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播打造数字移动媒体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为例
2016-02-04范新爱
文/范新爱
传统广播打造数字移动媒体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为例
文/范新爱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依托信息化技术,主打社交概念,打造专注于移动社交的广播平台“阿基米德FM”。同时,注重大数据技术研发利用,打造“广播梦工厂”和广播云平台,推动生产流程的再造与优化,试水“新闻+”转型,力争实现从传统广播向数字移动广播的转变。当前,在新媒体技术和受众需求的作用下,媒体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各媒体纷纷寻求新常态下的转型路径。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抢占市场先机?如何应对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打造数字移动媒体的实践,为传统广播的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跨地域全媒体联动
2015年8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控股的阿基米德FM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传统广播媒体转型而成的数字移动新媒体。截至2016年5月,“阿基米德”已经有近7000个广播节目社区,而这一数目还处于不断上升中,其中地方节目数量大约为300个,占整个产品节目比重不到5%,是一款以移动受众为目标的全国性音频平台。
为打破传统广播时空局限,“阿基米德”在全媒体联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不仅在产品形态上实现了跨地域联动,与不同地域的多级广播电台进行版权互换的资源共享与合作,还积极推进跨媒介深入融合,目前已经成功与《上海观察》联合推出了同名广播节目《上海观察》,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联合推出《热话澳洲》广播节目,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沃·‘阿基米德’数据实验室”等。
此外,湖北、贵州两大省级广播电台与“阿基米德”达成正式合作,广播媒体跨地域全媒体联动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湖北广播电台入驻“阿基米德”的同时,“阿基米德”也会派遣专业的培训团队,协助其具体的跨平台运营。“阿基米德”与贵州广播电台构建战略合作关系,与贵州交通广播就具体项目达成协议,推动广播媒体跨地域的移动互联合作,以“阿基米德”平台为枢纽,构建了以互动、合作、融合为核心的全媒体联动模式,全面提高了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数据打造全新生态圈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项目团队,在现有“阿基米德”产品研发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广播节目的数据挖掘与利用,并成功实现了所有节目多维度数据的日发布。同时不断加强数据解析能力的培养提升,对传统广播的内容生产和流程再造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2015年4月,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民生访谈》节目中,“阿基米德”数据团队为地方政府十多个委办局提供了一份权威专业的大数据调查报告,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广泛好评与认可。在上海车展期间,“阿基米德”数据团队又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出了新闻热点数据报告,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接下来,“阿基米德”数据团队将重点构建大数据应用模式,优化数据新闻的生产与传播形式。未来将以大数据新闻生态圈打造为宗旨,构建成熟稳定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机制,为平台产品节目的内容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产品节目的革新转型提供权威专业的数据支持。
“阿基米德”正在尝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商业模式,致力于为受众提供优质、个性服务。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阿基米德”将进军移动广播生态圈,创新广播合作模式,优化内容生产流程,形成广播联盟,实现从传统广播媒体到数字移动媒体的全面转型。
改建全媒体“广播梦工厂”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正在对原有广播生产机制和流程进行全媒体改造,将新闻指挥支援中心、广播云采编平台、广播新闻制播平台、全媒体发布平台等进行资源优化与空间集聚,将其改建为一个专业化、高效化、一体化的全媒体“广播梦工厂”。这一全媒体广播中心将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融传统广播与新媒体传播为一体。在物理空间分布方面,新闻策划、信息编辑、资源调配、新媒体编辑、多媒体发布等都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有序展开。在业务功能方面,全媒体广播中心具备新闻策划指挥、资源整合优化、广播节目编辑、多媒体音频制作、多媒体发布等功能。
具体来讲,改建而成的全媒体“广播梦工厂”,将集成上海新闻、五星体育、上海交通、第一财经和东光新闻五大频道的新闻制播系统和一个全媒体演播室。所有参与广播节目制播的媒体工作者都将在同一空间中协调工作,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此外,在全媒体“广播梦工厂”核心位置成立指挥支援中心,全天候持续收集一手新闻资料,对各类新闻信息加以预判挖掘、对不同频率新闻版面加以统筹规划、对多媒体联动发布加以统一安排。
