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6-02-04丁楠杨斯

武术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探析

丁楠 杨斯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有关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相关文献和报道,阐述了新疆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的发展,对猎鹰文化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探析,为猎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挖掘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对稳定民族情绪,团结少数民族,改善当地经济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 猎鹰文化 探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86-02

新疆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民族种类多,人口、地区分布复杂。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柯尔克孜族自治州阿合奇县是中国著名的“猎鹰之乡”。猎鹰起源于东方,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生活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柯尔克孜族人,传承着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技艺,他们在放牧的同时,经常骑马到高达近百米的高山顶上,将自己驯养的猎鹰放飞,演绎着人与鹰和谐共生的传奇。

1.研究对象

新疆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猎鹰文化的历史背景

猎鹰文化发展至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驯鹰习俗都是由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以猎鹰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猎鹰几乎是每家每户生活质量的保障,在柯尔克孜族人眼里,鹰是人死后灵魂的传播者,早在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中就有相关猎鹰的记载。当地人一直传说有个在英国闻名遐迩的驯鹰专家安德鲁,1991年来此欣赏了柯尔克孜族人的驯鹰技艺后说:“全世界猎鹰的故乡就在阿合奇,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猎鹰捕猎场面远胜在西班牙看斗牛。”每一个柯尔克孜族男人都将驯鹰看做一种神圣的、荣耀的职责,这种职责源源不断的流传在民族发展之中。

柯尔克孜族人养鹰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他们居住的不少地方被称为“猎鹰之乡”。冬季,柯尔克孜族猎手骑着骏马,手托猎鹰,在山林草原中捕猎。有的猎手驯养好一只猎鹰,可以靠它在冬季养活一家四五口人。据说,过去一只鹰的价格比一名柯尔克孜族姑娘的嫁妆还要高。历史上,柯尔克孜族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是以打猎为生,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之上,那些在大地上奔跑着的动物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所以柯尔克孜族以猎鹰为主要捕食工具,以此养活自己的家庭。然而拥有一只猎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柯尔克孜族人需要用自己的时间、生命来寻觅一只自己心仪的猎鹰,并要用自己的精力训练猎鹰,长时间并与猎鹰有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柯尔克孜族人将猎鹰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不仅是生产的一部分,更是一根强大的精神支柱。

3.2生产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柯尔克孜族生产方式有所改变,由先前的捕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变化为农耕方式,猎鹰的作用在生活中越来越小。但是尽管如此,猎鹰文化还是被继续传承和发扬。猎鹰由捕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变化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方式。有着“猎鹰之乡”之称的阿合奇县是“猎鹰节”的举办地,每当猎鹰节时,驯鹰人都会骑着骏马带着自己的猎鹰在当地的赛马场展示自己的雄鹰,这里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18岁的学生。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猎鹰目前更多的是用于娱乐和表演用途。当地的猎鹰人吐尔逊.玉素甫介绍说:“在过去的岁月里,除了猎狗,猎鹰是他们传统的捕猎利器。这些猎鹰是他们用以捕捉野兔、雪鸡、狐狸和黄羊等猎物的好帮手。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人,每到冬天出猎时,骑着矫健的骏马,手举着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伴随下,奔驰于高原山林中。不论是野鸡,黄羊还是狐狸,一般每次出猎都会有收获,其中首功都要归于勇猛灵巧的猎鹰。”每当有旅游团前往当地时,当地都会组织猎鹰比赛供旅客欣赏,而参与猎鹰比赛的驯鹰人也会有一定的收入,在农耕之外用猎鹰表演的方式赚取额外收入。阿合奇县已经形成了旅游资源,供更多的游客前往当地观看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不仅为当地的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也为猎鹰的资金输入提供了血脉。

猎鹰文化的发展符合了现代人们的生产方式,驯鹰人又为猎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寻觅了机遇。从一个以捕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具到人们休闲娱乐时的活动,再到现在形成的旅游资源,可见猎鹰文化早已在阿合奇县生根发芽,为当地的柯尔克孜族猎鹰文化进行宣传和发展,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整个柯尔克孜族文化的前进并提供了传播媒介。

