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儿童阅读危机的思考

2016-02-04邱雯婕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危机读书图书馆

邱雯婕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我国儿童阅读危机的思考

邱雯婕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阅读活动是儿童获得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但当下我国儿童的阅读不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质量上看都不容乐观。因而针对儿童阅读危机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儿童阅读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化解儿童阅读危机的方法,以期对从小培养儿童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儿童;阅读危机

引语

一个国家的阅读普及程度、阅读水平将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国民素质,最终影响该国的综合竞争力,因而阅读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终身教育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终身教育的培养始于人生的早期,对读者的培养年龄越低,收益效果越好。因而儿童阅读更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儿童的阅读状况决定了国民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力推广儿童阅读是现代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倡导终身阅读和全民阅读的需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 ~2020)》中提出,培 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 以上 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 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机构提高了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但我国儿童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存在危机。

一、我国儿童阅读现状

(一)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

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观念认为儿童从0岁有了听觉和触觉,就具备了接受阅读培养的条件,因而0岁就可以培养阅读意识。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6-9个月就开始阅读,4岁开始进入独立自主且大量的阅读。但我国儿童第一次接触阅读的普遍年龄在1-3岁,独立阅读阶段一般要到8岁,时间上明显落后。不单是开始阅读的时间要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从阅读的数量上来看,我国儿童的年平均阅读图书数量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儿童阅读数量。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5000字,只为他们的1/6。

(二)功利化、娱乐化阅读现象突出,儿童阅读时间不足

社会大众对于儿童阅读的概念就是单纯的识字、学习文化知识、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忽视了阅读能为儿童带来童年的快乐。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从学校到家长都将升学作为儿童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有用的书才读,没用的书不读成了购书准则,课外读物被视为是影响学习的存在,因而儿童的阅读兴趣不能得到满足,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压制。功利、娱乐阅读占主流,使得趣味性的深度阅读、人文性的经典阅读缺少关注。另一方面,儿童阅读时间不规律,常在假期突击阅读,平时忙于学业,很少阅读课外书籍。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培养长久的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儿童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阅读冲击大

互联网的兴起,在越来越多领域影响着人的生活。新时代的儿童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电子设备接触到更加新颖、趣味性的阅读。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儿童对于数字阅读的喜爱程度远远要超过传统纸质阅读,图片、视频资料的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的“浅层阅读”不利于儿童思维的成长与发展。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很可能沉溺于网络而偏离了阅读的轨道。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使得儿童很容易接触到色情暴力的不良信息。

二、我国儿童阅读危机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九次全国国民调查显示,2011年人均阅读书籍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国民阅读量的持续走低,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社会风气自然影响到儿童的阅读习惯。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出版存在风格娱乐化,内容同质化、拼凑化,价格贵族化,追捧西洋化,文风成人化、说教化等问题,“数量”繁荣的背后是“质量”贫乏,“造成了好书难觅的局面”。此外我国专门针对少年儿童建立的图书馆数量相对较少,分布不均,儿童阅读的公共资源配置不足,儿童图书馆意识缺乏。

(二)制度因素

城乡二元制结构下城乡资源分配不公,城市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阅读条件,相比之下,农村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们的阅读状况更令人担忧。 图书价格较高、书店覆盖率紧缩,也是造成阅读率陷入“城乡二元制”的元凶。大部分的少儿书籍价格昂贵,一本漫画书价格大致需要10元钱。这对于收入来源稀薄的农村家庭的确是较大的开支。另外,因遭受强大的网络阅读冲击,传统书店紧缩店面,城市里的覆盖率也在逐年缩小,几乎已经完全退出农村市场,农村孩子购买图书也需要上县城甚至上地级市,也会造成阅读率锐减。

(三)学校因素

应试教育的理念使得儿童阅读被学校忽视,学校未能对儿童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当读书的标准狭隘地定为“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的考试分数”这“三个有利于”时,读书便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一些教师并不鼓励课外阅读,加之对儿童读物了解不多,因而无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校图书馆也未能发挥其促进儿童阅读培养的实际功用,儿童文献资源建设数量严重不足。

(四)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家庭藏书与父母阅读习惯直接影响了儿童自身的阅读习惯。在快速阅读的时代背景下,父母也渐渐抛弃传统纸质阅读,转向新媒体阅读,儿童也会因此受到父母影响,沉浸在接收着新媒介传播的碎片化信息,严重阻碍了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加之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多数家长热衷于为孩子购买课辅书籍,而被视为会导致分心的“闲书”的优秀儿童文学、儿童绘本书籍鲜有问津。读书变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对读书本身感兴趣。

三、化解我国儿童阅读危机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承文化血脉、延续文明之根,希望也寄托在少年儿童身上。因而化解儿童阅读危机、引导儿童阅读、培养儿童阅读习惯,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重视的工作。

(一)改变观念,促进儿童阅读发展

在倡导构建书香社会、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今天,儿童阅读还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因而应该倡导全社会一起重视、关注儿童阅读,将倡导儿童阅读提高到战略高度,由政府积极承担责任,加大投入,集思广益,发挥优势,将儿童阅读战略落到实处。开展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广泛宣传。阅读是儿童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儿童成才的低成本方式,倡导阅读要从儿童抓起。

(二)完善儿童阅读公共资源配置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在他们的基本素养和受教育程度提高过程中,阅读量的多少起着重要作用。号称“没有围墙的学校”的图书馆是为儿童提供阅读,承担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因而在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应重点考虑为少年儿童服务,增加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及儿童阅读资源标准,结合儿童特点,打造现代化、舒适化、童趣化的儿童图书区或专门的少儿图书馆,积极探索特色服务、个性服务,引导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完善儿童阅读服务体系。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在我国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公共图书馆几乎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因而增加图书馆建设,增加儿童文献资源的购买量,充分满足儿童阅读需要,有利于改变我国儿童人均拥有图书量少的情况。

(三)改革基础教育

利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对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育进行改革,以此为源头,重新激发和推动儿童读书热情。而不是在升学的压力下,让读书渐渐退化为一种象征性行为。给儿童们一点时间读书,一生都受用。

(四)倡导书香家庭的建设

家长对儿童的影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家长的作用无可替代。家长除了从观念上正视儿童阅读的教育,还应当积极参与到儿童阅读中,与儿童分享读书的乐趣,与儿童讨论书中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内容,积极引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努力引导孩子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

四、结语

我国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一个以鼓励读书、知识有效沟通,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标的社会文化体系工程。少年强则中国强,解决好儿童阅读危机是发展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1]邵建萍.对新世纪少年儿童阅读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10).

[2]孟绂.少年儿童阅读规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5).

[3]蔡楚舒.儿童阅读循环圈视野中的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2006(4).

[4]丁文秫.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

G258.7

A

猜你喜欢

危机读书图书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图书馆
我们一起读书吧
“危机”中的自信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