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与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疗效

2016-02-05韩泓江辽宁省辽阳市三院妇产科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放化疗磁共振宫颈癌

韩泓江 辽宁省辽阳市三院妇产科 (辽阳 111000)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与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疗效

韩泓江 辽宁省辽阳市三院妇产科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与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4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比较参与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象(P<0.05);AUC=0.835时,0.746~0.965为95%可信区间;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ADC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III-IV期宫颈癌患者ADC值最高;治疗有效患者2次化疗后ADC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和首次化疗(P<0.05),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首次化疗。2次化疗ADC值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有效预测与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的疗效。

关 键 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预测 评价 宫颈癌

宫颈癌为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可占所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67%以上,可对患者宫颈管壁、阴道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着重要的意义[1~3]。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4例志愿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与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4例志愿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全静脉新辅助化疗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Signa-CITE1.5T MRI扫描仪于化疗前的24h、首次治疗和2次治疗后的14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查;对照组对象与检查当天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MRI的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并经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MRI表现

34例观察组患者中,29例患者T1WI呈中等信号、5例患者T1WI呈稍低信号;31例患者T2WI上呈现或均匀或不均匀的中高信号影与高信号影、3例患者T2WI未见明显异常的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图像上所有患者均可见局灶性的高信号影或弥漫性的高信号影。其中,2例患者膀胱后壁、左侧输尿管下段、直肠前壁以及阴道上段遭受入侵,导致左侧输尿管以及左肾出现较严重的梗阻性积水扩张。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患者共5例,MRI成功检测出4例,漏诊1例。

2.2 对照组对象子宫颈三层结构平均ADC值的两两比较

对照组对象肌层平均ADC值为(1.86±0.13)x、内膜平均ADC值为(1.64±0.18)x、结合带平均ADC值为(1.33±0.14)x,结合带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肌层平均ADC值与内膜平均ADC值,同时内膜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肌层平均ADC值,以上指标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宫颈癌ADC值及其与对照组对象ADC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平均ADC值为(0.81±0.11)x,对照组对象肌层、三层内带、结合带平均ADC值为(1.64±0.27)x。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象的ADC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ADC值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得出AUC=0.835时,0.746~0.965为95%可信区间,依据Youden 指数最大值为0.848得出1.305x 为ADC值的最佳临界值,此时的特异度为9.52%、灵敏度为92.39%。

2.5 宫颈癌不同分期的ADC值比较

I期宫颈癌患者ADC值为(0.78±0.11)x、II期宫颈癌患者ADC值为(0.94±0.16)x、III-IV期宫颈癌患者ADC值为(1.06±0.19)x,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ADC值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不同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ADC值比较

34例患者中共2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3.53%,共9例患者治疗无效,无效率为26.47%。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ADC值为(0.75±0.12)x、首次化疗后ADC值为(0.97±0.16)x、2次化疗后ADC值为(1.17±0.35)x,首次化疗后,患者ADC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化疗后,ADC值相较于治疗前以及首次化疗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ADC值为(0.76±0.11)x、首次化疗后ADC值为(0.93±0.14)x、2次化疗后ADC值为(0.94±0.21)x,治疗前、首次化疗以及2次化疗后的ADC值间的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指通过人体分子水平变化,来对人体组织的空间组织信息进行反映的一种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实现人体病理生理状态下水分子运动状况的动态预测,进而能够显示人体组织生理学和形态学的早期变化[4~5]。现阶段,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检测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其中,ADC值为肿瘤诊断疗效的重要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宫颈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呈现高-低高-图像,而宫颈癌患者呈高信号;宫颈癌患者ADC值显著低于健康者,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宫颈癌细胞的异常繁殖导致间隙内的水分子弥散运动受到限制而造成的;同时发现,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ADC值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因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仅能够有效区分正常宫颈和患有宫颈癌的宫颈,同时能够提示患者疾病的分期。治疗有效患者2次化疗后,ADC值显著升高,高于治疗前和首次化疗;而治疗无效患者,2次化疗后ADC值相较于治疗前和首次化疗无明显提高,因此,临床可使用ADC值来对患者的化疗疗效进行动态的检测。

综上所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有效预测与评价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谈章懋.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评价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D].泸州医学院,2014:4-64.

[2] 奉小艳.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11(29)1-64:.

[3] 刘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疗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4-148.

[4] 王樱花,黄晖,邹轶群,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药,2015,(9):42-44,70.

[5] 张妍.MR扩散加权成像在进展期胃癌疗效预测与评价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4:6-134.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39-02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放化疗磁共振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谢萍教授辨证治疗宫颈癌放化疗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