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吉源林场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2016-02-05王泉都本禹韦建王艳国
■王泉 都本 禹韦建 王艳国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 三队 黑龙江 哈尔滨150100)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吉源林场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王泉 都本 禹韦建 王艳国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 三队 黑龙江 哈尔滨150100)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吉源林场钼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钼成矿带北段,该区为中国近期发现的重要的钼成矿带之一[1],近几年发现了多处大中型钼多金属矿床。通过对本区地质成矿条件分析、物化探特征研究及对主要异常查证情况,认为本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的潜力,找矿前景较大。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钼多金属矿斑岩型矿床物化探异常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吉源林场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坡,该区1987~1988 〇年起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 三队、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物探队与日本国海外开发株式会社合作,在该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地质路线调查工作。2006年至2013年,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三队在该区进行大比例尺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工作,并对圈定的异常进行了深部验证,发现钼矿体13条,钼矿化体17条。矿体产于花岗斑岩内,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钼矿床。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工作初步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中型钼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1 区域地质背景
吉源林场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钼成矿带北段,大兴安岭钼成矿带位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松嫩地块与额尔古纳地块衔接部位的兴安褶皱带[2]。区内构造受大兴安岭隆起带控制,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有伊利克得-鄂伦春深断裂及次级甘河断裂,受其影响,区内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古生代以前地层近东西向分布,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区内结晶基底主要为下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片岩),盖层岩系由古生代细砂岩、粉砂质板岩、杂砂岩、砂砾岩、硅质岩为主的海相沉积物构成。中生代以陆相火山沉积和碎屑沉积为主。该褶皱带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十分发育,岩石类型复杂,从基性、超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其中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最为发育,该期岩浆岩与区域上铜钼等多金属矿床成矿关系密切,形成大量的钼多金属矿床,主要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其中以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最为重要[3],如岔路口、呼扎盖吐、乌奴格吐山、太平沟、乌兰德勒、小东沟、太平沟等斑岩型钼矿床。
2 矿区地质成矿条件
2.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有下石炭统洪水泉组(C1hg)钙质杂砂岩、砂岩、粉砂岩、灰岩、砂板岩互层、灰岩等海相沉积岩,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y)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下白垩统光华组(K1gh)流纹质凝灰岩、安山岩、凝灰质粉砂岩。矿区位于克一河断裂构造南侧,六公里至吉源林场断裂北侧,受上述两组断裂影响,区内次级断裂十分发育,以近南北向为主,近东西向次之,南北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着花岗斑岩岩体的产出。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γ42)花岗岩及燕山晚期花岗岩。与钼矿化体有关的为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细粒花岗岩、细粒闪长岩。具体见工作区综合地质图(图1)。其中花岗斑岩与钼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零星分布在工作区西部及北部,展布方向为北西-北西西向,呈带状或不规则椭圆形小岩株状产出,侵入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及下白垩统光华组地层中。花岗斑岩岩石具辉钼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泥化、青磐岩化。
