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研究述评及冬奥会相关研究展望
——基于大数据文献分析的视角
2016-02-05王兴山王芳
王兴山 王芳
我国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研究述评及冬奥会相关研究展望
——基于大数据文献分析的视角
王兴山 王芳
本文基于国内最大的中文文献数据库-CNKI的全样本统计数据,从时间、研究层次、学科和研究机构几个方面剖析了国内对于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研究文献的总体规律。另外,论文对我国体育赛事研究尤其是冬奥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述评;冬奥会;文献分析
1. 引言
体育竞技赛事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事件[1],对于举办地及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形象和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大型体育竞技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由于其规模、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赛事的范畴,对于举办地的经济[2,3]、旅游业[4,5],城市再生[6]与区域发展[7]以及相关产业[8]都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这也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热衷于申办此类赛事,而它们也成为国内外体育和事件研究的最大热点[1]。
随着众多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在我国举办,体育赛事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体育学、经济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研究文献可谓海量,其中不乏各种综述文章。这些综述文章的数据样本或为基于单一学科视角的多种体育赛事研究文献,或为某单一(或单一类型)体育赛事的多学科研究文献:前者如于萌,荆雯(2014)综述了大型体育赛事中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文献[9],徐成立等(2011)、陈春平(2011)和徐盛华(2012)综述了研究城市发展与体育赛事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10-12],吴杰忠(2010)对体育赛事安保工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13],陈家起,刘红建(2012)对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14],郑志强(2010)分析了从体育产业视角的相关文献[15],叶艳霞(2005)、石岩等(2007)和张志刚(2008)则对旅游学与体育学两门学科的交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16-18];后者如叶浩军,闫永涛(2010)对广州亚运会[19]、宋沂洺(2014)对马拉松赛事[20]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然而,对于多个赛事尤其是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的多学科领域文献的综合评述文章尚属少见;因此,学界缺少对于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研究的背景分析和宏观规律揭示。另外,已有综述文章的分析基础是以作者阅读文章为基础,受限于人的精力与时间,只能是部分文献而非全部文献;因此,无法提供一个大数据的总体视角,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尽管作者已挑选出代表性的文献)。
因此,在宏观上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相关研究的层次、学科分布及重点机构等基本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探寻其基本规律,对于学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
本文中,为保证统计口径的统一,笔者选取同一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这一国内最大的中文文献数据库进行分析。
如前所述,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在理论研究和举办地影响两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在文献数量和质量上,其他体育赛事都难以望其项背。另外,国内外对于体育赛事的研究有一个共同规律:即集中于研究者所在国家或地区曾经举办、正在举办和将要举办的体育赛事。因此,本文以曾在我国举办过的奥运会(本文奥运会指夏季奥林匹克运会,下同)、青奥会、亚运会、亚冬会及将要在我国举办的冬奥会这五个综合体育赛事为分析对象。为保证数据量的全面,笔者充分考虑了检索主题词的上下位、同义近义词、专业用语及检索语句逻辑关系[21]等,以“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各体育赛事规范词语和简语在“主题”、“篇名”、“关键词”中进行检索,以保证数据的全面与准确,力图接近全样本分析(包含全部文献类型,检索时间截止为2015年7月份)。
CNKI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文献的几种主要属性如时间、研究结构等的统计数据,笔者拟以此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以避免常规人工阅读分析的偏差。
3. 结果与分析
3.1 文献总数
一个体育赛事的相关文献总数,基本反映了其学术研究、社会舆论等的关注程度。笔者首先对五个大型综合赛事相关文献的总篇数进行了统计,发现其篇数多少顺序为:奥运会(85476篇)﹥亚运会(11349篇)﹥青奥会(1610篇)﹥冬奥会(1223篇)﹥亚冬会(1024篇);考虑到各赛事举办历史时长不同,笔者进行了年均篇数计算,其顺序为:青奥会(402.5篇/年)﹥奥运会(712篇/年)﹥亚运会(174.6篇/年)﹥亚冬会(34篇/年)﹥冬奥会(13.9年/篇)。从上述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我国举办过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中,夏季项目赛会相对冬季项目赛会更受关注,规模越大的体育赛事越受关注(青奥会举办历史过短,年均篇数仅供参考)。
3.2 时间分布规律
图1 奥运会(左侧坐标)、亚运会(右侧坐标)相关文献篇
笔者统计了上述五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发现,在年度分布上,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与这些大型赛事的申办、举办具有时间上的高度一致性和周期性,即在大型赛事的举办年,相关文献数量非常之多,而在非举办年,文献数量非常少,有数量级的差别,如图1、2所示(图中起始时间为该赛事文献连续出现时,前期零星文献未列入)。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奥运会与亚运会的年际变化非常之大:奥运会文献数量最高峰值为北京举办年2008年,达到26266篇,占总篇数的30.1%;亚运会文献数量最高峰值为广州举办年2010年,达到2389篇,占总篇数的21.1%,次高峰是北京举办年1990年,1062篇,占总篇数9.4%;在非举办年,相关文献数量均比此二峰值低。另外,奥运会相关文献的其他几个峰值,均为奥运会举办年:1984、1988、1992、1996、2000、2004和2012,但较之北京举办年,仍存在数量级的差异,可见我国举办奥运会对于国内奥运研究的影响之大——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奥运相关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趋势亦可印证。亚运会的其他几个明显峰值1986、1994、2002、2014等均为亚运会在国外的举办年(仅有1999年和2007年亚运会研究文献峰值是赛事举办的第二年),亦与国内举办年有数量级的差异。
