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影响
2016-02-05贺昭
贺 昭
(咸阳市旬邑县职教中心,陕西 咸阳 711300)
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影响
贺 昭
(咸阳市旬邑县职教中心,陕西 咸阳 711300)
【摘要】在现代声乐艺术中美声与民族声乐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美声起源西方,是典型西方传统声乐形式。而传统民族声乐则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典型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从表面上来看二者千差万别,没什么关联。但实则不然,美声声乐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传统民族声乐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民族声乐为了提升艺术表现力,大胆的吸取了美声声乐优点,这使得传统民族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加速了传统民族声乐发展进程。本文将针对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影响展开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声乐;美声;传统;民族声乐
引言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音乐艺术形式,传统民族声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随着各民族文化发展及民歌发展形成的歌唱方法。传统民族声乐追求的是自然质朴,声音具有较强穿透力,是人们劳动与生活实践中创作和传播的声乐形式,它植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语言生动形象,多通过方言来表现,在发展中与戏曲艺术、曲艺、说唱艺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艺术形式已非常成熟。美声唱法对声音、气息运用有着较高要求,一些技巧为传统民族声乐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美声与传统民族声乐
传统民族声乐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艺术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影响着中国戏剧,曲艺发展方向[1]。早在五帝时期就已出现对民歌记载,例如:飞土、断竹、续竹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九歌》也是典型传统优秀民歌。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已有的歌曲,这些歌曲口口相传。而传统民族声乐就是基于各民族歌唱习惯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方法,所以具有一定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传统民族声乐唱法自然坦率,表达的多是纯朴的生活感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美声声乐起源于意大利,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形成的歌唱艺术。美声演唱非常注重情感抒发,追求声情并茂,发声连续而有张力,注重真假声比例的协调使用。美声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声乐发展,中西方声乐艺术的融合,使我国声乐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传统民族声乐发展来看,演唱技巧方面合理借鉴了美声唱法,二者对声音、乐感、技巧的要求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音量控制方式上。但二者毕竟诞生与发展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也有着本质区别,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形式完全不同。
二、美声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影响
传统民族声乐能反映国家历史、风俗、文化,是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文化水平。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不断与西方美声相互深入融合。美声唱法不论是气息运用、发声、共鸣等方面都十分科学,被誉为“科学发声法”,深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美声唱法很多艺术技巧都值得吸取和借鉴。
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内涵在发展中越来越高,已开始形成完整艺术体系,所以演唱上对于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声方法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实践证明,传统民族声乐采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所能获得的艺术效果、声音效果相比原来音域更广,音色更柔和,更接近于现代声乐的审美标准。著名学者铁霖教授在研究中,曾经多次尝试将一些美声唱法技巧运用到民族声乐演唱中,并获得巨大成功,这证明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虽有差异,却也有着共性。毫无疑问美声唱法丰富了传统民族唱法艺术手段和演唱技巧,进一步提升了民族声乐发声的穿透力。例如,《我心飞翔》《原野》《草原之夜》等经典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作品,就是吸取了美声唱法优点[2]。没有技术的艺术缺乏生命力和灵魂,演唱技巧对声乐艺术生命力有着巨大影响,传统民族声乐想要持续发展下去,获得新的生命力就要吸取多种声乐形式,探索独特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理论十分成熟,其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理论对传统民族声乐产生着积极影响,帮助演唱者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理解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声技巧,并且其发声体系更为演唱者能力和表现力提升,提供了科学方法。另外,演唱中共鸣效果上,传统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也基本相同,所以美声的共鸣方面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对二者对比,可以知道这二者间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传统民俗声乐可通过美声唱法的长足弥补自身不足,保留自身传统,使民族韵味更加浓郁。例如,在唱法的完善方面。传统民族声乐讲求深沉持久的气息运用,喉头位置相对稳定,以真声为主,歌唱状态下喉咙放松,共鸣时共鸣体与头腔共鸣相互辅助,这和美声唱法中方法的运行有很多共同点。通过美声唱法完成这些技巧能统一音域,增强歌唱力度,使其艺术魅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建立,影响了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定位和审美标准[3]。此外,从民族声乐技巧完善角度来看。美声唱法以意大利语言为基础,在咬字技术上能咬清字音,流畅发声。民族声乐借鉴美声唱法后,演唱时咬字喉头位置放的更深,所以字的着力点靠后,咽腔更稳固,利用提高软腭完成咬字发声,咬的更清晰,声音更流畅、连贯,且圆润,能够获得更好发声效果,使咬字发音更轻松。例如,《母爱》、《最美不过夕阳红》等经典作品,都是利用了这种咬字技术。但传统民族声乐属于中国文化,美声属于西方文化,为了弥补文化差异演唱时应以民歌为主,方法借鉴美声唱法,以获得最佳演唱效果,进一步提升声乐演唱的艺术效果,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传统民族声乐。
结束语
传统民族声乐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自二十世纪初美声唱法进入中国,便开始对传统民族声乐产生着影响。传统民族音乐想要提升艺术境界,完善演唱方法,应借鉴美声唱法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艺术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董颖. 在保存民族声乐传统韵味中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5,17:131-133.
[2]宋珍欢. 解析促进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唱法发展的时代元素[D].河南师范大学,2013,11(14):132-136.
[3]单莺歌. 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影响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4,12:97.
作者简介:贺昭,陕西咸阳人,咸阳市旬邑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