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与模式探讨

2016-02-04田济扬李传哲尹吉国刘兆旋于福亮

中国水利 2016年8期
关键词:水土资源流域生态

田济扬,李传哲,刘 佳,2,尹吉国,刘兆旋,于福亮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38,北京;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98,南京;3.浙江省水利厅,310009,杭州;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450045,郑州)

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与模式探讨

田济扬1,李传哲1,刘佳1,2,尹吉国3,刘兆旋4,于福亮1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38,北京;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98,南京;3.浙江省水利厅,310009,杭州;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450045,郑州)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新时期治水思路、小流域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梳理了国内小流域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减灾型小流域、生态型小流域、经济型小流域、综合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和功能,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治理思路、治理技术等方面对未来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展望。

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资源;思路;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达到提高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治理模式。我国山区多平原少,人口多土地少,加之水资源相对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与资源浪费并存,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一方面干旱风险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历时短而雨量集中的暴雨频次有增加趋势,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水安全问题依然突出。近几十年,大江大河的治理是我国水利事业的建设重点,除水害、兴水利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作为大流域的基本单元,小流域却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治理,致使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水生态安全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新时期,提出合理有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与模式已刻不容缓。通过探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小流域治理思路与模式,结合我国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与理念,以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未来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与模式提供参考。

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

我国早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是防洪除涝,大禹治水就是典型代表。至西周初期,农业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出现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左传》《商君书》《孟子》等也都有对植被、土地、河流保护的描述。秦统一六国后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中,人口增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土地开垦速度加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大江大河洪涝灾害频发。以黄河为例,其已成为携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洪涝灾害易发的地上悬河。到了明清时期,有水利专家提出“治水先治源”的理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思路与理念。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借鉴国外较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建立了一批水土保持试验区。1957年,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对我国水土保持进行统一监督管理。1980年,水利部系统总结了过去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和治理的经验,提出了治理大流域要从其最小的单元开始治理。1997年,党中央指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建设秀美山川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21世纪以来,国内基本形成了水、经济、生态三者均衡发展的理念,“二元水循环”的提出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2013年,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人水和谐,极大促进了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向前发展。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我国水利工作方针,在此指引下,2015年浙江省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各地结合流域特性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思路与方法,将流域综合治理与统一规划紧密结合。

不同时期我国小流域治理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长期探索实践过程中,实现了治理方法由简单到复杂、治理方式由单一到多样、治理思路由重视经济发展到经济生态等协同发展、治理模式由封山育灌到综合治理的转变。

二、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与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做到综合分析、综合规划和综合治理。分析时应对流域内的水土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后作出客观评价,规划时应以分析结果为主要依据,对防洪、抗旱、供水、水土保持、水环境、水景观等方面提出详细治理方案,而各方面的治理工作应体现统一布局,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治理时以水土资源利用规划为基础,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使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达到平衡。但不同地区的水土资源禀赋和开发程度不同,针对不同流域还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因此需要对小流域进行分类,依据小流域不同功能特点及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1.以防洪减灾为主的小流域

减灾型小流域具有降雨强度大、防洪系统薄弱、水源涵养能力差、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多分布在降雨历时短、强度大、汇流时间短的山丘区。这类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应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优先建设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和水库等蓄水工程,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在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再考虑生态环境的治理。

2.以生态环境保护保育为主的小流域

生态型小流域具有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多、水质优良、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特点,多分布在河流的源头地区、具有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等称号的区域。这类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而非经济效益的提升,减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干扰,使人类活动和流域天然的生态环境和谐共存。这就要求我们考虑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尤其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衡量流域内人口的增长趋势和人们的物质需求。

3.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小流域

经济型小流域具有人口密度高、地形平缓、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调节功能差、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好等特点,多分布在城市聚集区。这类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应以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使其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流域内的需求,还能通过市场流通满足其他地区的需求,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确保流域内经济社会不受水旱灾害的影响,使流域内的生产能够安全、稳定。

4.以综合开发为主的小流域

综合型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于生态型小流域和经济型小流域之间。其治理兼顾防洪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既要使经济稳步增长,又要保护好目前的流域生态环境。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应得到提高,水质情况得以改善,同时加快转变生产模式,淘汰污染型和资源浪费型产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挖掘市场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小流域属于综合型小流域,各地区在治理该类型小流域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较为先进的综合治理模式是按照流域不同片区的功能定位,统一布局,分段治理。如对于小流域上游的源头区,应减少开发利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设置环境保护区,增加林草覆盖度,涵养水源,在少数区域建立旅游休闲区;小流域中游为防洪区和灌水区,以建设防洪工程和供水工程为主,保障沿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小流域下游为经济开发区,可建设污染性较小的工业园区,提升地区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与功能

