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家县反季蔬菜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02-06田应峰肖其荣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蔬菜生产

田 甜,田应峰,肖其荣

(1.巧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通 654600;2.华坪县兴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丽江 674801; 3.巧家县大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云南昭通 654604)

巧家县反季蔬菜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田 甜1,田应峰2,肖其荣3

(1.巧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通 654600;2.华坪县兴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丽江 674801; 3.巧家县大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云南昭通 654604)

近年来,巧家县反季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在突出特色,发挥区域优势,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蔬菜产业继烤烟、蚕桑产业后,已成为巧家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三大新型支柱产业。文章针对巧家县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本地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比较突出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对巧家县反季蔬菜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巧家县 反季蔬菜 无公害生产 对策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全县土地辽阔,地处金沙江、牛栏江交界处,海拔高差3 525 m,受两江切割,立体气候明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两江流域光热充足,最低月均温12.2℃,最高月均温27.3℃,极端最低温-0.4℃,极端最高温42.7℃;年平均降雨量801.4 mm,相对湿度52%,降水日110.5 d,年日照时数2 169.6 h,≥10℃的积温7 720℃,实属天然温室。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气候环境来说,都是蔬菜种植的适宜地区。近年来,巧家县反季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在突出特色,发挥区域优势,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蔬菜产业继烤烟、蚕桑产业后,已成为巧家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三大新型支柱产业。

1 反季蔬菜发展背景

1.1 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1)巧家县境内白鹤滩巨型电站的建设及昆巧公路的全线贯通,必将为巧家县蔬菜产业带来重大机遇;(2)境内只有工矿企业4家,废气、废水、废渣污染较少,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理想场所;(3)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反季蔬菜的生产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并从资金、物资、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

1.2 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

规划的适宜区海拔1 600 m以下的金塘乡、蒙姑乡、大寨镇、茂租乡、东坪乡、中寨乡和白鹤滩镇,平均温度21.1℃,年平均降雨量801.4 mm,月均温低于15℃的月份只有12月和1月,分别为12.9℃和12.3℃,无霜期324 d,是一个天然的大温室,在这里种植蔬菜特别是冬春反季蔬菜只需注意12月和1月的低温,稍加设施(如地膜覆盖)处理,就能使各种喜温蔬菜正常生长。

1.3 良好的市场氛围

近几年来,巧家县每年都有超过0.1万hm2的马铃薯、豌豆、番茄、鲜玉米等各种蔬菜远销昆明、贵阳、长沙、重庆、成都、攀枝花等大中城市,每到1~4月,都有很多客商聚集巧家抢购各种蔬菜,所以巧家县蔬菜特别是冬早反季蔬菜出现了种、销两旺的势头。再加上白鹤滩巨型电站建设日期的临近,这必将成为巧家县巨大的蔬菜需求市场,所以大力发展冬早反季蔬菜,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 发展现状分析

2.1 生产现状

2.1.1 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1)政府及相关部门面对蔬菜发展新趋势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以及“重生产、重流通、轻加工”的倾向,在竞争上对价格竞争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还缺乏过硬的对策。(2)在群众中存在着小富即满的思想。(3)一些群众只顾眼前利益,小农意识严重。(4)种子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风险抵御能力弱,害怕投入,种植的老品种商品率低,不能进入大市场。

2.1.2 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

(1)一些先进技术还没有牢固掌握,种植方法上有忽早忽晚的现象。(2)新品种更新出现脱节,特别是在马铃薯生产上,一直表现出良好丰产性状的“白四号”也出现严重退化。(3)蔬菜产业科技投入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只局限于种植“担担菜”、“提篮小买”的局面,经济效益不明显,蔬菜种植的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很好发挥。(4)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差,管理水平不平衡。(5)良种培育跟不上,品种单一,市场供应不均衡。

2.2 加工现状

2.2.1 蔬菜产后处理薄弱

巧家县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产后处理不够重视,可以说还不曾起步,因此,巧家县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仍然处于最原始的阶段,尤其是新鲜蔬菜目前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不具备保鲜,无法远途运输等。

2.2.2 加工设施落后

在全县范围内,能起龙头作用、能形成加工结构的龙头企业尚无,加工企业化的格局还无法形成。

2.3 营销现状

2.3.1 组织建设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较差

到目前为止,只在白鹤滩镇成立了一个以马铃薯、冬早玉米、冬早番茄为主的蔬菜协会和在金塘乡成立了以番茄为主的蔬菜协会,仅2个组织的建立不能满足巧家县大规模生产蔬菜外销的需要。市场是制约巧家县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由于巧家县离大中城市较远,大部分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加之种植面积分散,不成规模,产品难以打入大市场。

2.3.2 营销模式简单,信息不灵的问题比较突出

经调查发现,目前巧家县蔬菜营销可分为三大类:(1)长年运输长途贩运,这主要依靠协会组织。(2)街道与街道之间摆摊设点相互交易。(3)就地时常不连续性交易。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上应及时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3 发展对策

针对巧家县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本地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可初步将巧家县蔬菜的发展进行定位——“高山大棚冷凉菜,半山特色菜,河谷反季菜”。根据这一定位,特提出以下措施。

3.1 合理规划,突出蔬菜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3.1.1 根据巧家县立体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优势,规划3个种植区

(1)冬早型蔬菜种植区。海拔517~1 200 m的金沙江、牛栏江流域的江边河谷区,这一区域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1.1℃,年降雨量801 mm,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7 224℃。涉及全县9个乡镇,23个村,耕地1.33万hm2,规划发展冬早蔬菜0.33万hm2,主要分布在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小河、新店等适宜乡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在白鹤滩镇莲塘、库着2个村各建立66.67 hm2连片菜用冬早马铃薯示范村,在金塘乡双河村、蒙姑镇蒙姑村各建立66.67 hm2冬早番茄示范村。