2.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Ⅰ、Ⅱ号工作区开展1/1万土壤测量工作。共圈定组合异常17处,其中Ⅰ区6处、Ⅱ区6处,Ⅲ区5处。
根据异常的规模、强度等参数特征,结合异常所处地质环境分析认为ⅠHt-1、ⅠHt-3、ⅡHt-2、ⅢHt-4号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重叠性好所处部位地质条件好,具找矿前景,但是以往工作只是对ⅠHt-1、ⅡHt-2组合异常作为重点进行深部验证,结果在深部均发现钼矿(化)体。
图1 吉原林场钼矿区Ⅰ、Ⅱ工作区综合地质图
ⅠHt-1异常呈不规则面状展布,走向近北东,西部收敛,东部两端均没封闭,面积0.84km2。异常由Mo、Ag、Pb、Zn、Cu、Au、As、Bi元素组成,以Mo元素为主,其它元素异常分布在主成矿元素异常之中,Mo异常具外、中、内带,规模大,强度高。Mo最大值385× 10-6,Mo平均值54.02×10-6。Pb、Zn、Ag具中带,强度中等。异常所处地质环境为燕山期花岗斑岩岩体内及岩体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接触带附近,地表见辉钼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深部发现厚大钼矿(化)体。
ⅡHt-2异常呈不规则面状展布,走向近北西向,东南端未封闭,面积1.21 km2。由Mo、Pb、Zn、Au、Ag、Cu、As、Bi元素组成,该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元素之间套合较好,Mo元素含量值较高,具内带、中带,其它元素为中带、外带,各元素套合较好。其中Mo最大值90.5×10-6,Zn最大值1161.9×10-6。异常位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岩体内及岩体与下白垩统光华组地层接触带附近,经钻探深部验证发现钼矿化体,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2.3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本区进行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1/1万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等工作,圈定多处磁法、极化率、电阻率异常。
2.3.1 磁异常特征
Ⅰ区磁场较为平稳,曲线跳跃较小。南部以正磁异常为主,ΔT异常值多在0nT~200nT之间变化。北部以负磁异常为主,ΔT异常值多在-300nT~0nT之间变化。200nT以上的局部高磁异常主要有4处。Ⅱ区磁场较为杂乱,ΔT曲线跳跃较大。北东部以负磁异常为主,ΔT异常值多在-100nT~0nT之间变化。中部以正磁异常为主,ΔT异常值多在0nT~300nT之间变化。200nT以上较为规则的局部异常主要有10处。
各磁异常多呈椭圆状或不规则状,多位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岩体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下白垩统光华组地层接触带附近,与土壤异常一般套合较好。初步推断磁异常与斑岩体接触带附近磁性矿物局部富集有关。
2.3.2 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Ⅰ区视极化率ηs场值变化较大,视极化率曲线跳跃变化较大。3.0%以上的ηs高值区位于测区中部,ηs值多在3.0%~7.5%之间变化,控制长约1700m,宽200m-400m不等。异常极大值9.71%。视极化率ηs低值区位于测区北东部和南西部,ηs值一般在1.0%~3.0%之间变化,反映为区内的正常场。本区圈定极化率异常6处。极化率异常区内视电阻率相对较低或位于视电阻率梯度带处,异常电性特征多为低阻中高极化,视电阻率异常多位于斑岩体范围内,并且和ⅠHt-1土壤组合异常吻合较好。如ηs-1号极化率异常极大值为4.94%。经ZK5101、ZK8101深部验证发现厚大钼矿(化)体,认为激电异常为由辉钼矿化、黄铁矿化引起的。
Ⅱ区东部及西部为视极化率低值区,ηs值一般在1.0%~3.0%之间变化ηs曲线平静。Ⅱ区中西部,展布2条视极化率高值异常带,贯穿测区南北,ηs值一般在3.0%~7.5%之间变化。3.0%以上的高极化率异常,主要有4处。激电异常分布于花岗斑岩体的周边,斑岩体上视极化率场值多在2.0%~3.5%之间,激电场背景值在1.5%以下。ηs-7号视极化率异常由3.5%以上的视极化率等值线所圈出。异常形状规则,呈条带状,北北西向展布,长约400m,宽几十米~130米不等,极大值为4.35%。异常水平梯度较小。经ZK6001深部验证发现厚大钼矿(化)体,认为激电异常为由辉钼矿化、黄铁矿化等金属硫化物引起的。
2.3.3 激电测深异常特征
结合本区地质条件,针对高精度磁法异常、激电中梯异常与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的地段选取60、79、81号勘探线进行激电测深工作,以确定引起ηs-1、ηs-7号中梯异常的极化体埋深和产状。其中79线激电测深范围位于I-Ht-1号土壤异常、ηs-1视极化率异常范围内,通过测量圈定2处视极化率异常,均具有高阻中高极化率特点。79-ηs-1号激电测深异常由5.0%以上的等值线圈出,异常形状不规则,南西部未封闭,极大值为9.12%。该激电异常处于视电阻率ρs高阻区内,视电阻率ρs值在2000~6000欧姆米。异常具为高阻高极化特点。
79-ηs-2号激电测深异常由4.0%以上的等值线圈出。异常形状较规则,呈扁豆状。极大值为5.53%。79-ηs-2异常处于视电阻率ρs高阻处,视电阻率值在2000~6000欧姆米。异常具高阻中高极化特征。断面图中,引起异常的极化体倾向北东向,顺区内地形线起伏,根据视极化率测深曲线特征点,初步估算顶部埋深在250m左右,激电测深结果与钻探验证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见图2。
3 异常查证情况
