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6-02-05

治淮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保木瓜水土保持

李 杰



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李杰

一、县域情况

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全县地域总面积1941km2,辖16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3.5万。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地面积较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人为活动等因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曾经高达地域总面积的67%,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泥沙淤积、干旱洪涝灾害加剧,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危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障碍。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就与效益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就

2000年和2008年桐柏县水土保持分别被列为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至今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7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32.8%,其中已通过淮委验收的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面积260km2,通过河南省水利厅和财政部验收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面积97km2。2000年3月郭湾、后河等五个小流域工程被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8年夹山小流域工程被淮河水利委员会评为优良工程。2014年和2000年相比,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72km2下降到357km2,减少37.68%;土壤侵蚀模数由2839.7t/(km2·a)下降到1968.5t/(km2·a);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5%提高到52.3%。

2.综合治理效益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快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板栗、茶叶、木瓜和养殖业为主要支柱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例如木瓜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并且下游产品开发极具潜力,如开发木瓜酒、化妆品等,经济价值比较高。如果从水土保持方面讲,木瓜的根系发达,保水固水性强,易栽植,好管理,成活率高,有利于水土保持。自1998年开始在全县推广木瓜种植,现已建成标准化木瓜示范基地2450hm2,全县木瓜种植总面积达7330hm2,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木瓜之乡”。2008年,全县木瓜产量达7.3万t,果品产值达9000多万元,带动6000多户农民、2.1万余人发展木瓜产业,木瓜产业在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而水土保持作为一项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围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问题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开展的。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的领域得到了扩大,已由传统的“三农”扩大到整个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保育。为此,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基础性和科学作用,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1.适应新形势发展,转变工作思路

桐柏县水保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注重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生态林建设阶段,主要是在重点区域营造了8000hm2的“两松”林,建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为克服这种治理方式的单一性和效益的局限性,进入90年代,根据群众意愿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开始了以治山整地发展经济林为主的治土阶段,完成治理坡改梯1.8万hm2。但由于部分水利设施不配套、工程和生物措施不到位,出现了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弱、治理效益不稳定等问题;为此,从1998年起将全县水保工作的重点转向以治水为主,进入治土与治水相结合的第三阶段,对全县主要河道和重点流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兴建配套水利设施1.8万处。通过这些年来的工作,对水保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思路逐步拓宽,水保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分散治理向规模化治理转变;由粗放治理向集约化治理转变;由只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的转变。在这一治理观念的指导下,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工作方针和“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的总体要求,对全县水土流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制定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远期总体规划,分别制订了每条小流域的具体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2.突出水保重点,提高治理水平

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一片成一片为准则,推行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结合”的治理措施。“一个中心”就是以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为中心,实现水土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促进山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两个重点”就是突出治山整地和兴水除害两个重点,流域内能够进行整地的,合理规划,连片开发,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需要改善水利条件的,合理设置水利设施,兴修小水库、塘堰坝、集雨水窖、排水渠等径流拦蓄和排泄工程。“三个结合”:一是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在近村、近路、近水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手段分期分段维护、改造自然生态环境;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依靠自然修复功能恢复植被,遏制水土流失。被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的银盘河小流域,就是在封山育林130.7hm2的同时,营造以“两松”和板栗为主的人工林771hm2,使整个流域植被覆盖率达到81%。二是治土与治水相结合。一方面对流域内坡度较小的荒山荒坡进行高标准水平梯田整地;一方面跟踪配套水利设施,切实做到地整到哪里,水利设施配套到哪里,水利设施延伸到哪里,高标准整地到哪里,保证治理取得实效。淮源镇仓房小流域生态茶园合理布局排灌系统,山下修建2座机电灌站,引鸿仪河水上山,山上开挖了64座蓄水池,蓄存河水和坡面径流,带面内开起竹节沟拦蓄降雨和泥沙,起到了天旱人工提灌,小雨就地拦蓄,中雨层层拦蓄,大雨清水下山的保水保土作用,实现了“一山茶园、一河清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的治理开发目标。三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坡边、带埂、沟口等主要水土流失点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基础上,扩大种植固土保水作用强的草灌植物,使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互相补充。位于郭湾小流域的老关山板栗基地,坡地开挖整梯带,田间抽槽栽板栗,带埂砌石护坡,林中套种药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坚持治管并重,注重综合效益

按照“稳定所有权、明晰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把水土保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创办绿色企业,大力发展水保经济,走出了一条治理与管理并重,开发与经营并举的水保产业化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形成三种典型的水保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一是规模效益型。对面积大、立地条件好的荒山荒坡,以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大力发展板栗、木瓜、桐柏大枣、茶叶和中药材,不断提高流域内的农民收入。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百亩以上的经济林基地97处,千亩以上基地49处,万亩以上的基地5处。二是水保庄园型。即“盖上几间房,住上几个人,治好一片(滩)”的治理管理模式。县直20余名离退休干部,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创办“桐柏县天然实业开发公司”,承包荒山110hm2,投资50多万元,嫁接改造野生毛栗2万棵,桃、梨、大枣等1.5万株,年创利润6万元。三是家庭松散型。对面积不大、立地条件差的“四荒”地,公开竞价拍卖或租赁承包,让群众买了放心,投入热心,管理细心,依山靠山,养山绿山。目前,全县经营10hm2以上荒山荒坡的农民有3500户。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治理,桐柏县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生态环境大为好转,在经济、生态、社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效益。面对新时期水保工作的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土保持建设运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突出小流域治理、特色水保、生态修复工作,努力把桐柏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省桐柏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474750)

(专栏编辑:张婷)

猜你喜欢

水保木瓜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植物帮之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