例如,东光新闻频道的《新闻进行时》栏目,就是覆盖全媒体平台的互动类新闻节目,每日播出总时长4小时,形成了“受众爆料—真实求证—编辑审核—主持播报—专业分析——受众评论”的制播流程,同步形成“阿基米德”、“东光新闻”官方微博、“东光新闻”微信公众号、蜻蜓FM、喜马拉雅等多平台的同步发布与推送,实现了全媒体中心支撑下的辐射传播。
流程再造下云平台架构
在进行全媒体中心改造的同时,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注重面向新媒体展开流程再造,积极架构以“@RADIO”为核心的云平台。目前,“阿基米德”记者都配备了移动化多媒体采访机,实现了影音图文多媒体信息的实时采集。同时,采访机上预装了广播级专业APP,记者利用该APP对实时采集的素材加以简单编辑就能够上传到云端,真正实现了新闻编辑、信息共享和新闻连接的跨时空性。
“阿基米德”在成功实现多媒体采集后,将继续完善多媒体编辑和发布等功能,旨在架构“N进N出”的云平台。广播云平台在输入端有N个渠道,不仅包括本台记者的发稿,而且包括其他媒体的新闻信息,同时还包括主流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时更新。而输出端也存在N个渠道,不仅包括传统广播平台,而且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阿基米德”APP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新闻+”移动客户端。广播云平台架构的根本价值,就是在同一编辑平台上实现多渠道采集、多媒体编辑和多平台发布,全面提高节目制播效率和多媒体传播能力。作为云平台管理者,编辑可结合实际需要摘取相关内容,然后结合不同媒体的传播规律进行个性编辑后加以发布。
可以说,未来的新闻广播将是策划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多媒体联动能力、受众关系协调能力的多维度综合竞争。传统广播媒体要想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内容生产优势的同时,面向新媒体展开流程再造,积极架构编辑云平台,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传播能力,为实现数字移动媒体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试水“新闻+”全方位转型
为打破传统广播媒体的技术局限,为受众提供精品化、多元化、个性化信息服务,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研发了“新闻+”客户端,并于2015年2月2日正式上线。与此同时,东方新闻频道进行了全新改版,由以往的纯新闻电台向互联网新闻广播进行转型实践。改版后的东方新闻台,以全天互动为节目理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城市的年轻受众,及时生产和传播能够满足受众在各类数字移动终端上获取音频信息和展开及时互动的需求。
移动APP“新闻+”,并非是简单的网络电台。新闻属性首先决定了“新闻+”是为受众提供即时、权威、多元的信息,内容涉及全球时政、经济、金融、民生、科技、体育等诸多领域。同时,作为“新闻+”的运营主体,上海东光新闻台也属于专业的广播新闻机构,所以“新闻+”受众能够实现移动在线收听广播,或结合自身兴趣及个性需求进行回听或点播。
可以说,“新闻+”是一款兼具新闻属性和广播属性的综合性、应用类APP。它不仅能够为受众整合新闻和网络电台中最为精华的应用功能,强化受众移动收听的平台体验,而且能够全面降低受众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进而增强平台的品牌黏性。
当然,“新闻+”的最显著特色当属于其超强的互动性,作为典型的新闻类应用APP,真正实现了受众与广播节目之间的互动。自媒体时代语境下,所有个体都能够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主体。受众能够随手拍摄、随手分享、随手评论。受众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主持人互动交流,而且他们在微博、微信上上传的信息经编辑后台审核后,还有机会在东广新闻频道新闻栏目上进行播出,同时也能够被受众一键分享到其他多媒体平台上。
“新闻+”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受众广泛好评与认可,成为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数字移动媒体转型的成功实践与探索。在过去的2015年,是传统广播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从传统广播到数字移动广播,“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对传统广播媒体来讲,谁具备复杂媒介生态环境中最强适应力,谁就将实现转型与突破,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气氛焦灼的媒体生态中,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无疑是成功杀出的一匹黑马,以真实的发展效益成为数字移动媒体转型中的领军者。基于面向市场、面向受众、面向数字移动的理念,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由“阿基米德”、“广播梦工厂”、云平台、“新闻+”、社交新媒体平台等共同组成了数字移动媒体产品矩阵,并日益成熟和稳固。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共意见的表达与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013CXW0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媒介素养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4-qn-45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