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县志》版本概况及嘉庆《萧县志》述略

2016-02-04魏雷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萧县

魏雷*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萧县志》版本概况及嘉庆《萧县志》述略

魏雷*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萧县是历史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萧县志》作为地方史志,是了解萧县历史沿革的重要史料。明、清都有不同版本的《萧县志》编纂,但各版本的存佚却大不相同。对《萧县志》各版本存佚状况进行梳理,并特别对嘉庆《萧县志》的内容与特点作简单概括。

关键词:萧县志;嘉庆萧县志;萧县

萧县,春秋称古萧子国,是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名城。又因其地近彭城,境内山峦险障,战国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故萧县历史文化深厚而多样。作为记录萧县历史的方志,《萧县志》始纂于明朝万历年间,其后又有清朝顺治本、康熙本、嘉庆本、同治本。对于《萧县志》的研究有利于弄清萧县的历史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萧县志》历史文献价值的保护。由于《萧县志》版本较少,不易得到,所以目前对它的研究也较少。可以见到的研究有纪健生先生的《嘉庆<萧县志>校点前言》,纪健生在此文中分析了嘉庆《萧县志》的特点及其价值;刘尚恒的《萧县、砀山方志述略》,此文简单的描述了《萧县志》的版本情况。其它相关研究尚未见到。所以笔者在此文中对《萧县志》的版本概况做一个梳理,并详细介绍嘉庆本《萧县志》的情况。

一、《萧县志》各版本的存况

(一)万历本,已佚。[1]

分上下两卷,纂修者:康炜(萧县知县),万历庚寅修。[2]

(二)顺治本,存

原书十二卷,萧县知县祖永勋主修,贡生许作楫等纂。有清顺治七年(1650)刻本,康熙十一年(1654)增刻本。北京图书馆(存卷4-7),安徽省图书馆(胶卷1-6,9-12)藏。[3]由于万历本已佚,顺治本修时征求未得,故此本多从采访见闻,实地考察写成,绝少用旧志记载,书中多近事,少古事,行文多慨叹邑事盛衰。[4]

(三)康熙本,存

原书十二卷,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萧县知县阎允吉主修,邑人拔贡徐霭等纂。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存卷1-6,9-12)藏。[5]

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陈膺、乔启已“相与搜集旧闻,辍叙新制”,“重围编纂,续成十二卷”,但最终未付诸刊印。后康熙二十二年,礼部传旨编纂《大清一统志》,康熙“命在庭诸臣,纂修大一统志。所在郡县,皆得献其所辑之志。”知县阎允吉即“与邑之贤豪、长者计,集遗补阙……甫月而书就。”[6]康熙本《萧县志》内容丰富,涉及秩官交替、历代制度沿革。特别是对萧县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状况有详细的记载,《风俗志》中对明清时期的风土人情,药物、水果、花卉的种植和禽鸟的养殖有详细的记载,这是当地在园艺、养殖业上的宝贵财富;而《舆地志》则详细记载了历代的山川、疆域、河防,尤其是对黄河夺汴的记载特别清晰;另外,在《赋役志》、《灾祥志》中记载了当地因遭受统治者剥削导致的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但是其中关于李自成部袁时中对萧县县城的两次占领,残害官员的记载以及永固程继孔举义旗、攻打徐州的记载有失公正。

(四)光绪本《续萧县志》,存

十八卷首一卷,萧县知县顾景濂修,段广瀛纂。同治十三年(1874)修,光绪元年(1875)刻本,北京,首都,科学,一史馆,文物,水利,北大,清华,北师大,民院,上海,复旦,辞书,天津,南开,吉大,山大,南京,南大,南京地理所,南通,苏州,扬州,镇江,徐州,浙江,安徽,安博,福师大,湖北,武大,湖南,哲研,贵州藏。[7]

清政府于嘉庆二十年至同治十三年前逐渐衰落,又逢黄河决溢,兵灾频繁,天灾人祸泛滥,社会动荡,“事迹尤易湮没,同治六年,顾静廉任萧县知县,即”间召阖闾人士,谋为续修”。[8]全书共18卷,有东北乡村寨图等7图,秩官年表上、下,选举年表上下共4表,河渠志等10志,另于书后附杂录。《续萧县志》较嘉庆萧县志语言更为精炼,体例上目下分纲,更有条理。