图2 冬奥会、亚冬会(左侧坐标)与青奥会(右侧坐标)相关文献篇数年际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同样规律:青奥会和亚冬会的最高峰值均为国内举办年(2014年和2007年),且与其他时间包括其他峰值存在数量级的差距,而其他峰值年份亦为国外举办年。
考虑到研究周期及论文发表周期,以及很多深入研究需要的数据统计周期,赛事举办后的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更应成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的峰值年。因此,从上述结果来看,目前国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更多的是预测研究或者深度不够的描述性、解释性瞬时研究,缺乏定量性、理论性的跟踪研究,这跟有些综述文章的结论是吻合的[10,11,22]。
3.3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机构分布规律
3.3.1 研究机构类别集中
体育赛事的研究机构具有较高的统一性。笔者对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如图3所示:体育类相关机构在文献篇数前40名的发文机构中,均占较高比率,分别为奥运会60%,亚运会52.5%,青奥会25%,冬奥会55%,亚冬会60%。(体育类相关结构包括体育院校、体育机构;师范类院校因基本均有体育院系亦统计为此类,在抽样分析时也证明师范类发文作者多来自体育院系;下同。)
图3 5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文献数量前40位机构类别结构图
在图3中,“其他高校”占比最大(尤其青奥会),经分析,这些高校中有不少由原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合并而成,也有体育教学科研机构存在;“体育类机构”实际发文数量可能远远高于上述比例,是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最主要研究机构。体育类机构发文数量比例过高,反映了目前国内对于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对象高度集中于赛事本身,对于赛事的相关产业延伸、区域影响等方面研究存在不足。
3.3.2 研究机构地理集中指数与赛事规模和赛事性质相关
地理集中指数是反映一个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内的集中程度大小的参数。笔者分别对5个综合体育赛事的上述40家研究机构进行了地理集中指数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
在公式一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研究机构数目。经计算,发文数量前40位的研究机构地理集中指数分别为:奥运会37.58﹤亚运会43.01﹤冬奥会48.09﹤亚冬会56.68﹤青奥会80.78。
从研究机构的地理集中指数来看,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机构的空间分布存在如下规律:赛事规模越大、综合程度越高(项目、参与人员),越能引起更大范围的研究机构注意;赛事规模越小、综合程度越低,其研究机构往往主要分布于主办地周边区域。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吸引了全国的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前40位的研究机构分布在17个省级行政区,作为亚洲最大综合体育赛事的亚运会位列第二,分布在14个省级行政区;而作为规模较小和项目数量较少的冬季体育赛事冬奥会和亚冬会,前40位研究机构相对集中于举办地(亚冬会-吉林)和邻近地区(黑龙江);而作为社会影响力较小(举办历史短是影响力小的原因之一)的青奥会,研究机构的地理集中指数达到80.78,前40位中多达32家位于举办地省份——江苏。
表1 5个大型体育赛事相关文献主要集中的学科领域及文献数量比例
另外,从研究基金资助来看,也存在上述规律:除去国家级基金及举办地的省、市基金外,奥运会和亚运会仍分别获得3、4个其他省(市)的各级基金资助,而另三个仅获得1个其他省(市)的基金。
3.4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文献学科分布规律
在3.3中,笔者推论:目前我国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研究过度集中于赛事本身,缺乏对体育赛事的综合研究尤其是产业延伸、区域影响等重要方面的研究。为深入探讨此问题,笔者对此五个大型体育赛事相关文献较为集中(文献比例1%以上)的学科领域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此五个赛事的相关研究高度集中于体育学,其他学科较为集中的是经济学、建筑科学和新闻学,但比例明显较低。因此,其他学科的研究是不够的,尤其是赛事影响比较直接、明显的城市发展、环境效应、旅游效应和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
另外,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综合性强、规模大的体育赛事,学科分布相对较为广泛,非体育学科的文献比例相对更高(奥运会53.5%、亚运会53.6%),而综合性稍弱、规模稍小的体育赛事,非体育学科的文献比例更低,学科分布也较狭窄。
在5个体育赛事中,青奥会的举办历史最短,从表1中可以看出,其非体育类文献比例最低(55%),文献学科分布也最广。因此,近年来国内研究已开始向非体育类学科领域延伸。
3.5 其他规律
图4 5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研究获得基金数量及等级对比图
通常来讲,一个事物越受研究人员重视,得到的各级研究基金就越多,研究基金的层次越高、文献来源的层次越高,表示其研究程度更深。
从图3中可以看出,无论基金总数还是国家级基金数量,奥运会、亚运会等综合性更强、规模更大的体育赛事,都大于综合性较弱、规模更小的青奥会、冬奥会和亚冬会(亚运会在此二指标超过奥运会,笔者认为是亚运会在我国曾举办两次的原因)。奥运会与亚运会相关研究获得的基金中,有973、863等重点项目,其他赛事均无。
表2 5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文献数据库分布比例(%)
表2为奥运会等5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相关文献在CNKI子数据库中的数量比例:在学术程度较高的“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中,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的相关文献均有收录且比例顺序为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而冬奥会、亚冬会的相关文献未被收录;在学术程度较高的学位论文库中,“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比例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亚冬会,冬奥会无相关博士论文;具有国际影响的哈佛商业评论数据库中,仅收录了奥运会相关文献。
