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警示作用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国历史发展

李 璇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山东 临沂 276000



民国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警示作用

李 璇*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华民族文化悠久,但在岁月的历史变革中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洗礼。从封建时期的朝代更替,到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国在战争中饱尝艰辛,用血的教训总结出一条条铭刻于精神中的永恒训诫。对此,本文将踏过近代民国历史,去总结民国腐败思想下趟出的血的教训,以此来警示现代中国,促进现代中国稳定、和谐、理性、积极的发展。

民国历史;现代社会发展;警示作用

著名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其开篇第一回,便向世人道出了天下之理。其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言一出道尽了五千年的历史轮回,尽诉了数代帝国的兴衰荣辱。只是,这天下之势因何而分,又为何而合,在这书中虽没明说,但从故事的走向中却不难看出,昏庸腐国,民思生变。只是无论是分,亦或是合,民意所向均是国泰民安,这种期望亘古不变,从腐朽的旧制帝国,一直延续至如今的太平盛世。

熟悉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现代中国人应该都未曾忘记,在那给中国人带来无尽伤痛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渗透着多少同胞与烈士的鲜血。至今仍令人痛恨而畏惧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阴霾。因此,在南京大屠杀的鲜血尚未凝结,慰安妇的哀鸣还未终止的现如今,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面对蒸蒸日上的中国,每一名流着华夏之血的青少年,都应做到以史为镜,明晰兴替,认清责任,协助中国迈向稳定、富强、民主、共和的和谐新明天。

一、民国历史步上歧途后的腐朽与堕落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1912年,是孙中山同志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志向建立起的政府机构。其创办之初以推翻帝政,实现民主统治为目的,并以“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的创办思想为革命后的中国命名“中华民国”。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孙中山先生期望的“由民而治”的国家并未实现,窃国贼袁世凯做着成王为帝的春秋大梦,却终究使辛亥革命的成果化为泡影。自此以后,中国经历了长达37年的乱世,泱泱中华的子民不仅要受到外地入侵的欺凌,还有备受国内动荡的折磨。当然,中华民国政府为实现民族解放,为驱逐侵略外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却不可磨灭其给国民带来的痛苦,以及自甘堕落的腐朽。可以说,中华民国的理想与行为背道而驰,贪图享乐与骄奢淫逸致使其众叛亲离,最终只能远遁于南海孤岛。这样的结局印证了《孟子·离娄上》中的格言,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将会多助,而失道则将必寡助。

二、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方略

中华民国的历史进程犹如一面铜镜,它将背离民意的结果展现的淋漓尽致,仿若那长鸣不止的警钟,时刻警示着中华民族的前进,也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注重自由定义的相对性

中华民国的理想是“由民治政”,这与共产主义思想的以民为本殊途同归。在新中国发展进程中,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领导体系的中国政治体系,充分尊重了人民的意愿,听取了人民的心声,肯定了人民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崛起,人们对自由的定义却有所偏差,无论言论是否妥帖,都将其以言论自由冠名,并称这是自身的权利。然而,言论自由的基本在于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理性的阐明观点,而偏激、谩骂、诋毁与污蔑等行为并不是言论自由的体现,反而是侵权违法的证明。因此,本文认为,现代社会为保证稳定发展,需建立在绝对法制,相对自由的基础之上。不可任由他人肆意污蔑,不可任由不实言论流传,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制造舆论矛盾,要在和平、稳定、安宁的基础上来促进社会的言论自由、行为自由。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保证民族团结和谐。

(二)推动基础教育的变革性

绝对法制的建立仅是保证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科学的革命性变革也是确保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腐朽,虽然是以育人为基础,但其功利性过强,人本性缺失,造就的人才过于呆板,过于偏执,不易于融入社会,不利于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对此,本文认为,现代社会发展若想得到革命性突破,基础教育变革是关键所在。要增强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体育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育。不能仅以学习成绩断定学生的潜力,要拓展教育新视野,肯定学生可能性,根据社会的需求,向社会诉讼高素质、高技能、高涵养的学生。总体来说,只有实现教育的基础改革。才能保证教育发展推动国民素质提升,进而促进国家建设与发展科学。

(三)实现民族意识的优化性

无论是法治社会的建设,还是基础教育的优化,都将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先到国民的思想认知与素质涵养都将拥有无限提升的可能性。对此,当代社会应配合国民素质发展,于社会各界开展正向、积极的宣传活动。要保证社会基础建设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真正为现代公民提供优渥,安心,舒适,和谐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以便社会个体获得幸福感,充满对社会、家庭、国家的奉献精神。此外,优化政府内部结构,现代媒体思想,以便政府执政依法合规,媒体报道积极科学,并实现媒体与政府之间的互监体系,确保政府执政缺失后媒体及时披露,媒体报道不实时政府科学干预,以此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媒体环境,保证社会大众拥有良好的信息获取渠道,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党政关怀,从而对国家与政府产生认同感。

综上所述,民国作为我国动荡纷争年代的主要统治者,其建立之初虽然以“民治”为思想,但在发展中却误入了歧途,最终导致众叛亲离。作为民国后真正实现“民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吸取民国历史发展教训,稳定社会的基础上,注重发展与健全国家法制、基础教育及基础建设,以便真正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繁荣,确保和谐社会的稳定构建。

[1]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文艺争鸣,2015,13:60-64.

[2]任现品.模式解构的极致与限度——论新历史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313-318.

[3]杨琴,尹秀婉.历史记忆的新闻表达:十七年间中国主流媒体对民国图景的建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42-49.

李璇(199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高三。

K

A

猜你喜欢

民国历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历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