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分析
2016-02-04陈星宇
陈星宇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分析
陈星宇*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盛和国家强盛的根源,因此,对于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长盛不衰的命题。随着新课改的兴起,关于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归因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究其实质还是因为其与学生学习成绩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此,本文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含义,并对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助益。
教育;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归因
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因此,提高学习成绩也成为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在研究的热点命题。同时也有不少的研究者认为,学业成绩虽然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自我效能、归因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明确。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自身或他人成败的原因会进行主动的解释。这种行为常常发生在学生遭遇较大变化时。而归因行为则会引发学生在认知、情绪、动机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连锁反应,最终这些影响和反应都会构成学习活动和学业成绩的成因。自我效能感同样也是如此。
一、对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概述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最早被提出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其提出者班杜拉在八十年时期进行了不断的论述和完善,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证。其含义是指:个体对自身和某特定事件存在评估,推测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完成该项事件。事实上,自我效能感在班杜拉的定义中更是一种自信程度的指示,是存在于期望值之外的一种期望。后来,也有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的自我效能感在某种程度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二)归因
归因是对人们进行自我或他人行为推论的过程解析。具体来看,作为观察者,其在观察他人和分析自身行为时,需要对这种行为发展所需的因果进行解释和推论。事实上,该项理论的提出已经超过60年,但始终是社会心理学家的热点研究对象。
二、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分析
学习作为人类社会往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类个体发展的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学习在其生命中更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目前我国的教育情景而言,学生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对应着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在归因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个体也会主动地对自身的成功或者失败进行追因,或者解释分析。然后,学生在进行了学业的成败归因之后,又会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效能,最终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学生个体今后的学习行为上。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相关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分析,否则将会影响到最终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个体对自身和某特定事件存在评估,推测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完成该项事件。例如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等等。事实上,成就动机是内部动因,但是这种成就动机包含了两种不同的稳定倾向,即希望成功与害怕失败。在过去的研究和实证中,也逐步得到了证明。若是学生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将会减少对成功的期望,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它将保持对成功的期望,不会对自我效能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行为因果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成就动机的形成。自我效能感强,就能相应地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归因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多的中间变量,但是归因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的变动,同时也证实了归因是学业成绩的影响变量。从归因理论来看,其变动主要是通过引发动机变动而影响学生的行为,这也说明了归因的变化会使得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归因。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教师需要警惕学生在各类前提信息影响下对自身学习结果所开展的归因行为,防止这类行为所引发的巨幅情绪波动和心理波动,从而影响学习动机及今后的学习;防止连锁反应下新归因的产生,避免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相应归因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归因倾向,坚定其信心,以期产生积极的变化。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时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并将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逐渐深化到教学实践当中。因为这样积极的教学引导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最终也会反映到学习成绩的提升之上。事实上,从过去的历史经验看,学生若是具有相对较多的成功经验,也会不断深化其对于自身能力的肯定,其自我效能感也会得到增强。反之,其获得了较多的负面评价之后,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同时也要通过全面、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但是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者需要深入理解和认识这样的影响过程,并在实际的学生教育中对其进行应用,正确发挥科学理论所应有的效果,为国家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
[1]曹扬波.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感与学业成绩[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7:1095-1098.
[2]魏秀超,张英锋.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方式与语文成绩关系研究——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为例[J].教学研究,2014,04:117-120.
[3]陈四光,余仙平,朱荣等.初中学生情绪调控策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53-57.
[4]金刚玉,高金金,陈毅文.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情境下对成绩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02:231-238.
陈星宇(1994-),女,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