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5例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6-02-06任雁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33期
关键词:密集病史口病

任雁

吉林省前郭县中医院儿科,吉林松原138000

135例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任雁

吉林省前郭县中医院儿科,吉林松原13800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为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儿童135例进行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儿童近期生活中的差异,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家族史、饭前和便后不洗手、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近期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流动人口、年龄在3岁以内以及非母乳喂养等方面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卫生习惯、与感染患者接触、流动人口、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和母乳喂养等因素是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预防应从多个角度共同实施,尽量减少儿童到人口密集场所的几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减少与被感染患者的接触,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手足口病;影响因素;预防

手足口病足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感染肠道病毒而引发的,发病较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1]。手足口病在儿童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发病,特别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的发病率更高,临床调查显示该阶段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比例约为90%左右,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的发育。手足口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不然极易引发脑膜炎、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严重疾病[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因此预防和控制的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的疫苗较少,多数患者采用的是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因此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儿童135例进行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儿童中,男72例,女63例;对照组儿童中,男70例,女65例。两组儿童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以及直接提问的方式,让家属填写相关的内容,对比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以及近期活动情况,由专门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主要对比家族史、卫生习惯、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近期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流动人口、年龄在3岁以内以及非母乳喂养等情况。

1.3 治疗方法

对实验组患儿进行隔离,对其隔离房和与其接触者要消毒,给予康复新液涂擦口腔溃疡处,给予炉甘石洗剂涂擦手足部皮疹,同时给予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以补充维生素。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显示,选择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组儿童年龄1~8岁,平均年龄(3.8±1.4)岁,其中3岁以下75例,3岁以上60例;有手足口病家族史70例(51.85%),无病史65例(48.15%);流动人口82例(60.74%),非流动人口53例(39.26%);皮疹病史72例(53.33%),无病史63例(46.67%);母乳喂养61例(45.19%),非母乳喂养74例(54.81%)。对照组儿童中,年龄1~7岁,平均年龄(3.6± 1.3)岁,其中3岁以下44例,3岁以上91例;有手足口病家族史46例(34.07%),无病史89例(65.93%);流动人口44例(32.59%),非流动人口91例(67.41%);皮疹病史31例(22.96%),无病史104例(77.04%);母乳喂养105例(77.78%),非母乳喂养30例(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年龄3岁以下、手足口病史、流动人口、皮疹病史,非母乳喂养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2.2 两组儿童近期活动情况比较

实验组儿童饭前、便后洗手者61例(45.19%),不洗手者74例(54.81%);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102例(75.56%),未接触患者33例(24.44%);7d内到过人口密集地区85例(62.96%),7d内未到过人口密集地区50例(37.04%)。对照组儿童饭前、便后洗手者109例(80.74%),不洗手者26例(19.26%);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34例(25.19%),未接触患者101例(74.81%);7 d内到过人口密集地区56例(41.48%),7 d内未到过人口密集地区79例(5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卫生习惯、与病原体接触、近期到过人口密集地区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学龄前的儿童发病率较高。手足口病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接触传播,一般症状较轻[3]。但是学龄前儿童的抵抗力较差,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极易发展成为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因此,明确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手足口病在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儿童由于比较好动,经常接触不同的东西和人群,因此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较大,特别是在流动人口比较大的城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更高。家长要提高认知和重视程度,减少儿童到密集人群的几率,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1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对策

3.1.1 对病原进行控制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因此为了降低其发病率,就要明确手足口病的病原,加以积极的控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做好体检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因此一定要对各种幼儿园、托管机构以及学前班的管理,强化其卫生意识,指导儿童密集场所管理者要经常通风和消毒。并且要求各个机构定期带领儿童进行体检,每天早晨坚持检查,发现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将其隔离,并马上送诊,以免传染更多的儿童,造成大面积感染[4]。同时还要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医疗机构要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诊室,实施预诊、分诊等制度,以保证小儿手足口病诊治的科学性,准确诊断疾病,以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医院还要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避免手足口病通过诊断器械等传播病毒,造成不必要的医院感染。

