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04马芳
马 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 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已经广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由网络引发的道德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个人、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对策
网络是现代科技与文明的标志,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这把双刃剑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平台与场所,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共享性等特点也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深受影响,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出。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络社会的出现,基于此,网络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网络道德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空间的延伸。
(二)网络道德的特征
1、自主性特征。网络道德是一种更多自主性的道德。相比于传统社会的道德,网络道德更少依赖性,强调个人的自觉、自主、自律。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社会的主体,作为主体,必须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做网络的主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理性的、自主的、自律的道德判断与道德实践能够推动网络社会更加安定与和谐,健康发展。
2、开放性特征。网络道德是一种更具开放性的道德。它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消除了各种阻碍人们交往的界限。网络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时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往,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相互交流、碰撞,相互影响。这种开放性还体现在人们的思维空间的开放上。各行各业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们可以就一个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各种思想火花相互碰撞,极大地拓展人们的思维边界。
3、多元性特征。网络道德是一种具有多元性的道德。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网络社会,既有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也存在特有的多元化道德规范。各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相互交流、碰撞,逐渐达到融合。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道德认识不足。网络道德认识,即是一种对网络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也可称之为网络道德认知。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大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获取所需的资料和知识,开阔眼界,但网络中充斥着色情、暴力、甚至网络犯罪等不良信息也会对道德观念尚未定型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由于网络道德认识的不足,对各种信息内容不能明确辨别、消化,久而久之,这些信息会干扰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和行为模式。
2、网络道德情感困惑。网络道德情感即人们的网络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网络道德认识产生的。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用于交流和表达感情的主要工具。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隐蔽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世界尽情宣泄释放自己的情感,精神压抑得到缓解,精神空虚得到填补。但是网络交流与现实交流相对比,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常常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迷茫。另外,部分大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代沟,心理沟通较少,他们容易转向网络寻求情感支持。如果长期沉迷于虚拟网络,而忽略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势必导致情感冷漠和疏离。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展现自我进行情感交流,但是也使大学生越来越缺乏自我认知,从而陷入困惑和孤独中。
3、网络道德意志薄弱。网络道德意志是网络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在决定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坚持精神。网络道德意志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网络社会中的人们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自觉抗拒网络中的各种诱惑,健康上网。[3]网络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是网络道德认识转化为网络道德行为的中介。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容易使人们的网络道德意志弱化,特别是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大学生往往有一定的网络道德认识,但由于意志薄弱,却不能做出相应的道德行动。也有大学生在网络道德行为中能付诸实施,却由于意志薄弱不能抵制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道德意志的磨练,使其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网络道德行为即一个人遵照网络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由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思想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差,导致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的发生,从总体上来看,比较突出的大致分为三类,即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色情与网络犯罪。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主要是传播谣言,或用粗俗、有暴力倾向的语言在网上谩骂,进行人身攻击。部分大学生意志力薄弱,长期沉迷色情网站,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青年大学生道德认识存在偏差,自控力差,极易掉入网络陷阱,诱发犯罪。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有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黑客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网络诈骗、盗窃,由网络色情、暴力信息诱惑而实施的强奸、故意伤害等。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教育层面的原因。学校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普遍滞后甚至缺失,网络道德这个新内容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认识,进而出现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
2、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独特规律为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和“关键期”,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心理冲突和矛盾较多且不平衡。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时在心理上闭锁倾向加强,但是又需要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而网络由于自身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征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追求自由、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场所。
3、家庭教育层面的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在家庭教育和日常的生活中,家庭的多方面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品行。一些家长的不良网络道德行为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女。另外,家长如果对大学生已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放任不管,势必会导致问题加重。因此正确认识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教育层面的原因。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的力度不够,舆论监管不到位,监管技术存在漏洞,是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一大社会原因。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网络立法滞后使得网络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另外,诚信缺失、社会心态趋于暴力化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造成消极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层面
1、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应开设广泛丰富的网络道德课程,并逐渐形成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接受德育熏陶,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分析能力和道德识别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自律精神。”[4]以此防范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
2、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学校要把加强管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要完善德育内容体系,把网络道德教育落实到该体系中,同时要建立一套网络管理制度,规范校园网络的使用,逐步实现校园网络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
3、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好学修德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改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丰富广泛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二)大学生自身层面
1、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律能力。网络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人,大学生必须提高网络自律能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要意识到自己真实的道德需要,明确自己应有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从而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强化道德意志,通过自省,发现并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改造自己,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大学生要自觉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慎独”和“内省”是重要的方法。“慎独”强调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一贯性,“内省”就是反省自己的言行,去恶存善。在网络社会中,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需要“慎独”和“内省”,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
2、增强大学生三观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品质,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多元价值观、各种价值观得以在网络环境中传播放大,这无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因此,为了培养正确的三观,大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知识外,还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要善于辨别各种思想观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做到知行统一。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大盘的认识,那么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品质。
(三)家庭教育层面
1、家庭全面关注大学生的成长。一般来讲,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和家庭影响的主体。家庭应注重关怀教育并结合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家长应主动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情况,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并积极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回归现实,健康成长。
2、发挥优良家风家教的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形成言教与身教融合的家风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家风,对家人尤其是孩子的三观、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等产生好的影响。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更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以身示范,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家庭教育,就是一个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
(四)社会层面
1、优化网络道德社会环境。政府倡导在全社会建设健康网站,优化网络道德环境。网络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强化社会公德意识,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方便、安全的上网空间和网络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行业规范,采取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引导网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要重点加强网吧管理,对公共网吧进行严格的检查,使网络环境得到净化,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2、完善立法及健全网络道德体系。“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加强网络的立法与执法,建立并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网络不法行为予以制裁,以规范人们的网络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网络道德体系,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道德评价体系,以此来增强大学生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锻炼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
3、创新技术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为了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在“以网管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新思路,创新应用各种网络监管新技术,提高网络信息监管的效率,激发网络监管的活力,有效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徐宝库.《网络道德重在自律》[N].光明日报,2008-5-18.
[3]周兴生.《青年网络伦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9.
[4]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78.
[5]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5.
马芳(199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