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的中国元素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路易十四洛可可中式

高 悦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论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的中国元素

高 悦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8世纪是法国洛可可风格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和欧洲日益密切的交流,法国的洛可可风格不可 避免地融入了中国元素。本文将主要论述法国洛可可时代瓷器、建筑及装饰,以及绘画方面的中国元素。

洛可可;中国风;路易十四

洛可可是始于17世纪末,盛极于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的一种艺术风格,洛可可(Rococo)一词,是法语Rocaille和意大利语Barocco相结合的产物。前者意为贝壳状的装饰物,后者意为巴洛克风格。不同于巴洛克时期的宏伟、对称和颜色鲜明的对比,洛可可以形式的宽泛、复杂繁琐和颜色上的明快柔美为特点。随着17、18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欧洲与中国有了更多的接触,兴起于法国的这场艺术运动也随之融入了中国元素。

一、洛可可风格兴起的原因

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路易十五的统治时期,路易十四时期的拘谨刻板逐渐退化,社会风气也随之活跃起来。“一旦人们认识到某种艺术风格不再适应他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那么断裂就会产生。”[1]

(一)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路易十四深谙专制集权的重要性。他用君权神授的理论为其专制统治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并把教会、贵族和平民全部掌控于他绝对专制的网络之中。为了笼络和监视大贵族,他兴建凡尔赛宫,让贵族陪伴左右。路易十四渴望法国宫廷成为欧洲的中心,王室生活不断被各种娱乐活动:骑马、舞会、化妆舞会、芭蕾舞、戏剧、宴会、游戏等填满。[2]这些都成了路易十四向世人彰显其无上魅力的手段。宫殿里金碧辉煌的装饰、贵妇们华丽的服饰、精致的餐具和菜肴,这种风格“具有很强的豪华感与装饰性,它主要是用C形、S形、螺旋形等曲线,以及各式闪光耀眼的金箔、银片、镜面、锦缎、漆器等,来追求造型的丰富繁琐,使作品具有豪华、高贵、艳丽、纤细等特征,用以创造一种超世享乐的氛围。”[3]洛可可浮夸、奢华的风格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

(二)重商主义与法国经济

奢华的洛可可艺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做支撑,法国宫廷的纸醉金迷若没有雄厚的国库财政就会黯然失色。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商业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17、18世纪是欧洲的重商主义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一国财富的象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增加贸易顺差积累财富,通过提高关税率保护国内市场。法国奉行的重商主义传统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强大的国力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洛可可艺术的成长和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二、欧洲18世纪的“中国风”

当罗马帝国与汉朝东西相望之时,中国和欧洲就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了贸易往来,13世纪末马可波罗的著名游记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极大轰动,它以极尽溢美之词描绘了中国的广袤富庶。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激发了欧洲人强烈的好奇心,将中西方的交流推向了新的高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陶瓷、丝绸、漆器等珍玩器具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再加之文学创作的吹捧,使得中国在18世纪的欧洲风尚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欧洲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猿”(magots de la china),法语意为模仿中国的人。尽管“中国风”在欧洲人眼里充满了中国的韵味,但是在中国鉴赏家眼里却很难找到认同。可见“中国风”并不等同于中国艺术,但它的确逐渐渗透到西方的艺术风格中,改变了欧洲的审美。“古典风格强调美是规律性、一致性、简单性和平衡性的结果,即由美是几何的这一标准,逐渐让位于一种不规律性、不对称性、变化性和明快性的全新的审美标准”。[4]中国的艺术激发了欧洲艺术家无限的创作灵感,他们创造了一种称之为“中国风”(chinoiserie)的混合艺术形式。

三、洛可可风格与中国元素

欧洲18世纪“中国风”深深影响了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发展与流变。洛可可风格偏好淡色和由浓色渐变至淡色的形式,这与同时代从中国进口的大量细致轻淡色调的瓷器的情调如出一辙。“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18世纪欧洲社会之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5]洛可可艺术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秘密就在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情调。中国风和洛可可风格巧妙地相结合,大量的中国元素被广泛应用到瓷器、漆器、建筑、装潢、绘画的各个领域。

(一)中式的瓷器

17世纪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玩,只有在皇室的宫殿中才有大量的瓷器陈列。而到了18世纪的时候,由于大量瓷器的进口和个人对瓷器的爱好,瓷器逐渐普及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瓷质餐具甚至代替了以往的银餐具。