二、嘉庆《萧县志》概况

(一)嘉庆《萧县志》存佚概况

嘉《萧县志》十八卷,首一卷,嘉庆十九年(1814)由萧县知县潘镕(浙江吴兴人)主修,沈学渊、顾翰等纂。今存嘉庆二十年刻本,北京,首都,科学,一史馆,文物,党校,北大,清华(不全),北师大,人大,民院,上海,复旦,华东师大,辞书,天津,辽宁,旅大,吉大,南京,南大,苏州,苏州博,镇江,徐州,浙江,安徽,安档,河南,武大,湖南哲学,华南师院,广西一藏,另,萧县档案馆藏有嘉庆《萧县志》残本,1984年,该县档案馆受赠一套完整木刻版本10册,共18卷。[9]

(二)嘉庆《萧县志》纂修背景

1.历史发展的需求

总览四篇序文,都提到了萧县县志久未修辑的问题:“检旧志,阅百二十余年未加修辑”,“其志自康熙年间纂修,距今且百二十余年矣”,距离上次康熙年间《萧县志》的纂修已有百余年。潘镕等人意识到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社会与政治会发生巨大的变迁,“道里辽阔,奸宄易生”,再加上“萧向称泽国,淇汴二水为之经流,姬村永固,诸湖为之潴,蓄东南半境都患沮洳,自黄流夺汴水,挟沙行,时有冲决,及水退归,槽而千顷,渟渊为平陆。近百余年间,黄河异涨复益以洪两河,每一漫溢,或污莱之地变为上腴或籽之区积为沙卤”,“河患频仍”,政府为了修堤堰,出现借项摊征的情况,[10]“自正赋以外,又不下数十余万数“。“今昔殊制,非续加编纂则得失於何考镜“,”志一邑之山川风土人民政治,以见古今变迁得失之故也“,”部为之编辑成书则凡形式之阻,安戢之难,田赋之殊,饥馑之糜,膏泽之多何以昭示后人,资镜来者,为是邦陈其厉害哉”,“至於风土人民政治以及古今沿袭变迁之迹详哉“。

2.《大清一统志》提供修志契机

《大清一统志》的纂修起于康熙朝。康熙二十二年,皇帝下诏修各省通志,“命在庭诸臣,纂修大一统志,所在郡县,皆得献其所辑之志,以备搜讨“[11],为编纂《大清一统志》做前期准备,康熙朝《萧县志》趁此机会开始编纂并最终成书刊印。后乾隆年间修订《钦定大清一统志》,《萧县志》未抓住机会进行纂修,导致萧县方志出现百余年无修辑的情况。直至嘉庆年间,清政府开始编纂《嘉庆重修一统志》,”皇上命在廷诸臣续修一统志,直省大吏亦有增修之举,用是,下邑闻风辑为是书以成一方典要,其古今变迁得失之故凿凿具在,而善善从长,其义亦当窃取焉”。[12]

潘镕、沈学渊等人的推动。潘镕,字朗斋,浙江归安县(今吴兴县)举人,曾两任萧县知县。“[13]其人任职两届萧县知县,为官清廉,潘镕有诗曰:莫笑行装贫似洗,一肩图画百篇诗[14]。其对一地之方志的作用有深刻的认知:“邑志者志一邑之山川风土人民政治以见古今变迁得失之故也”,其在第一次任职萧县知县时,“己巳春莅任兹邑即索县志读之”,发现“其书已阅百二十年之久。前后易辙,今乃异于古。”在第二次任职萧县时,他“自江都再莅是邑,道里辽阔,奸宄易生,河患频仍,今昔殊制”。认为应该“续加编纂则得失於何,考镜乃援古证今”。沈学渊,字涵若,清宝山县(今上海)人。在乡试上,作为考官的潘镕赏识其才华,经潘镕举荐,沈学渊得中举人,后与另两位同年顾翰、金凤藻在潘镕的邀请下至萧县准备修志,并与萧县当地文人、退职官员等开始修志。后顾翰、金凤藻相继离世,沈学渊总其事,成为嘉庆《萧县志》的主笔。潘镕与沈学渊等一批知识分子所做的努力推动了嘉庆《萧县志》的纂修与刊印。

(三)嘉庆《萧县志》的内容

嘉庆《萧县志》是万历至同治间萧县最为重要的方志,共18卷,卷首有图,包括萧县全境、萧县旧境、县城、学宫、县属、龙城书院、萧境河道、子张子墓以及萧县十二胜境图共九幅地图。

