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谁都过得比你好?
2016-02-0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3期
朋友圈里谁都过得比你好?
出于工具便利性,微信“好友关系”的建立比线下圈子还更随意,碍于面子,你不得不添加了敬而远之的领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七舅姥爷、八百年不联系的同学、一面之缘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乃至钟点工阿姨。
原本惹不起躲得起的花式炫耀同学会,原本下班走人的办公室政治,都围堵朋友圈了。这里有想象力不输电视剧的养生,有比房产中介还无孔不入的代购。三观大战朋友圈,鸡汤与狗血齐飞,假新闻和伪科学PK。
熙熙攘攘中,你免不了有被挫败时,被各种晒幸福刺激出来的负能量,那种屏蔽、拉黑仍然挥之不去的精神困扰、心态失衡。
没完没了的对比衬得你的人生一败涂地。为什么“朋友圈里,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答案早有,只怕你没法接受。
只活到1982年的社会学家戈夫曼先知般地洞见了一切社交网络人格。他认为,日常生活就像剧场,每个人天生演员,通过各种符号自我美化,进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演员们有时组成剧班,相互配戏;有时又互为观众,进行互动。
戈夫曼的理论从1959年提出就招致批评,毕竟,若是承认它在社交中的存在,那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信任了?还能不能愉快地演戏了?隔了半个世纪后再看,戈夫曼简直为朋友圈的病态提供了绝佳的注脚。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技不如人,难免失意。我们都是朋友圈的病人,但有些病也不是关闭朋友圈就能好的。
(《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