(2)温凉型蔬菜种植区。海拔1 200~1 800 m的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7.3℃,年降雨量975 mm,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5 475℃。该区域具有相应的灌溉条件,是大力开发的优势区域,规划面积0.4万hm2。布局在白鹤滩、金塘、蒙姑、炉房、中寨、崇溪、老店、包谷垴、新店、大寨、茂租、小河、红山、东坪14个乡镇58个村,种植以夏秋适宜生长的番茄、黄瓜、苦瓜、南瓜、辣椒、菜豆、茄子、生姜等各种时鲜蔬菜为主,并在白鹤滩镇法土村、大寨镇大寨村、小河镇坝统村、东坪乡东坪村,4个村各建立66.67 hm2连片的白菜、辣椒、茄子、番茄等示范村。

(3)冷凉型蔬菜种植区。海拔1 800~2 400 m的地区,属暖温层、南温带气候,平均气温12.4℃,年降雨量1 289 mm,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3 166℃。规划面积0.27万hm2,主要分布在白鹤滩、大寨、茂租、红山、东坪、小河、新店、老店、包谷垴、中寨、崇溪、马树、炉房、药山14个乡镇,62个村。规划在老店镇治乐村、白鹤滩镇中村村建立2个66.67 hm2连片的白菜、甘蓝、萝卜等示范村。

3.1.2 发展蔬菜生产支柱产业,设置重点项目区

(1)实施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县建成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基地,并对农田基础建设进行升级改造。

(2)建设以水、电、路基础设施和栽培设施为主的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试、示范及科技培训。重点实施“四个一”工程集成技术,推广生物多样性种植,增加茬口种植,缩短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加强产业基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蔬菜规模化发展。

(3)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3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技术队伍建设为依托,以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充实专业人员,提高监测检测水平,完善安全体系,把科技成果、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到产前、产中、产后处理各环节。

(4)新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县蔬菜农残检机构。在重点产菜乡镇将逐步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点,对蔬菜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销售环节实施监控,控制产区污染,净化产地环境;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劣质化肥、伪劣种子等无公害标准禁止使用的农用物资;对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防止不合格产品上市和销售,确保城乡居民吃上优质“放心菜”。

(5)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分别在辖区的蒙姑、双河、莲塘、库着、发土、中村、海口、大寨、治乐10个村,建立1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从而带动全县大面积的蔬菜生产。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设蔬菜冷冻加工企业,切实为该县的蔬菜生产保驾护航。

3.2 培植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发达地区经验证明,蔬菜产业的效益,生产环节只占25%,流通环节占42%,加工环节占33%,由此来看,蔬菜产业的效益主要在产后,而相比之下,巧家县的这33%还处于空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政府资金投入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可以在简单、方便型上做文章。如今,许多地方的蔬菜生产都向净菜小包装阶段发展,即在生产基地整理后进行消毒灭菌、分组处理、薄膜包装密封,然后上市出售。结合巧家县实际,根据市场需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研制产后处理措施,研制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广泛开展加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运行净菜进超市工程,充分利用巧家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对鲜菜进行产后处理,如分级、清洗、包装等。

3.3 突出重点,及时掌控信息,打好品牌战

引进外商,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逐步形成由基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专卖店销售一条龙系列服务。

在运营组织上,以发展壮大农民运销队伍为突破口,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民运销队伍建设,(1)可实现流增值;(2)可保障产销衔接;(3)可稳固在少外的销售阵地;(4)可解决劳力就业。政府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帮助运销专业户解决当地、途中及销地的障碍和堡垒,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构筑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建立蔬菜市场信息平台。依靠信息传输体系,可实现大中型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之间及与国内蔬菜市场的联网,及时准确了解国内外的市场信息,及时提供有关生产、市场、供货信息,以帮助各蔬菜批发市场制定指导性价格并明确判断市场供求关系;依靠预测预报信息体系,可研究蔬菜产销发展均势和开展主要蔬菜品种形势的预测预报,为各地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依靠专家系统和科技信息体系,可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提供科技信息,并对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专家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建立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可以增强和完善市场功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总之,要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和成立更多的蔬菜行业协会,各类蔬菜生产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的组建与发展,形成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引导、扶持组织发展,使其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政府行为,逐步培植成为巧家县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外资,围绕产地特色,发展蔬菜基地,带动农户扩大规模,真正走上“公司+基地+农户”的先进市场运营模式。目前,在产量规模发展的同时,要搞好市场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大胆开辟新市场。帮助农民提高“要想富得快、运用科技种蔬菜”认识,掀起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群众性热潮,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开展蔬菜知识讲座和现场指导。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配用上,除了依靠政府的宏观运作外,技术人员的主力军要运用市场经济管理模式,鼓励企业自主培养技术人员,技术服务到基地、田头、农民,用市场化的规模搞好人才建设。充分利用巧家县天然绿色温室,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番茄、玉米为主的反季蔬菜,打“时间差、季节差”,建立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基地上实行统一产品标识,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巧家县反季蔬菜产业。

[1] 云南省巧家县志编纂委员会.巧家县志,1997,(12):97~256

[2] 张雪玉,范水生,朱朝枝.发展高山反季蔬菜调整农业结构的实证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2005,(2):200~202

[3] 李成生.元谋做强绿色产业.农村实用技术,2007,(2):4~6

[4] 张世金,张华东.种反季蔬菜 以质量才能取胜市场.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3,(12):1~8

猜你喜欢

蔬菜生产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