3.1.2 明确临床诊治的原则想要提高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明确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原则是关键。对于症状不是十分明显的患儿,医护人员坚持对症治疗就可控制病情。治疗时配合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并且保证足够的营养即可。轻度的手足口病通过提高患儿身体的体抗力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医护人员要强化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并告诫患儿要留院观察,并对患儿进行隔离处理,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儿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6]。总之,在坚持对症治疗的同时,根据患儿的病情可以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1.3 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小儿手足口病属于急性的传染病,发病比较突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夏秋季节的发病率较高。学龄前的儿童由于其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隐性感染儿童以及感染患儿都是传染源之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飞沫、接触等都会引起感染。患儿的咽喉分泌物或是唾液中的病毒可能会随着飞沫或者空气传播。儿童饮用了被病毒感染的食物、水等也会感染。儿童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接触也会感染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儿童确诊之后,需要马上对其家庭用品和学校用品进行消毒,平时接触的玩具、学习用品、床上用品、衣物等都要彻底消毒,以免交叉感染[7]。患儿的排泄物也要严格处理,家长在接触患儿或是为患儿清理粪便前、后都要仔细清洁手部。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口密集的地区,尤其是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可以给儿童佩戴口罩等以预防感染。家长要注意保持家里的卫生环境,对于儿童的床上用品和衣物要勤晾晒,切断细菌和病毒的滋生环境,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3.1.4 强化易感儿童的防护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强,很多儿童处于隐性感染,传播的途径较多,传播的速度较快。相关部门一定要强化手足口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及儿童对手足口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通过传单、广播、宣传车以及讲座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向广大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预防常识、治疗手段等,提高家长的认识程度,以免出现感染后比较惊慌,不知如何处理。同时,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种补习班一定要坚持晨检,采取摸、看、问、检查的方式仔细检查儿童,观察儿童的身体状态,及早发现儿童的不适,及早进行治疗[8]。并且每日要对场所进行消毒,对儿童接触的玩具、课桌、书籍等都要彻底消毒。强化易感人群的防护,缩小感染的范围,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

3.2 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家族史、饭前和便后不洗手、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近期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流动人口、年龄在3岁以内以及非母乳喂养等。明确了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需要相关部门和家长提高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手足口病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以最大限度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范围。

综上所述,儿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预防应从多个角度共同实施,尽量少儿童到人口密集场所的几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减少与被感染患者的接触,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1]刘国忠.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J].健康之路,2013,12(3):183-184.

[2]饶炎红,肖雅琼.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22):117.

[3]施彩嫦.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9下旬刊):5364-5365.

[4]张晓景.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宣教和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2上旬刊):683.

[5]张裕莉,邓时莉.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2013,7(4):152-153.

[6]袁春霞.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干预对控制流行性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4下旬版):9-10.

[7]凌碧红.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宣教和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740-3741.

[8]刘丽,万帝.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5,9(19):157-158.

Investigation of Morbidity Influence Factors of 13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REN Y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Qianguo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ngyuan,Jilin Province,138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rbidity influence factor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Methods 13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35 cases of healthy children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hort-term lif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s and direct questions,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strategies were mad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Results The case number of family history,no washing hands before meals and after toilet,exposure to 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going to the dense-population area in short term, skin rash history,floating population,less than 3 years old and no breast f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refore,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ere health habits,exposure to infectious persons,floating population,going to the dense-population area,skin rash history and breast fed.Conclus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re multiple,and we should try to avoid the children to go to the dense-population area,make children develop a good health habits,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exposure to the infectious persons to reduce the morbidity rate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Influence factor;Prevention

R725

A

1672-5654(2016)11(c)-014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3.141

2016-08-27)

任雁(1983.2-),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密集病史口病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密集恐惧症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全球导航四大系统密集发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