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男高音发声方法探析

2016-02-05王海洋

北方音乐 2016年17期
关键词:男高音吐字咬字

王海洋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民族男高音发声方法探析

王海洋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男高音是最难训练和培养的声部。它的发声方法由于民族语言习惯、身体机能、演唱习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因而培养起来相对较为困难。针对民族男高音发声方法的探索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在气息与呼吸、位置与共鸣、咬字与吐字等方面加以分析。

发声方法;气息;位置;咬字吐字

民族唱法是在我国声乐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民族唱法所形成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融会贯通的产物,一方面根据民族自身的语言习惯、审美习惯,在咬字吐字、气息控制、位置共鸣等发声方法方面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演唱方式,另一方面在发展中不断吸收戏曲声腔、原生态民族唱法、西洋美声唱法以及通俗流行等唱法的优点,融汇而成的一种具有我国鲜明风格特征的唱法,鲜明的民族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最难出色并保持的声部就是男高音。民族男高音的训练和培养需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和不断的坚持,培养出一位优秀的男高音并非易事。那么,在男高音的培养中,怎样才能克服其中的困难。发声方法方面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气息与呼吸

气息和呼吸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正确运用与否直接关系到男高音声音、音色的保持以及作品演唱的成功。良好的气息和呼吸运用能够为发声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我们在最初演唱训练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气息紧了”、“气息没有沉下去”、“深呼吸”等术语,这些都是在强调气息和呼吸在发声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的呼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呼吸根据演唱音区的不同分为浅呼吸和深呼吸,前者在男高音的演唱中运用相对较少,一般见于换声区以及声音急速级进的气息转换过程中;而深呼吸在演唱的过程中基本上贯穿始终,呼吸时将气息下沉至小腹丹田,演唱时充分运用隔膜肌和肋部的张力,将气息缓缓运出,为声音的转换、咬字吐字等技术提供动力支持。好的呼吸和气息运用还需要正确的咽喉状态,打开咽喉一方面是咬字吐字以及共鸣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则是呼吸的需要。“当气足的时候,喉咙自然就打开了。当感到气不足时,喉咙很快就有反应,就会关紧。”吸气完成,运气发声,不仅吸气时需要打开喉咙,发声时也需要持续不断的气息来保证喉咙继续打开,从而获得正确的咽喉状态。

二、位置和共鸣

训练科学发声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好的声音效果,而声音的好坏体现在是否具有穿透力和音质是否完美两方面,这也是在讲声音的传送和密度问题,而对这两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声音的位置和共鸣。中国古代歌唱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都是在讲位置与共鸣。

民族男高音的发声在业内一般与高位置和共鸣相联系。高位置主要指在演唱时头腔、鼻腔、口腔位置统一,达到和谐共鸣的效果,这是民族男高音最基本的演唱技术要求;共鸣实际上是一种现象,指声音位置达到统一后,出现的一种声音具备穿透力和高密度的共振现象,大体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腹腔共鸣三类,民族男高音更多使用的是头腔部位的共鸣。而实际上,位置与共鸣也是紧密联系的,高位置就是良好的声音共鸣,是打开喉咙时呼吸自如、气息运用得当必然会出现的声音现象。位置与共鸣是由气息运用和呼吸所决定的,有了正确的呼吸和气息运用,才能出现所谓的“高位置”和声音共鸣。有些人抛弃了呼吸和气息,单纯地在头腔中寻找“高位置”,显然是不行的,这样只会出现发声紧、挤、捏、哑的问题。只有建立正确呼吸、气息运用自如、自然打开喉咙的发声方法,才能唱出带位置和共鸣效果的声音,这时的声音也才是最漂亮的。

三、咬字与吐字

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问题其实是在强调歌唱语言的重要性。民族声乐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说”很早就被认为是音乐起源一种方式,即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字正腔圆”是演唱者最完美的状态和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民族声乐最主要的特征;明代魏良辅“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所有这些都是在强调歌唱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咬字吐字问题:吐字不清、模糊,再好的发声方法都无法表现作品中的情感;字头问题往往较为常见,民族声乐中的咬字是指声母在字头部分的处理,短促有力、一般不颤动声带。我国民族众多,湖南、湖北、福建等很多地区的语言中常常h和f、n和l不分,或者舌前舌后不分,“湖南”变“福南”、“牛奶”变“流奶”,声乐演唱时也是“花篮”变“花难”、“那边”变“辣边”,字头读不准确,对歌曲的语义会造成很大影响;字尾是控制把握的问题,大多不能干净利落的收尾,拖拍拖泥带水最常见,这些也是民族男高音在演唱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咬字吐字清晰准确。把作品的歌词语言反复的朗诵练习,民族声乐演唱要求“声情并茂”,带感情的朗诵练习必不可少;处理好声母和韵母在字的不同部分的发声。声母的发声主要是唇音,韵母是嗓音,字的不同部分在字的发音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字头是基础、字腹是核心、字尾是关键,由于民族声乐大多数作品语言习惯差异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对语言音韵多加练习;咬字吐字衔接连贯统一。民族声乐演唱要求“字领腔走”、“以字行腔”,以语言文字(地方方言)的发音规律形成声腔,这是我国戏曲声腔来源的一个方面,民族声乐唱腔的形成也借鉴了戏曲声腔的优势,因此行腔圆滑水润、咬字吐字连贯统一,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真正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结语

民族声乐男高音发声方法的训练绝不仅仅是这三方面的内容,需要关注的地方很多。此方面的训练也绝非一时之功,需要系统的科学方法和不懈的努力。男高音“难高音”,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永不停滞的学习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从而可以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游刃有余的演唱民族声乐作品。

[1]黄学军.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继承与借鉴[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苗辉.男高音的歌唱艺术与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王海洋,河南洛阳人,南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

猜你喜欢

男高音吐字咬字
羌笛悠悠(男高音独唱)
愿做巫山一片云(男高音独唱)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阳光下的中国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