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有综合性、社会性、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的特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应符合地区的上位规划,综合考虑地区的发展思路与要求,尽可能统筹流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因此小流域治理具有综合性;根本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水土资源,人类社会发展依靠水土资源,水土资源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具有了社会属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其治理资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当地群众自筹等方式提供,具有公益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土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能够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基础性;小流域自身特性会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而且工程老化、堤防冲毁等都导致治理反复,具有长期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从而体现流域综合治理的各项功能。其中防洪减灾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功能,针对流域内的重点防洪保护区,梳理河道层次,通过修复或新建堤防、护岸、水库等工程,有效增强流域的防洪抗旱能力。水土资源保障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功能,以重点供水区为单元,建立流域供水体系,满足各项用水需求,同时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模数,保障土壤肥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排污口数量,并对滩地、林地、堰坝等进行合理规划,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行为,保障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规划布局水景观具有提升小流域整体形象的功能,是体现地区水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应秉持的规划指导思想与主要任务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具体实施中应做到“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其中规划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为综合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应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科学治水思想,系统治理、干支并举,使小流域治理的成果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小流域特点,应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任务,形成一个流域一套综合治理措施。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主要任务应该包括:①全面分析掌握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地质、土地资源条件、现有水利工程情况等,这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工作,也是发现小流域存在主要问题的过程;②对本流域所处地区的其他规划尤其是上位规划进行解读,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不能偏离地区发展的方向;③进行流域水文及洪水分析,研究流域水文特性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④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结合流域现状特征,明确治理类型与模式,提出流域治理定位;⑤规划工程应按照防洪工程、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景观提升工程等详细规划,还需考虑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先顺序和资金安排情况,有重点分阶段安排各项规划工程;⑥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统一协调管理,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好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的管理,加强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形成长期有效的小流域管理机制。

五、小流域综合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已初见成效,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遏制,防洪减灾体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逐渐转好,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①治理重点不突出,资金投入分散,治理效果较差;②重复治理现象依然存在,造成极大的浪费;③过分关注水景观等营造,忽视最根本的防灾减灾与水土资源保障工程;④重建轻管现象没有得到改善,治理成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要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主体自身的问题。目前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主要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户组成。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政府是最重要的治理主体,提升政府的控制功能、组织功能、投资功能、激励功能有助于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问题。提升控制功能主要是完善法律,并依法办事,对不利于小流域健康发展的行为,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惩处,必要时制定针对性强的小流域治理法律;提升组织功能主要是协调各方利益,重点实现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但组织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个人,政府通过组织个人联合行动,实现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最终使个人受益;投资是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最直接的方式,充分考虑投资的优先顺序,建立专项资金,做好资金的管护和分配;提升激励功能是通过明晰产权、调节税收等手段,引导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使其有利于流域治理。社会组织这一主体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上下沟通,为政府与民众搭建桥梁,但这一主体在我国却长期得不到发展和推广,政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农户是小流域水土资源的使用主体,是下垫面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小流域治理,农户一方面能够了解小流域治理的效益和目的,另一方面能够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小流域治理中期也要注重农户参与,制定承包政策,小流域治理后期要保障农户公平持久地分享小流域治理经营成果。

未来较长时期应高度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治理思路上,应更加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绝大部分流域应以治水保土为核心,尤其是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以流域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治理重要性上,应明确小流域是大流域的“细胞”,只有小流域治理好,大流域才能治理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治理主体上,应重视公众参与,鼓励建成民间组织,加强民众自身管理,使民众认识到流域治理与自身利益相关;治理技术上,应加快小流域信息化建设,做好流域数据的监测,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暴雨洪水预报技术、防洪排涝调度技术等的应用。

近年智慧型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生态海绵型小流域建设对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现代化是智慧型小流域的最大特点,强调人类与物理流域相互作用,实现流域物理世界中人与水、水与水、人与人之间的便利交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情境下的流域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综合治理战略理念。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以生态系统承载力为限制条件,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都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海绵型小流域将流域视为一个以水为核心的系统,当雨水丰沛时,流域有足够的容量储存水资源,避免形成洪水,当雨水短缺时,利用存储的水资源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这一调蓄过程是通过流域自身的生态系统以及流域内修建的水利工程来共同完成,同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态海绵型流域充分利用自然而又回归自然的思路体现了人水和谐理念。

[1]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2]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J].中国水利,2005 (22).

[3]王浩,陈敏建,何希吾,等.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04(22).

[4]孙艳红.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5]余新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4).

[6]蒋云钟,冶运涛,王浩.智慧流域及其应用前景[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6).

[7]杨进怀,吴敬东,叶芝菡,等.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生态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水利,2014(10). [8]王振华,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现状及展望[J].人民长江,2011(42).

责任编辑杨轶

Study on thought and model for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new period

Tian Jiyang, Li Chuanzhe,Liu Jia,Yin Jiguo,Liu Zhaoxuan,Yu Fuliang

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 isa complicated and arduous task.Itshould take consideration of economy,society,ecology,environmentand other elements.According to the currentmanagement theory,management planning,andmanagement requirement for 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 smallwatershed,the essay hasgiven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ofdomestic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s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s.It states the treatment modes of disaster-free small watershed, ecological small watershed,economical small watershed and comprehensive small watershed.Guiding thoughts and primary miss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watershed has been pointed out.It has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look into 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 smallwatersheds in termsofmanagement thoughtandmanagement technologies.Itmay providea reference for the theory andmodeof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small watershed;water and soil resources;thought;model

S157.2

B

1000-1123(2016)08-0039-04

2015-12-03

2016-03-30

田济扬,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气象与水文模拟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270;51209225),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3DFG70990),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449061)。

猜你喜欢

水土资源流域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沙颍河流域管理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