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农民工返乡潮现象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6-02-05陈鸿坤
陈鸿坤*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0039
对四川农民工返乡潮现象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陈鸿坤*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通过对当前宏观形势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足的深入剖析,讨论社会将如何吸收突然增加的大量缺乏知识与技能的农村返乡劳动力,并探讨相应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经济波动;返乡劳动力;就业;对策
在世界经济普遍遭遇发展危机的今天,中国国内的返乡潮开始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解决返乡劳动力就业势在必行。各地政府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就近转移返乡劳动力。这其中涉及到许多问题,绝大多数是政府管理和组织、资金处理与运作的问题。
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社会背景
(一)农产品价格长期低廉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现阶段,中国尚未完全开放国内的农产品市场,因此无法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分散经营导致农民长期在农业生产中“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这些因素因此大大的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并由此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也限制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在多数农村地区,人们都还保持了“种菜卖菜”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例如,在市场上出售的一个橘子和一瓶包装精美的橙汁之间的价格,差距就是很大的。现在在大多数农村地区都还仅仅限于“卖橘子”阶段,而没有技术、资金和意识达到“卖橙汁”的阶段。
(二)农业生产存在较大风险
市场信息的滞后性,农民投资的盲目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缺失大大增加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风险。现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网络通讯并不完善和成熟,广大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之前缺乏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因此在投资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跟风”的情况。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某些地方因为某种农产品生产过多而导致价格暴跌甚至无法卖出的情况,农民往往损失惨重。同时,自然灾害频发也是导致农民损失的原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现在的农村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在农村地区普及程度也较低。这也就加重了部分农村地区人口不愿继续从事农业活动的情绪。
(三)农民负担加重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价水平也不断上涨,而且近年来农村地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增加,另外,农村地区的污染情况日益加重,城市不断扩张,农村耕地大大减少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民生产成本上升加重了农村人们的生活负担。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现实驱动
(一)经济波动减少在外务工农民就业机会
当前,美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并相继出现下滑趋势,对外商品贸易需求也开始萎缩。对外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驾马车之一。因此,这场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也势必严重影响中国对外出口形势。站在中国对外贸易最前沿沿海中小企业,最先受到这一强大风暴的冲击。而最快感受到这一冲击的便是从事低技能劳动的广大外来务工人员。
(二)新《劳动合同法》对沿海中小企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新《劳动合同法》的许多影响是正向和长远的,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必然会面对的,新法加速了这一过程。但从短期来看,一方面中国企业会因内部成本的增加,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会因构建内部有活力的机制和制度的障碍,影响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新法中让员工拥有更多地参与企业内部决策的权力,企业必须增加劳动保障和福利性投入,对淘汰员工设置了严格的条件,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提高,企业须增加辞退补偿费用等措施,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外部交易成本、企业非价值性人力资源投入。
(三)农村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政策的兜底性支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鼓励决策者向土地要素改革的深水区进军,探索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多种实现形式;目前,国家在“三农”的投入每年已在3万亿左右。
第二,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
第三,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提升的空间很大,农业技术具有后发优势,利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高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潜力很大。
由此可见,不论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形势,都决定了大量外出打工者回到自己的家乡,既是主观需要也是客观要求。那么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反乡潮,当地政府应该如何吸收和安排就业呢?
三、四川返乡之路应该怎么走
返乡潮的出现增加了劳务输出地的闲置人口,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安抚就业,则可能增加社会潜在不稳定因素,诸如治安问题和各种刑事案件的增加。
(一)政府引导就业、鼓励创业
当地政府可以设立一个人力资源部门来负责给返乡的具有多年在外打工获得的技术的农民工介绍岗位或者和企业协商举办双选会,分解一部分由于劳动力返乡带来的压力。另外,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指示将金融财政政策落实到每个乡镇,确保农村资本供给,发现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并利用自身的特色产业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广泛招商引资,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另外,应由政府出资,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的集中技能培训。沿海地区打工的务工者往往知识水平低,同时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导致近几年来各地技术工人人数供不应求。认清未来沿海地区工业发展趋势,有目的的培养具有各项实用技能的农民工人。不仅可以促进其就业,同时还可以提升收入水平。
各级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的有效机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从而推动‘打工
潮’向‘创业潮’发展。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近百万农民工可以利用在外学到的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开办工商企业等。这些“务工能人”回乡创业,不仅会给家乡带回缺乏的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示范、推广等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采用搭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服务平台、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培训力度等措施创造更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
(二)利用灾后重建增加就业机会
5.12地震发生之后,灾区各项设施严重损毁。中央财政在今年内将投入700亿资金用于灾区重建,在今后的几年中还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此次返乡人员从业结构来看,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制造业和建筑业。他们中的多数人通过常年在外务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技能。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灾区重建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引导,让这部分人员参与到重建中。既有利于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返乡人员的就业问题。
(三)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
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加上受资源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人民币升值、国外贸易需求减少等因素导致的成本的增加、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资本向外扩张的需求强烈,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大批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己开始向西部转移。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己经成为西部的经济热点。当前产业转移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塑料、水泥等传统行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应利用好各地优势。以四川省为例,四川在西部各省中享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经济发展优势、基本要素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政策支持优势等。政府应抓住契机,大力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强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降低交通等物流成本。有针对性地、适度超前地培训人力资源改善产业发展软环境,以适应产业转移的需要,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党国英.农村发展新态势下的挑战与机遇[N].光明日报,2015-1-17.
[2]张晓山.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5(4).
*作者简介:陈鸿坤(1993-),男,福建泉州人,会计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