当时中国销往欧洲的瓷器多为专门定制的符合西方口味的瓷器,随着欧洲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多,再加上正值重商主义之风盛行时期,为了减少金银外流,欧洲人开始仿造中国瓷器,到了1709年,一位名叫波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的炼金术士成功地制造了真正的硬胎瓷器。由于受到中国瓷器范本的影响,绘彩方法也以中国瓷器为范本,比如有弥勒佛像、中式花草、拖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乘轿的官吏等图案。欧洲制造的瓷器大量采用中国风格的装饰,画家希洛尔特(Herold)尝试在装饰物上绘以红色、金色和紫彩,形成了漂亮的中国式风景图案。

传教士李明(L.e Comete Louis)曾经对当时的流入欧洲瓷器进行过分类,他认为瓷器分三种:一种是黄色,一种是灰色且带裂纹状,一种是为多数欧洲人喜爱的多彩的瓷器,他认为彩瓷最佳。洛可可时代的法国偏爱彩瓷。[6]

在法国,最有名的就是法国皇家瓷厂——塞夫勒瓷厂。在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的倡导下于1738年成立塞夫勒瓷厂,塞夫勒瓷器使用的玫瑰红,就是受清朝粉彩的启发。塞夫勒皇家瓷喜用金粉勾勒,宝石蓝作底,这是受中国瓷器绿松石色彩装饰的影响。塞夫勒瓷器整体上光彩亮丽,具有浓厚的洛可可风格,其构图设计上效仿中国式的大面积留白,勾勒青花边图案以及樱桃式的盖纽,广受法国上流社会的喜爱。

(二)中式的建筑及装饰

热衷瓷器收藏的路易十四曾为其情妇蒙特斯潘(Marquise de Maintenon)在凡尔赛花园修建特里亚农瓷宫。路易十四渴望建造一所具有中国味道的小型宫殿,而深处欧洲宫殿的设计师从未到达过中国,其所能依赖的除了对中国的想象以外还有当时出版的有关中国记载的书籍。其中图文并茂的《荷使出访中国记》这本书为其设计特里亚农瓷宫提供了素材。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尼霍夫(John Niehoff),在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使团前往中国期间,他作为随从的画家把一路的中国建筑绘制出来。在这本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南京的大报恩寺以及寺后面的琉璃塔。这座琉璃塔以白瓷贴面,呈八角状,并在檐角饰以响铃。而设计者受南京琉璃塔的启发,希望将特里亚农瓷宫建造的同书中提及的琉璃塔一样光彩夺目。于是就有了由三座中式亭状建筑组成,呈一字排开状,每层檐角都悬以铃铛的瓷宫。

中国传统宫殿的屋顶总会饰以瑞兽象征镇殿和吉祥之意,当设计者在书中看到这样的造型,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而认为那些面目狰狞的瑞兽仅仅是装饰物,于是便将特里亚农瓷宫屋顶饰以更为柔美的中国式瓷瓶。不仅宫殿外观具备中国风格,其内部装饰也极具浓厚的“中国风”,青花瓷样式的瓷砖铺地,大量中式瓷器的陈列、充满中国趣味的屏风和地毯以及精致华美的丝绸装饰。

(三)中式的绘画

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绘画杰出的代表人物莫过于华托(Jean Antoine Watteau)和布歇(Francois Boucher)。在“中国风”盛行的时代,他们的画作无不受中国元素的影响。

华托使得法国绘画艺术从巴洛克风格中解放出来。华托的名作《孤岛维舟》(Embarkation for the island of Cythera),山峰的形状类似中国式,所用的单色山水画背景是“中国山水画的显著特点”。华托画作中的中国人物的形象是畸形而荒诞的,很难让我们认同这就是真正的中国人,“他画作中的中国人仅仅是化了装的欧洲人。”[7]

布歇作为路易十五皇家首席画师,其作品代表了法国上流社会的审美和情趣。他著名的中式画作《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中包含了大量中国元素,如中国儿童的发式、中式的伞、中式建筑、青花瓷图案等。

综上所述,尽管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是文化的流动性使得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与碰撞,迸发出绚烂的火花。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和中国元素的有机结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典范。

[1]曹意强.艺术与历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

[2][法]伏尔泰,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路易十四时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8).

[3]远小近.欧洲美术-从罗可可到浪漫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

[4]D.E.Mungello.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1500-1800[M].America: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 2009(109).

J05

A

高悦(199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

猜你喜欢

路易十四洛可可中式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皇帝写的“诗”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
试论路易十四的欧洲争霸历程及其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