凉城县玉米产业快速发展,为深加工企业和草食畜牧发展提供丰富充足的原料和饲料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玉米生产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产业连接不够紧密,种植区域和经营规模比较分散,成本“地板”持续抬高,农民收益急剧压缩的同时,企业收储和加工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
(2)玉米品种分布不均衡。农田基础设施好、无霜期长的地区发展比较好。引入品种多,品质好。反之则品种单一,品质差。
(3)2016年国家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进行改革,内蒙古取消玉米临时收储,采取“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对该县的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倒逼态势。
4 玉米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总体安排部署,该县将对玉米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要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等多种措施,调优该县玉米种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稳定提升玉米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玉米优势区域集中达到95%以上,积极发展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逐步形成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产需总量平衡、市场竞争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1)区域调顺。要顺应自然、顺应环境、顺应资源禀赋,进一步推进种植业优势区域集中度。支持光热水资源丰富的永兴镇、岱海镇、六苏木镇、天城乡、蛮汉镇发展粮饲兼用玉米生产,面积稳定在1.67万hm2;鼓励麦胡图镇、岱海旅游办事处发展优质鲜食玉米,面积达到0.2万hm2;鼓励麦胡图镇、六苏木镇、岱海旅游办事处、岱海镇发展青贮玉米,面积0.4万hm2。
(2)品种调试。围绕农区畜牧业聚集区、农牧业交错区,推广种植专用青贮品种,围绕深加工企业,推广种植加工专用品种。玉米优势区域要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早熟、脱水快、抗倒伏、穗位一致、苞叶松散适合机收的新品种,减少霉变粒,努力提高玉米商品品质。
(3)产业调宽。要把玉米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带动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订单种植、基地建设、专用品种生产,促进玉米就地加工转化,充分发挥该县畜牧业大县的优势,坚持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通过建立紧密的种养加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分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