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英关系与“华夷之辨”分析

2016-02-05张译戈

山西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英关系鸦片战争

张译戈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1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英关系与“华夷之辨”分析

张译戈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周边地区的文明中心,以此出现了一种中国中心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华夷之辨,中国是世界中心,是文明地区,而周边的其他民族都是野蛮的。这种华夷之辨的思想在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叩响国门的时候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华夷之辨之间开始向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外交理念发展。本文将对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英关系与华夷之辨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英关系;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与周边交流的重要内容,在英国的势力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依然还在用华夷之辨的思想来把英国人贬斥为野蛮人。由于鸦片战争的时候,开始有一部分中国认清了国际形势,对英国出现了不一样的看法。华夷之辨思想的兴衰也决定了中国与英国态度,进而影响了中英关系。

一、清代的华夷思想与朝贡体制

(一)传统的华夷思想与朝贡体制

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华夏部落在中原地区有着比较发达的农业,所以之间形成了华夏为内,四夷为外的思想,这种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中心理论,即中国就是文明世界的全部,中国的统治者维持着全世界的秩序。在此基础上,中国与周边的其他国家建立了东亚朝贡体制,周边国家通过承认中国的宗主权来获得中国的庇护,同时定期的向中国皇帝纳贡来强调中国的宗主地位[1]。

(二)西方的外交思想与近代国际关系

西欧各国在多年的战争中逐渐确立了现代国际关系体制的原型。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各国的国际关系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外交制度,民族国家代替了过去的封建国家让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外交活动,这些外交理念也适合于近代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西方的影响力遍及全球,这些外交思想也开始在全世界传播[2]。

二、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对“华夷之辨”的认识与冲击

(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夷之辨思想的冲击

英国在早期的贸易活动中始终没有与中国接连直接的接触。在中国的贸易活动有东印度公司垄断,而清廷视英国为化外之国,也之中避免直接的官方接触。从英国与中国的第一次官方接触也就是马嘎尔尼使华开始,两国就产生了外交礼仪的纠纷,英国人对于礼仪的异议触动了天朝上国敏感的神经。随着交往的深入,英国政府开始挑战清朝的规则,英国商务总监律劳卑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政府之间的平等对话,最终导致了清朝中止了中英贸易。

随后,继任的英国商务总监义律开始改变策略,使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来逐渐的松动华夷之辨的思维方式。但是随后鸦片战争开始,这种温和的交流方式没有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

除了政府层面,在华商人和传教士的活动也在动摇着华夷之辨的思想。由于清政府把英国人看做是化外之民,导致英国商人的商业利益等不到保护,而英国传教士的传教行为也非常难以执行,所以这些人开始在英国国内呼吁英国政府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甚至是使中国政府归顺[3]。

(二)中英平等关系的初步建立

华夷之辨的思想走向末路的开始标准是鸦片战争。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委曲求全,与英国人订立了《南京条约》。这份条约的签订代表着原有的天朝上国羁縻之策失效,天朝体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官员们在给英国人的信件中不再使用傲慢的命令字眼,而是转为用一种平等的,甚至是恭敬的语调来与英国人交流。中国民间在见识过英国的坚船利炮之后也开始对华夷之辨产生动摇,进而对英国人有了不一样的态度。中国的宗藩体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在天朝朝贡体制不断收缩的同时,英国终于可以以更加平等的姿态与中国进行交流。

三、英国冲击下的清末社会与华夷之辨

(一)君臣关系与华夷之辨

在传统的君臣道德中,做臣子的除非是收到了皇帝的命令与外邦进行接洽,否则是不应当私自与外人联系的,这种思想叫做“人臣无外交”。这种思想也是中国的地方官员迟迟不愿意与英国商人和官方直接接触的原因之一。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与英国逐渐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各级官员与英国人相接触也就成为无法避免的了。在面对英国人时,各级官员一遍在对皇帝的表述中继续使用华夷之辨的措辞,一遍在与英国人的交流中改换语气,以保持与英国人的沟通。所以相比之下,各级官员的思想转变要比道光皇帝快得多。

随着中国官员在处理与英国交往事务上的成熟,以前的各种华夷之辨思想下的规则都被打破或者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不再恪守原来用以维系天朝威仪的外交礼节。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尽管官员对华夷之辨思想有了变通,但是仍然坚持着一部分底线,对于中国世界中心的看法仍然没有发生变化[4]。

(二)官民关系与华夷之辨

英国人很早就对中国的官民关系开始了研究,并且得出了中国平民与官员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的结论。为了给打开中国市场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英国人认为中国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与中国人民的愿望相违。但是后来英国人的侵略行动导致了人民与官员站在了同一立场上,进一步强化了华夷之辨。直到清政府在民事纠纷上始终偏袒英国人才再次导致了官民关系的破裂。

四、结论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英关系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在思想上体现为华夷之辨观念的逐渐瓦解。本文针对华夷之辨思想的变化和对中英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来华外人的司法管辖(1796-1840年)[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

[3]刘明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国家身份认知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4]陈福广.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入城与反入城问题原因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92-94.

中图分类号:D829;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7-0198-01

猜你喜欢

中英关系鸦片战争
THE DRUG WAR
英国脱欧原因背景及其对英欧和英中关系影响浅析
英国脱欧原因背景及其对英欧和英中关系影响浅析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英国脱欧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深圳大鹏古城与鸦片战争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