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部”防治反腐败——群众监督是关键

2016-02-05崔星丹

法制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监督机制权力

崔星丹

浙江工商大学法硕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根部”防治反腐败
——群众监督是关键

崔星丹

浙江工商大学法硕中心,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反腐败的力度也日益加大。然而防治反腐败,群众监督制度是关键,笔者从我国目前的群众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群众监督意识不强等角度入手,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健全群众监督制度。

关键词:反腐败;群众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四个监督”,即“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我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政府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而推行党务和政务公开,防治反腐败,就是要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谈话中提到了群众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反腐败的力度也日益加大,然而笔者认为在反腐败的道路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不仅能让“大老虎”更容易地露出尾巴,还能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中,22人涉及的案件已开庭审理,其中13人已获刑。目前已被判刑的13人中,12人涉贿,10人受贿超过千万元,10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平均被问责追诉年限14年,然而在反腐败斗争道路中,仅仅靠中央纪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健全并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更不容忽视。

一、什么是群众监督?反腐败斗争为什么要健全并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群众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宪法、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基础上,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否合法行使其公共权力进行的监督活动。

健全并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是必要的,首先,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推进民主法治化。通过群众监督,就可以保证自身权利,广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能够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益,防止权力滥用;群众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有效地调动人民参政和议政的主观积极性,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形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的热情,同时也促进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的关注,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有效地推进了民主法治化进程。

其次,有利于制约权力的过度膨胀。在群众监督机制中,人民群众通过申诉、检举、信访等等途径对一些滥用国家权力的人进行监督,有效地制约了权力的过度膨胀,将“权力关在笼子里”,领导干部就能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有效地从思想层面上防治腐败。

再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人民群众监督机制让广大人民的权力落到实处。通过监督,能够有效地增强党政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效率。政府执政的本质其实是“为民执政”,如何为民就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通过信访、申诉、检举,让领导干部们合理地使用权力,还可以通过开听证会等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诉求,以实现执政为民。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反腐败的热潮,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提高其合理执政、科学执政、负责执政,有效防止腐败,提高行政效能。

二、我国的群众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然而,我国的群众监督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病亟需解决。只有将这些弊端逐一找出,才能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其一,群众的监督意识薄弱。广大的人民群众是群众监督机制的主体,直接参与和实施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效能,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群众是否会监督,这与群众的认知水平、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群众监督总体上来说依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群众监督意识较为薄弱,很多群众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自己是被赋予了监督权利的主体,对于自己见到的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可以通过群众监督机制杜绝的。

其二,群众地位处于弱势,不敢监督。我国的群众监督机制事实上是一种从下往上的监督,是一种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方式,然而在这种监督机制进行的同时,群众的保护力度不够,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恶性现象的出现,例如当群众通过申诉控告、检举揭发等方式监督时,一些国家权力机关及相关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对群众打击报复,这就使得群众不敢再监督,因此,群众得不到保护,监督机制就不会正常运行。

其三,缺乏相关制度实现有效监督。一项机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否。我国目前的群众监督制度还很宽泛,缺乏全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多过于法律。在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中,只是很少地涉及一些群众监督的条文,且都较为笼统空洞;因此作为保证群众监督机制实施的法律手段一直被忽视,而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监督的范围、方式以及程序等等具体规定。大大削弱了群众监督的力度。

三、如何解决

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使人民群众明确自己的民主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利对国家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加强群众的素质教育,培养公民的基本法律修养,明确自身权利和提高监督意识。可以在媒体上普及群众监督的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可以在学校的义务教育中更新教育理念,从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监督权利,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优化群众监督的社会环境,就有利于形成群众监督的积极意识,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监督,真正落实好群众监督,做到“会监督”。

其次,完善保护群众监督机制,保证群众监督不受报复。尽管宪法中明文规定了,对于公民的检举、申诉和控告,任何个人不得压制,不得打击报复。但由于缺乏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没有将监督保护原则、程序等进行具体化,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仍然不得力,而且群众监督主体在监督过程中都处于弱势一方,对于一些领导干部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惧官”思想严重,往往在掌握相关线索证据后,因为害怕报复,都不了了之了。所以,为了强化群众监督,必须完善群众监督的保护机制,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工作。制定专门的群众监督保护制度,将群众监督保护机制具体化,并纳入到专门的群众监督法里,强化对群众监督的保护,尤其重视群众监督主体的个人信息的保密,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收到打击报复,对于打击报复行为严厉查处,严肃处理,从制度上保证群众监督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从立法方面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群众监督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群众监督程序,群众监督机制没有法律保障,所以难以发挥作用。出台专门的群众监督法,规范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对群众监督职能范围、渠道、程序以及法律制裁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健全和完善信访举报制度,从基本方法上加强反腐败群众监督的效能,从而保证我国群众监督机制有法可依,保证其顺利实施。只有完善了群众监督制度,才能制约权力,从“根部”防治腐败。

[参考文献]

[1]周强.权力制约视角下我国反腐败群众监督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邹渝平.试论完善群众监督体制中的若干问题[D].电子科技大学,2005.

[3]马辉,杨玉梅.群众监督: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的基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0-53.

[4]魏世梅.论反腐败斗争中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及其完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40-44.

作者简介:崔星丹(1992-),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浙江工商大学法硕中心,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1-0138-02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监督机制权力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群众监督才是正道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权力的网络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