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障措施分析

2016-02-04高宇翔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隐私权网络平台

高宇翔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四川 成都 610091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障措施分析

高宇翔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四川 成都 610091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特征,网络隐私权侵权问题屡见不鲜。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障措施进行分析。

网络环境;隐私权;保障措施

所谓隐私,是指个人的私生活及秘密等不想被他人知晓的事情。隐私权,通俗的讲就是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收集、利用、公开的权利,公民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公开有决定权,这是基本的人格权利。随着电脑、电话、移动互联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监管部门的难度加大,公民隐私权受到侵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一、网络侵权的特点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不需要面对面,不需要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即可进行交往,如果一旦出现侵害隐私权的问题,受害者也往往难题及时发现侵权人的身份,这无疑助长了侵权人的嚣张气焰,致使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密,从这一层面而言,网络侵权是具有隐蔽性的。此外,网络侵权的类型也非常多样,微博、微信、社交软件都可能成为网络侵权的温床,有着伤害甚至会伴随受害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

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基本法律的依据,任何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由此,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理论起点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公民的人格尊严。具体而言,还可以采取如下的法律保护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建立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

近几十年,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把偌大的世界浓缩成了一个地球村落。地球上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在一天甚至是一小时内就能传遍全世界。以正在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为例,金牌颁发的瞬间,全球六十亿居民在关注就已经全都知道了。这样的信息传播速度对于人们隐私的保护是不利的。目前,我国的宪法、刑法、民法中都有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的条文,但是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受到侵害的形式、种类越来越多,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专门钻法律的空子。复杂的网络环境,呼吁各级各部门健全法律法规,对于公开、传播他人隐私造成不良影响的平台和个人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平台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行业自律

电脑网络、移动互联已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在使用各互联网提供的各项服务前,首先被要求注册个人信息,甚至有平台在用户每次登录时都会提醒完善个人信息。公民的姓名、身份证号、所在地、单位甚至是家庭收入情况等等,都被记录在网络平台上。当然,其他一些用户无法得到这些个人隐私,可是网络平台的管理人员对这些却是了如指掌,获取这些信息也如探囊取物。近几年,公民身份信息泄露的情况更为严重。那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了公民身份信息进行诈骗的事件更是一起接一起。2013年起,一波《你涉嫌吸毒贩毒》的诈骗潮流遍全国各地。犯罪分子以公安人员的身份开口便说出机主姓名,准确的报出机主身份证号,让接电话的人惊愕不已。各单位上报的表格,一不小心就能从网络上搜索出来。这些事件的发生,有的是平台的设计需要改进,有的却是内部工作人员缺乏自律意识,为经济利益而出卖用户隐私。

(三)提高网络用户自我保护意识

公民隐私最主要还是由个人泄露出去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从更高的程度上解决隐私权不受侵害的问题。不管是购物还是阅读,几乎每个平台都要求用户进行注册登录,但是,一些平台并不一定要求输入真实姓名,必填项与选填项也有提示。用户在注册时如果有自我保护意识,就会更加注意这些。在电脑手机维修过程中造成隐私泄露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对于自己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拍摄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最好是进行加密处理,更不要轻易示人。而那些传播他人隐私的人,法律意识也有待提高,一些传播他人隐私的人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四)加强网络监管,严防恶劣事件的发生

每一秒都会有数不尽的信息进行更新,加强网络监管谈何容易,这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但是缺少了这一环,网络信息的传播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网络监管首先应由每个平台亲自进行,对平台用户发布的信息先进行第一次过滤。如果发现问题信息,直接删除后,还要严厉警告用户他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令其认错悔改,并上报上级监管部门。网络综合监管部门遇到紧急情况要果断处理防止用户隐私信息大面积扩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网络综合监管部门要全面把握各平台曾发生的小面积隐私泄露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就像银行系统的用户信誉评价一样,对那些有过不良记录、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用户进行限制使用的处罚。

三、结语

网络环境侵犯隐私权的原因与纸制时代大同小异,但犯罪却形式五花八门,犯罪事件也越来越多。此类案件的侦破并不复杂,但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却难度极大。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要从健全法律法规开始,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平台和各级各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果断处理侵权信息,保证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不受伤害。

[1]陈鼎庄,黄友银.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1).

[2]邓剑光.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以美国为参照的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

[3]华劼.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兼论美国和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法学,2008(06).

[4]陈鼎庄,黄友银.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1).

D

A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隐私权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解析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