因此,基金和数据库的视角也证明:规模更大、综合性更强的体育赛事,更能引起广泛的研究者关注。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关于奥运会等5个在中国曾经或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文献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分析,笔者发现我国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相关研究目前存在以下规律:
4.1 赛事相关文献数量的年份分布,与赛事举办时间高度吻合,即在赛事举办年份的数量达到非常突出的峰值;但举办年份后相关文献数量的迅速下降,可能显示研究深度不够。
4.2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研究机构和学科领域高度集中于体育类机构和体育学,这显示目前国内的研究过多集中于体育赛事本身,研究的广度不够,学科交叉和对赛事的延伸研究不足,一些体育赛事关联非常紧密、直接的领域如城市发展、环境效应、旅游效应和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尤其突出,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4.3 无论在文献总数、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地域分布还是在基金数量与等级、文献子数据库分布等方面,规模大、综合性强的体育赛事都更为优势,表明规模大、综合性强的体育赛事更能引起更为广泛的研究,其研究深度也更好。
5. 冬奥会相关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冬奥会未曾在我国举办,其规模和综合性程度也不能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在本文分析中,其文献总数、研究机构地域范围、学科领域和研究深度都位于后列。随着2022年冬奥会确定在北京举办,笔者预测自今年始,冬奥会相关文献的数量、资助基金的数量会显著增长,并于2022年达到峰值;而且,随着我国体育赛事相关研究的逐渐进步,非体育类学科对冬奥会的研究会更多。笔者希望国内同仁更多的在与体育赛事关联较为直接和密切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业、环境与社会文化效应等领域研究冬奥会。(在刚刚公布的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单里,即有题为“冬奥会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的资助项目,这无疑也表明,国家和各级政府亦更愿意资助上述领域的研究。)
另外,笔者更希望冬奥会的研究在2023、2024等后续年份文献数量不会急剧减少。基于长时间跟踪调查、数据收集的动态、深度分析文献的增多,研究机构和学科领域的广泛分布才是我国体育赛事相关研究成熟的标志。
[1] Getz.D. 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2nded.)[M]. New York: Cognizant.2005.
[2] Taylor,P.,& Gratton, C.. The Olympic games: An economic analysis[J].LeisureManagement, 1988,8(3):32-34.
[3] Kasimati, E. Economic aspects and the Summer Olympics: A review of related research[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 2003, 5(6):433-444.
[4] Pyo, S., Cook, R., & Howell, R.. Summer Olympic tourist market—Learning from the Past[J]. Tourism Management, 1988, 9(2): 137-144.
[5] Johan Fourie a, María Santana-Gallego. The impact of mega-sport events on tourist arrivals[J].TourismManagement2011, 32, 1364-1370.
[6] Hughes, H. Olympic tourism and urban regeneration[J].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1993, 1(4), 157-162.
[7] Hiller, H. Mega-events, urban boosterism and growth strategies: An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s and legitimations of the Cape Town 2004 Olympic bi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0, 24(2), 439-458.
[8] O’Brien, D. Event business leveraging: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33(1), 240-261.
[9] 于萌,荆雯.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述评[J].体育学刊,2014,21(1),57-60.
[10] 徐成立,刘买如,刘聪,田静.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36-41.
[11] 陈春平,刘壮.国内外“体育赛事与城市营销”问题研究现状[J].体育与科学,2011,32(5),26-29.
[12] 徐盛华.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商,2012,166.
[13] 吴杰忠.我国体育赛事安保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290-291.
[14] 陈家起,刘红建.国内外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5),20-24.
[15] 郑志强.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综述[J].体育学刊,2010,17(6),14-20.
[16] 叶艳霞.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5),73-76.
[17] 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7,4,59-61.
[18] 张志刚.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23(3),17-19.
[19] 叶浩军,闫永涛.面向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城市规划与研究综述[J].建筑创作,2010,11,50-55.
[20] 宋沂洺.关于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文献综述[J].品牌,2014,08(上),39.
[21] 李育嫦.文献检索中提高查全率与查准率的方法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2,11,92-95.
[22] 靳小雨,栾美丽.体育赛事研究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54-57.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大型事件对区域旅游市场影响的时空特征研究——以世博会、园博会、青奥会为例”(项目编号:2012SJD630095)。
王兴山(1980-),男,山东茌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讲师,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