卷一,分星野、疆域、建制沿革(表附) ;卷二,形势、城池、山川;卷三,专述河防;卷四,赋役;卷五,物产;卷六,学校(附书院) ;卷七,分公署、兵制、乡镇、津梁、坛庙(附寺观)、古迹、冢墓;卷八,专述职官;卷九,选举(贤裔袭职封) ;卷十,封爵;卷十一,名宦;卷十二,人物一,分乡贤、宦绩、武功、孝女;卷十三,人物二,分忠节、义行、儒林、隐逸、艺术、流寓;卷十四,列女,分贞烈、贤孝、完节、才媛、寿妇;卷十五,艺文一;卷十六,艺文二;卷十七,艺文三(诗) ;卷十八,分祥异、纪事、杂识、原序原跋。

(四)嘉庆《萧县志》的特点

1.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

潘镕主修的《萧县志》成书刊印于嘉庆二十年,此时清朝的思想学术领域,乾嘉考据学的发展正处于顶峰。在这种大的社会知识背景下,潘镕等编纂者必然受到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将乾嘉学派严谨、朴实的学术作风应用于《萧县志》的纂修中。从嘉庆《萧县志》体例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乾嘉学派严谨的学术作风。

旧志卷首图目中,所列八景含有神话成分,新志则将此八景剔除,换为按实景绘制的黄桑峪、天门山等自然界中的十二胜境图。

旧志中有引录均不注明出处,易混淆,新志中则在条目中合适处注明出处,新增的条目皆注明“新增”。

对于旧志中因略于考订而导致的将汴渠混为荥阳之水、以红亭仍鲁搜之文、以宗襄为内族襄之名、以唐扶阳为汉扶阳之地等这些错误进行改正,将支离穿凿的《萧世家》删除。

另外,根据嘉庆时期萧县多水患这一情况,《萧县志》中新加与全县百姓性命相关的黄河《河防》一卷。

2.例以义起,随事变通

嘉庆《萧县志》在严谨的学术作风下进行攥写,但并不泥守前规。体例上会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

如“列女”传。列女名传,创于刘向。刘向之所谓列女,为“罗列之列“,后世史家所言列女为“节烈之谓”。而“节烈之烈为列女传,则贞节之与殉烈,已自有殊,若孝女义妇,更不相入,而闺秀才妇,道姑仙女,永无入传之例,”[15]而在嘉庆《萧县志》中,将列女传之列“含义进一步扩大,列女传下设贞烈、贤孝、完节、才媛、寿妇”[16],突破了传统“列女”的含义。

3.文字简洁,宁简勿繁

对于志中所采原文,容以篇幅太冗,可以截去数句。对于人物传,大意本诸史体,但铺张太甚,转恐失时,故宁简毋繁。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及,嘉庆《萧县志》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与后来的同治本相比,嘉庆本《萧县志》有目无纲,整体略显繁杂。而同治《续萧县志》在体例上目下分纲,使内容更系统化。

总之,嘉庆《萧县志》是现存的萧县旧志中版本有特色的,对于萧县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纪健生.相麓景萝稿[M].合肥:黄山书社,第108页.

[2]刘尚恒编著.萧县、砀山方志述略[A].安徽方志考略[C].第119页.

[3]刘尚恒编.萧县、砀山方志述略[A].安徽方志考略[C].第119页.

[4][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附录,第539页.

[6]陈光贻编.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八.齐鲁书社,1987.8.

[7]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附录,第539页.

[8]康熙萧县志·序[M].北京图书馆藏.

[9]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附录.第539页.

[10]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附录.第539页.

[11]刘文远.清代水利借项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第320页.

[12]康熙萧县志·序[M].北京图书馆藏.

[13]嘉庆萧县志·序[M].北京图书馆藏.

[14]嘉庆萧县志·序[M].北京图书馆藏.

[15]潘镕.留别萧邑.萧县志[M].萧县省地方县志编纂委员会,1986.

[16]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世纪出版社,第287页.

*作者简介:魏雷(1989-),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中国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中图分类号:I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079-02

猜你喜欢

萧县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萧县农村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综合物探方法在安徽萧县前欧盘铅锌金矿预查中的应用
奥运福娃
狮子山
胡萝卜不同播期及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
萧县夏玉米高产栽培及适时晚收增产技术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萧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