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适时监测药物性肝损害

2016-02-05谢莹霞刘源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9期
关键词:药物性管理系统情况

谢莹霞,刘源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商丘476000

利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适时监测药物性肝损害

谢莹霞,刘源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商丘476000

目的探讨针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加以适时监测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表现出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或者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或者Tbil(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患者102例作为该次实验观察对象;针对患者用药过程中表现出药物性肝损害,有效利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加以适时监测,最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表现出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共包括15例,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共包括5类,共包括20种;临床属于不合理用药的患者共包括5例,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共包括7种。结论采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对患者用药情况加以适时监测,针对药物性肝损害信息可以进行有效明确,针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集中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效果

医院研究有效方法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或者出现不良反应漏报的情况,对此确保医院用药的合理性,降低患者患有药源性疾病的概率,将医疗质量提高表现出显著的价值[1]。但是因为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此项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难度[2]。为了探讨采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对药物不良反应加以适时监测后获得的效果,该文主要将该院表现出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或者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或者Tbil(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有效展开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适时监测,最终获得显著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表现出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或者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或者Tbil(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患者102例作为该次实验观察对象。其中男85例,女17例;年龄分布范围为8~72岁,平均年龄为(42.59± 1.35)岁。

1.2方法

有效完成的设定;针对异常值病例进行提取,合理进行分类筛选,主要根据诊断病种有效实施分类;合理进行药历撰写,同患者进行密切交流,针对患者的疾病史、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用药史等进行了解,合理完成药历撰写,针对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收集;针对临床医师进行认真反馈;针对患者提供相关的用药建议[3]。

2 结果

分析表现出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共包括15例,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共包括5类,共包括20种;临床属于不合理用药的患者共包括5例,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共包括7种。

3 讨论

3.1肝损害药物因素分析

临床导致患者出现肝损害的相关药物较多,存在诸多的种类,例如患者选择抗肿瘤药物、选择抗生素药物以及选择解热镇痛药物加以治疗后,均存在一定概率出现肝损害的情况。诸多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大部分为选择抗生素药物加以治疗后造成,此外患者选择抗肿瘤药物加以治疗后,也存在较大概率出现肝损害的情况[4]。当前,在选择抗肿瘤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选择性较低,其除了可以将患者的肿瘤细胞有效杀伤之外,针对患者机体的正常细胞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杀伤作用[5]。分析药物作用机理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对患者体内正常细胞的代谢产生影响,针对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针对胆汁分泌表现出阻滞作用,较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情况。针对选择生物制剂以及选择中药治疗后导致出现的肝损害需要给予高度关注[6]。

3.2肝损害病例因素分析

针对药物性肝损害涉及到的疾病种类进行分析发现,诸多患者患有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患者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后,不会表现出ALT升高、Tbil升高以及AST升高的情况,从而分析同药物的使用种类以及药物应用剂量表现出一定的关系[7]。此外针对患有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过程中,诸多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情况。但是如果患者表现出自身脏器损伤,例如出现了心脏病变或者出现了胆道系统病变的情况后,可能对患者的肝脏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了酶谱变化的情况。除此之外,针对非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占据首位,所占比例最大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主要体现为高血压疾病、冠心病疾病、供血不足疾病以及肺心病疾病等[8]。患有此类疾病后,会导致患者的ALT水平、Tbil水平以及AST水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对药物性肝损害诊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患者出现了骨折的情况,往往表现出骨髓破坏的现象,患者的血象也会表现出应激性异常的现象,ALT水平、Tbil水平以及AST水平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除此之外,患者实施肝道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实施肝脏手术治疗等,也会因为患者出现了缺血以及缺氧的情况之后,最终导致患者出现ALT升高、Tbil升高以及AST升高的现象。患者患有肝脏疾病以及患有胆系疾病,往往会表现出药物性肝损害混淆的情况,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指标均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肿瘤患者,临床需要选择放疗的方法或者选择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其表现出的ALT异常以及表现出AST异常的情况,分析同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渗透压较高之后,导致出现了肝细胞缺血症状以及缺氧症状等存在密切的关系[9]。

3.3肝损害个体因素分析

针对肝损害个体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具有药物过敏史以及年龄较大等均会影响。对于老年患者,临床在用药后存在较高概率出现肝损害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老年患者自身肝功能以及肾功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退,患者的肝血流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患者的肝药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从而导致患者的解毒能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靶器官针对相关药物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10]。

3.4药物肝损害评价

药物性肝损害主要指的是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即使选择治疗剂量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概率导致患者出现肝脏损害的现象。因为药物作用导致出现了肝损害以及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出现的肝损害,均被归属为药物性肝损害的范畴。近年来,表现出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例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此种疾病在临床发病过程中具有隐匿的特点,临床未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因为受到相关病理因素的影响,往往对最终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产生影响。只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对患者实施疾病诊断,无法确保患者是否表现出药物性肝损害的现象。对此在对患者实施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具有肝病史以及原发病史,是否会对自身的肝脏产生影响。将病理因素有效排除之后,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史进行详细了解,明确患者是否表现出肝毒性的情况、用药时间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间是否合理,在关键时刻,认真对患者实施实验室检查[11]。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对患者用药情况加以适时监测,具有诸多的优点。其针对不良反应的发现率较高,针对自发呈报不良发应监测获得的漏报率可以进行有效弥补,避免出现资料随意性较大的情况。监测效率较高,表现出便捷以及省时的特点。同其他医院集中监测方法进行比较,需要的费用相对较低,表现出较高的连续性。针对药师同临床的结合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但是此种方法也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如对于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症状表现出隐匿性的特点,并且因为疾病种类较多,临床用药复杂性较高,从而针对因果关系无法进行准确判断。此外在技术水平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针对不良反应无法进行计算机化评分;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情况只能够做到智能判定;在信息数据库支持方面较为欠缺。

综上所述,采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对患者用药情况加以实时监测,针对药物性肝损害信息可以进行有效明确,但是仍然表现出不完善之处,需要将其进行有效完善,以显著提高药物性肝损害判断的准确性。

[1]唐晓辉.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274-275.

[2]麦焕章,旋桂香,李炜凤,等.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分析[J].医药前沿,2014(61):371.

[3]章志学.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单胺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3):18-20.

[4]周克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集中监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应用[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4.

[5]陈超.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的研发[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

[6]王悦之,张玉.2006年-2011年国内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5):473-476.

[7]陆晓彤,刘海涛,张健.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肝酶升高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系统研究[J].中国药房,2012(22):2080-2082.

[8]王明媚,王冬艳,周亮,等.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监测分析药物性肝损伤[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88-91.

[9]吴成胜.护肝饮防治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0]张小睿.7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1]宋洪泉.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与机制探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Timely Monitoring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by Using the Hospit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nitoring AD

XIE Ying-xia,LIU Y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ngqiu,Henan Province,476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imely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by using the?hospit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nitoring AD.Methods 10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ALT level,AST level and Tbil level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th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of patients in the medication course was given the timely monitoring by effective use of the hospit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nitoring AD,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finally.Results 15 cases were with drug adverse reactions,involving 5 categories,and there were 20 kinds in the 5 categories;5 cases were with clinical irrational medication in clinic,involving 7 categories of drugs.Conclusion The timely monitoring of medication of patients by using the hospit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nitoring AD can effectively definite th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powerful basis for the concentrate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drug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Hospit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onitoring AD;Drug-induced liver injury;Monitoring effect

R575

A

1672-5654(2016)10(b)-0012-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9.012

谢莹霞(1989.8-),女,河南许昌人,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2016-09-19)

猜你喜欢

药物性管理系统情况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脱发 养“老金”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