普查工作仅选取Ⅰ区ⅠHt-1化探异常和Ⅱ区的ⅡHt-2化探异常ηs-7物探异常进行进行激电测深工作,根据测深特点进行深部验证。共施工7个钻孔,每个钻孔均发现钼矿(化)体,共发现钼矿体13条,钼矿化体17条,其中Ⅰ区矿体7条,矿化体9条,Ⅱ区矿体6条,矿化体8条。其中79号勘探线ZK7901圈定钼矿化体累计穿截厚度超过100米(品位0.01-0.66%),ZK7902、ZK5101两端矿化体没有控制,有向两侧延伸的趋势,具体见图5。钼矿化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岩体内,另外在斑岩体顶部的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火山岩近岩体部位的裂隙破碎带内也有分布,本区辉钼矿主要赋存于网脉状-脉状石英脉两侧脉壁或位于石英颗粒之中,细脉中还常含少量的黄铁矿、绢云母、钾长石等矿物本区蚀变类型在空间上由钼矿化体向外依次发育有钾化、绢云母化、泥化等,在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部位青磐岩化发育。
图2 79号勘探线剖面图
4 成矿前景简析
就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方面认为,钼矿大规模成矿很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从南东向北西方向往欧亚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和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4][5][6]。本区大地构造位置恰好位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7]。大兴安岭钼成矿带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受到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的控制,其钼成矿作用集中于中生代中晚期,并与成岩作用(岩浆活动)关系极为密切[8]。成岩、成矿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造山后伸展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双重影响[9]。区域内发育的一系列钼多金属矿床均受控于上述构造环境,矿区位于大兴安岭钼成矿带中部,成矿地质背景十分有利,并且矿区地质环境与典型矿床(如岔路口、霍吉河等)地质环境具有可比性,同时圈定的多处物化探异常规模较大,吻合程度较高,所处地质条件有利,以往工作仅对部分物化探异常进行深部验证,结果在花岗斑岩岩体内及其附近围岩发现岩石普遍具有辉钼矿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泥化、青磐岩化等,发现多条钼矿(化)体,为斑岩型钼矿成矿特点。
本区以往工作程度不高,应对本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工作,应进一步结合激电测深工作重点对土壤组合异常与极化率异常、高精度磁法测量异常吻合较好的地段进行系统验证,查明该区的矿化、蚀变的种类、规模,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及与花岗斑岩岩体的关系。根据本区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组合特征及深部验证结果,本区具备形成中-大型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1].黄凡,陈毓川,王登红,等.中国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J].第40卷第1期中国地质
[2].张东才等黑龙江省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金矿典型矿床地质研究工作报告
贾盼盼,魏俊浩,巩庆伟,赵万莉.大兴安岭地区铜钼矿床成矿区带背景及找矿前景分析第47卷第2期2011年03月地质与勘探
李文国.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3]杜保峰,魏俊浩,王启,李艳军等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2010年12月第29卷第6期
[4].Hu S X,H u Z H,Guo J C,Ji H Z,Lu B and Sun Y D.1991.Pet rogenesis and metallo原genenesis of granit oids in East China in relation t otheir t ect onic set t ings[J].Mineral Deposit s,10 (2):97-106 (in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 ract).
[5].Hu S X,Zhao Y Y,Hu Z H,Guo J C and Xu B.1994.Evolution and developm ent of t ect on ics and magmat ism at the act ive cont inental margin of the East C hina during Mesozoic and Cenozoic[J].Acta Pet rologica S inica,10(4):370-381(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6].Mao J W,Xie G Q,Li X F,Zhang C Q and Mei Y X.2004b.Mesozoic large scale mineral原izat ion and mult iple lithospheric extension in South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 iers,11 (1):45-55(in Ch-I nese w ith English abst ract)
[7]贾盼盼,魏俊浩,巩庆伟,赵万莉大兴安岭地区铜钼矿床成矿区带背景及找矿前景分析地质与勘探2011年03月第47卷第2期
[8]赵一鸣,毕承思援1997b援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 (钼)矿床中辉钼矿的铼原锇同位素年龄[J]援地球学报,18(1)
[9]张连昌,英基丰,陈志广,吴华英,王非,周新华援2008援大兴安岭南段三叠纪基性火山岩时代与构造环境[J]援岩石学报,24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