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6-02-04张轶璇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张轶璇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张轶璇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这就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向上、阳光的新一代主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阐述其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消极心理可以称之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焦虑、狂躁、幻觉、抑郁等,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倡导健康、勇气和爱。在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主流心理学悲观、沉闷、消极的教学现状,它如同一缕春风,给传统的心理学课程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它如同一缕阳光,照耀着每个人的心灵;积极心理学的这种正面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更加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另一方面,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向来备受关注。而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背景之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期望。所以,我们可以说,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

积极心理学的始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博士。塞利格曼博士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堪称“积极心理学之父”。相比较传统的悲观主义心理学研究而言,积极心理学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较为迅速。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人们要善于感知幸福,用积极的心态发现和探索美德,从而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人们的生活尽可能地达到一种幸福美满的状态。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首先,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积极体验。它要求个体在这种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一种幸福的体验和感受,达到所谓的主观幸福感;

其次,积极心理学极其重视人们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和消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不同,积极心理学是从正面的角度对人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强调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促进人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预防心理疾病,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社会环境的建构。环境造就人,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态容易受到所生存的环境的影响。因此,积极的社会环境的建构,可以促进人们在社交和生活的过程中,获取一些积极的体验,促进人们学会用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注重自己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塑造,从而形成自信、乐观、勇敢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传统的心理学主要是基于一些心理疾病去寻求归因的研究方式,是一种为“病人”服务的心理学。和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从正面研究人的心理,强调人们的幸福感和情感体验。总结起来,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并且,绝大部分的中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生活经验。在学习压力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各种网络暴力泛滥的影响之下,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小学生,更加需要有一种积极的力量指引其前进,而这股积极的力量,就源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学。从根本上讲,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这种正面的教育正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

其次,积极心理学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核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这样的教学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班主任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呢?

(一)教师要对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

俗话说: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作为中小学班主任,要想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理论,首先需要教师对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懂得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努力建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积极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方面:作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通过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焦虑,不悲观,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而言之,对中小学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纵使他拥有再多的才能,也将对社会无益。由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1]玉林.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3).

[2]康文飞.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田[J].吕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G

A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