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时性视角浅析景颇族基督教音乐
——以德宏州陇川县邦湾村为例

2016-02-05龚文娟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景颇族基督教云南

龚文娟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从历时性视角浅析景颇族基督教音乐
——以德宏州陇川县邦湾村为例

龚文娟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以德宏陇川景颇族基督教音乐为研究中心,以邦湾村为具体研究地点,采用历史学的文献法,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历时性研究方法,和音乐学的音乐分析法,通过对邦湾村的实地考察,一方面梳理从基督教传入之初到如今的一个大致情况,另一方面以音乐为切入点,把基督教音乐如何在景颇地区本土化的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力求对景颇族基督教音乐文化有一个相对深入的认知。

陇川县;邦湾村;基督教音乐

引言

中国景颇族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德宏的陇川﹑盈江﹑瑞丽等五个县(市),与缅甸山水相接,也是一个跨境民族。邦湾村隶属于陇川县,是景颇族﹑汉族杂居的地方。也是基督教发展较早的地区,据史料记载,邦湾村不仅是一个中国景颇族聚居地,而且还是陇川基督教发展较早的村庄。

基督教是一个西方宗教,可以说基督教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来宗教。19世纪,在殖民主义浪潮的翻涌下,基督教才大规模的打开中国大门,进入中国人民的信仰体系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种民间信仰﹑风俗民情都已经深入到人们的骨髓里。所以,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笔者在研究宗教音乐文化资本流通过程中,将从文化冲突—文化对话/文化适融—文化平衡这三个方面描述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以音乐本土化为线索。笔者于2016年8月份,进入邦湾村进行实地田野调查,本文结合历史学的文献法﹑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和音乐学的音乐分析法三种学科的方法,对邦湾村景颇族基督教仪式音乐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立体式的分析。

一、两种音乐文化碰撞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冲突

在音乐层面上,大部分传教士都是有着深厚的西方音乐文化的背景,而他们也都注意到了,音乐作为一个传播宗教的媒介,比起那些书面形式的《圣经》及教义有它自身的独特优势——口头传播。在他们进入陇川传教之初,一般都采用在街头演唱西洋歌曲﹑演奏西洋乐器的手段,模仿当时江湖人士卖艺的手段来吸引当地人民,由于其本身的长相和所带来的文化都与当地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不论他们多么卖力的表演,在当地人眼中,他们依旧是“局外人”,并不愿意对他们进行过多的了解。再者由于当时传教士的心中并没有意识要注意“他者的文化”,认为上帝才是人类唯一的主,这就造成了当地人对他们排斥的态度。

(二)第二阶段——适融

笔者于2016年8月21日见到了陇川县基督教协会秘书长李牧师,在和他进行谈话之后,他送给我一本《景颇文赞美诗》。据笔者访谈得知,陇川县景颇族地区的教堂都在使用这本五线谱的《赞美诗》。

《MADU ASAK PYENDIN》谱例取自《景颇文赞美诗》第334页,第403首的其中一部分,是景颇族新编赞美诗。这首赞美诗是基督教音乐与景颇音乐二者进行“对话”的产物。

首先,这首乐曲使用的是西方五线谱的一系列记谱方式,不是中国传统的工尺谱,也不是传教士创制的字母谱。其次,在调式上,这首乐曲是A商五声调式,它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没有西方七声音阶中的fa和si。节奏上,乐曲开始,明确给出四四拍的节奏,并贯穿始终,这就显现出西方音乐的特征。声部方面,由单声部开始,后面加入了第二个声部与之呼应。旋律上,起伏较大,音域较宽,时常出现跳进,在第二小节出现了五度跳进,在第三到四小节之间,出现了复音程跳进,充满了景颇音乐的特点。结构上,呈现出多乐段结构模式.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糅合了两种音乐文化在里面,呈现出了“音乐本土化”的状态,达到了文化上的适融。在此基础上,在笔者对邦湾村基督教堂的进行实地考察以后,发现如今基督教文化和景颇族文化之间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

(三)第三阶段——平衡

在寒暑假,邦湾村教堂是景颇族少年学习基督教的一个学校。根据笔者的访谈,得知这里每年寒暑假,都会有一批年龄不等的景颇族少年或者想要学习景颇文化的学生来此学习,他们上午学习景颇语和圣经,下午学习西洋乐器,所以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在学习西方基督教教义,不如说教堂提供一个场所帮助景颇人民弘扬自己传统文化,在这里,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下午的时候,我看到学生们都在练习自己喜欢的乐器,都是一些西洋乐器,有电子琴﹑吉他﹑小提琴,还有一个景颇族传统乐器巴扎,但其实也是由国外传入,是古老的苏格兰风笛,他们用这些乐器演奏赞美诗和景颇族歌曲。从笔者观察,至少在音乐文化方面,基督教和景颇族传统文化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之前的三个篇章里,笔者从村庄概况﹑基督教在陇川发展概况以及传入之后与当地文化碰撞时文化冲突到文化平衡这几个方面来了解景颇族基督教音乐发展概况。笔者用了参与观察法与音乐分析法,以“音乐本土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基督教与景颇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与平衡。从冲突到平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不仅一种传教媒介,更是两种文化从冲突到平衡的催化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杨民康.本土性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2]韩军学.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3]何成洲.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批评与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云南省志·卷六十六宗教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5]陈建明,刘家峰.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6]鲍宏光.试论基督教在景颇地区的本土化问题[D].北京:清华大学,2005.

[7]汤先萍,夏天成.主体性反思下的异质文化冲突与适应——兼论文化融合与文化共建[J].新疆社会科学,2014.

[8]钱宁.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J].思想战线,1997.

龚文娟,云南民族大学2014级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景颇族基督教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对“景颇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