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培育路径实证研究*

2016-02-04秦秀红马换亮王静洁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众化话语培育

段 莎 秦秀红 魏 琳 马换亮 王静洁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培育路径实证研究*

段 莎*秦秀红 魏 琳 马换亮 王静洁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随着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普及。虽然说高校教育的普及促进了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但是由于教育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思想较多,所以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让高校学生具备积极的价值观,我国在高校教育中普遍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成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形式过于单一,话语丰富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渗透不到位。其实,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通过生活的耳濡目染,更容易起到教育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重点放在了思政和法制课程方面,由于重点把握的不到位,所以教育开展很难取得效果。本文就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培育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升培育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培育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现代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是可以打造学生积极的心态以及价值观念,使其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迎接挑战,从而提升自我能力;第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能够对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层的理解,通过全面的文化理解,学生在情感方面更容易产生认同感,民族自强和自信得以很好的建立。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于教育的深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和培养,这样,价值观培育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大众化思想的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大众化思想的内涵

理论和观念的好坏,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和区域内进行推广,从而使其得到普遍性的认知,在普遍性的基础上,继续对其进行扩大和延伸,使其具备更加广泛的基础,这样,大众化基础便形成了,在大众化基础之上采取惯用的教育学习方式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大众化理论。大众化理论在目前的教学领域中获得了普遍的使用,而且成为了学者们津津乐道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有自己固定的教学理念、教学平台以及话语系统,所以此种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同时也存在独立性。在现阶段,利用大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将大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大众化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大众爱护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是在教学理念方面,要具备面向大众、面向现实的教育理念和视野。第二是在教学话语系统和内容的选择上,要使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内容和普遍接受性的话语系统。第三是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要利用现阶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平台。第四是在教学模式和方式上,要采用目前较为主流的互动性教学模式。

二、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理念问题

就目前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来讲,最为显著的问题体现在培育理念上。培育理念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念不具备科学化和系统化。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并理解价值观的内涵。但是目前,教学系统不完善,科学化的理念也较为缺乏,所以整体培育效果并不好。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没有创新以及改革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的吸收新的内容,所以在教育中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而目前这种创新和改革理念的缺乏,导致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化内容缺失。

(二)培育的内容以及话语系统问题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培育内容和话语系统的掌握不准确。就话语系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理论上是要用严肃的话语系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话语系统并不符合青年学生的理解特点,所以这种话语系统往往造成表达内容的晦涩和叙事结构的不连贯。就培育内容来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应该是不断延伸与扩大的,因为价值观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目前的培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单一性,渗透性和延伸性明显不足。

(三)培育的模式与方式问题

培育模式与方式问题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显著问题。就培育方式而言,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教改的推动下,利用了过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比如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欠缺。再者,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对于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但是在生活中的宣传与教育却比较少,这就造成了课堂和生活联动性差。由于联动不足,所以生活化培育的效果便无法发挥。

(四)培育的主体情况不理想

培育的主体不理想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从事此项工作的主体教师在整体上呈现出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因为专业性存在问题,所以老师在进行价值观内涵解读的时候,要么不够深入,要么不够全面,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导致了学生们对价值观理解的偏差。由于教师主体的原因,教学效果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五)培育的环境建设不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但是目前的培育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教学部门都应该践行的内容,所以其应该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建立培育的良好环境,但是目前的教学管理部门,自身实践不足,对于环境和氛围建设帮助不大。第二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助力不够。学生社团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力量,其带动作用对于氛围建设帮助巨大,但是目前的学生社团,明显没有较强的带动力。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培育路径

(一)构建大众化、科学化的培育理念

要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走日常生活化的途径,首先就是要构建大众化、科学化的培育理念。大众化、科学化的培育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要构建起具有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教育理念。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要将内容融汇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教育理念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培育的内容可以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融合的更加全面,效果也会更好。第二是要构建起创新和改革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也在发生着时时的变化,所以树立其创新理念和改革理念,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可以使得整个培育工作更加的具有时代性。

(二)话语系统的使用要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候,话语系统的使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面对的青年学生,所以在话语系统的使用方面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要求表达的时候做好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的转换,从而使得整个话语运用更加的符合青年学生的口味,从而实现大众化的效果。第二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同时,要进行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从而将核心价值观和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就业教育等进行综合。通过这样的教育内容扩展,整个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范畴会更加的庞大,效果也会更好。

(三)积极利用教育平台以及校园媒体平台

日常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然要和生活气息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时间在课堂,其他的时间大都在校园生活里,所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候,可以积极地进行教育平台和校园媒体平台的联动。教育平台主要指的是课堂教育。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思修课程,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可以使得学生对其有普遍的接触。校园媒体平台主要指的是利用校园广播或者是网络、亦或者是校园宣传栏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宣扬,通过这样的方式,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接触更加的广泛和频繁,其渗透也会更加的深入。

(四)做好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整合

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整合也是日常生活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创新,教育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尤为突出。简单来讲,高职教育的现代化教学广泛的应用了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方式更加的轻松,传播更加广泛,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更广。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方面有着现代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整合现代和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加速了培育过程的生活化和范围化,另一方面则是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丰富化和深层化。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言,环境和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环境和氛围的熏陶以及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会被潜移默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会在其思想深处扎根。换言之,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建设,学生能够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的也可以达到。校园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校园管理部门。校园管理部门可以积极的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相关内容的传播,从而打造出较有影响力的氛围。第二是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在学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来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其中,良好的环境便可以打造出来。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高校教育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所以说,积极的利用生活化路径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

[1]顾海良,张岂之,靳诺,胡树祥,张大良,张东刚,苏雨恒,宋凌云,杨海英,王炳林,颜吾佴,郝立新,李松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4-23.

[2]吴继寿.“四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04:5-8.

[3]许海东,郑茸.沟通—参与—示范—养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06:38-41.

[4]周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85-88.

[5]章剑锋,陈璐婷.政治仪式视野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144-150.

[6]丁玉峰.生活化视阈下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2:1-4.

[7]梁洋生,吴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02:74-77.

[8]吴慧玲,齐晓安,张玉琳.嵌入、机制与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的生成建构[J].学术探索,2016,04:12-16.

[9]张翼,崔华华.“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困境与优化进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7:80-84.

* 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培育路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考察对象》(课题批准号:201601822)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段莎(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G

A

猜你喜欢

大众化话语培育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