3.3依法保护的转变

自从鹰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这些驯鹰人便为自己的猎鹰登记了“户口”,政府共计发放了100多个驯鹰证,而且专门挑选了6个有着连续6代都是驯鹰家族的传人,每月发放适当的津贴,利用他们负责定期检查驯鹰情况和猎鹰的生存环境,并统一纳入城乡统筹。由于鹰数量本身就比较少,再加上前些年人类对对鹰的捕捉,致使数量急剧下降。国家政策对鹰的保护不得不说对“猎鹰之乡”的文化是有一定影响的。现在阿合奇县里的驯鹰人都是过去猎户的后代,即使是他们,也要经过严格审批和资格审查,因为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阿合奇镇亚浪奇村,62岁的驯鹰入库尔玛西库提曼说,他是第六代驯鹰人,上辈人驯鹰完全是自己的事,有本事就去驯。现在不行,先要向政府提出申请,县里通过了你的资格后,还要报到州上去,州上再报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批准。政府对阿合奇县实行了“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制度,不仅登记在册,鹰也登记在册。如果没有驯养许可证捉鹰,便以非法捕猎论处。驯鹰人再驯化过程中,致鹰死亡者,也要有追究责任。在有记录的近几十年中,县里还没有发生鹰死在驯养户手上的事。可见政府的政策实施不仅保护了那些有着传统历史的驯养户,也保护了鹰,不仅使猎鹰在人们心中保留了原有的传承观念,又保护了鹰的生存环境。猎鹰本身就是一个高贵且难以驾驭的文化活动,国家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且高质量的使猎鹰技能得到传承,而且提高了鹰文化在柯尔克孜族人心中神圣的地位。endprint

3.4猎鹰文化何去何从

猎鹰文化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的荣耀,不仅需要完整的传承下去,而且也要保护大自然的平衡。在这之间如何权衡是目前的一个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在新疆阿合奇县,目前有猎鹰和猎隼2000多只,数量还在不断下降,在民族传统和大自然之间如何保证平衡是新时代的一个难题。然而,人与自然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保证有一个真正的平衡,即要保护当地柯尔克孜族的民族传统,又要符合政府国家的政策,到最后还是人类制定的规则。对于猎鹰来说是不公平的。它们属于天空,但它们与柯尔克孜族又有约定,这是一个矛盾的关系,是无法用时间和任何政策能解决的问题,好在每一个驯鹰人再猎鹰服役2到5年都会将它们放回自然,让它们回归自己的地盘。可是现在的猎鹰表演形势已经变了味道,几乎是为了开发资源和增加所进行活动。猎鹰从一个精神之上的产物,变成了似乎是物质产物的一种工具,不免让人担忧未来它们是否还会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对每一个柯尔克孜族人来说是有些心痛的。从猎鹰的角度来说,它们是否也会厌恶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主人的收入而表演,不再是为了主人一家的生计而去捕猎。新疆阿合奇县的吐尔逊.玉素甫老人说:“过去驯鹰的秘密是不准告诉外人的,是世代相传的。一只勇猛灵巧的猎鹰能确保每次出猎都能有收获,是家族衣食的生活来源。现在共产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我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不再靠猎鹰捕猎,但是我们还是会永远养鹰,将驯鹰的秘密世代相传下去,并传予外人,让更多的人知道‘猎鹰故乡阿合奇厂。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免会产生新的矛盾,目前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所重视,文化遗产也更加注意保护和挖掘,但笔者认为,不是每一种文化遗产都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只需要将这些另类的文化遗产在后世人面前让他们感觉到一声惊叹,笔者认为这就是对该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因为这是一种动物和人之间的精神文化遗产所结晶出的文化遗产。猎鹰文化到底何去何从,这个答案只有在柯尔克孜族人心里才最清楚。

4.结语

猎鹰文化从发展到今天有4000年的历史,从只为主人捕猎,到人们休闲娱乐,再到形成旅游资源,这一系列变化不得不说是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这种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却越加降低,驯鹰人用猎鹰为自己赚取物质基础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非物质精神层次被人们所遗忘,时间越久越淡,这对猎鹰文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隐藏危害。所以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适当宣传以旅游资源的“猎鹰之乡”,并不能把其当做赚钱工具,致使当地人认为猎鹰就是用来赚钱之用。这些影响对当地驯鹰人的孩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会影响下一代对于猎鹰文化的重新鉴定。endprint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探析
柯尔克孜族民歌调式结构与称谓再探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VR阅读探析
冬不拉与库姆孜研究综述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