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词汇复音化原因的考察

2016-02-04胡银银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单音词义汉语

胡银银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汉语词汇复音化原因的考察

胡银银*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在汉语词汇中复音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考察汉语词汇发展的过程,发现汉语词汇单音节词的比重日趋下降,笔者从语言内部和外部诸方面进行考察,阐释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汉语;复音词;复音化;词义

一、汉语从单音词变为复音词的表现

汉语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即单音节词发展为复音节词。纵观现代汉语,是以复音词(尤其是双音节词)占据主导地位,二者对比,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改变成了完全不同的词语。如:股:大腿、目:眼睛、贼:小偷。2.在原词基础上加前缀或后缀。如:袋:袋子、鹰:老鹰、鸭:鸭子。3.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构成复音词。如:饥饿、言语、眼睛。”[1]

二、影响汉语复音化的内部原因

(一)汉语语音系统的由繁变简

“远古汉语是单音词占优势的语言,那时候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声母和韵母中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样,因而单音节的词能互相区别。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系统先后发生了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音节结构的简化的现象。两汉以后,音节结构进一步简化,使得语言符号的区别性较前减少,而新概念新事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2]而在语言中,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是相互影响、关系密切的统一体,如果它们其中的一个系统发生变化,其他系统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如“画儿”在读音中如果有卷舌动作是名词,如果没有卷舌动作,则是动词。语音系统的简化使可相拼的音节减少,就造成同音词增加,这势必会影响词语的应用和交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单音词就可以变为复音词,如“油”这个单音词,为了避免其在使用中出现歧义,我们就可以用“石油”和“食用油”这两个复音词来区别。

(二)为了区别单音多义词的词义

一个词在产生之初一般是单义词,但是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会在本来意义的基础上出现一些另外的意义,即词的引申义。随着词的引申义的不断重复使用,它们便在词汇系统中固定下来,和词的本义一起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原来的单音单义词就演变成单音多义词,例如:“过”有“经过”、“超过”、“过失”等多个意义,它们共同被人们所使用。但是这类词意义的确定方法使用范围有限,不能彻底区别所有单音多义词的词义。张世禄先生认同复音化能够区别单音多义词,他认为单音词变成复音词能使单音词的意义更容易区分,他曾明确表明:“词义变化的结果,常常使一个词分化而成为多种不同的解释,如果不把单音词改变为复音的合成词,也就有意义混淆的弊端。”[3]

(三)单音词词义的单纯性与客观事物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一开始人们用一种语音形式指称一种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增多,事物变得复杂、繁多,人们出于经济适用的原则,与某事物有关的现象或者事物也用此语音形式表示,如“眼”本指动物的眼睛,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针”上面也有小孔,类似动物的眼睛,于是人们便将二者联系起来,称其为“针眼”。如果单纯说“眼”而不说是动物的还是“针的”,那么人们就不能很好地区分“眼”具体指哪个。

(四)语言中修辞的需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在满足了人们传递信息的基本要求之后,人们又对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修辞方面的要求。但仅单音词是无法达到修辞的要求的,如一个对偶句,上联中出现了合成词,那么下联也必须采用同类型的合成词,而不能用意义相同的单音词。再者,与叠音词、连绵词有关。叠音词和连绵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有回环往复、音调和谐悦耳的效果,给人以音乐美感的享受。

(五)为了体现特殊的语法现象的需要

为了改变词的功能也可能会使单音节词变成复音词,例如(晁错《论贵粟疏》)“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句中“贵、贱、卑、尊”四字是形容词,为了让它们变成动词,故在这些字前加上“所”构成“所”字结构,让“贵”等字和“所”一起构成名词,变成了复音词。

三、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

(一)客观现实社会的发展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语言系统要素的词汇当然也会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并且词汇是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要素,社会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促使新生事物大量出现,从而出现了大量的新概念。人们为了记住这些新事物、新概念,就会不自觉的在语言系统中创造大量的新词来对应这些新事物、新概念,例如“电脑”、“微博”等。可是人们明白面对如此繁多的新事物、新概念仅用单音词来表达无疑无法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这就需要扩充音节来表达日益增多的社会事物。

(二)对外来语言的吸收

外来词语的吸收对近现代汉语的复音化起了一定催化剂的作用,在汉民族和其他国家接触之前已经有了一些复音词,如“司马”、“饥馑”,这样的复音词出现与外来词的影响没有任何关系,仅是汉语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汉民族与其他国家的接触,外来词逐渐增多,在此过程中汉语的复音词也逐渐增加,但这些外来词并不是使汉语复音化的直接因素。

(三)造词方法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语言中的词汇要素不断丰富,人们创制新词所需要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构词所用的方法随之趋于多样化,这样人们在创造新词时就会不自觉地突破单音造词的局限,它的能产性太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时人们就考虑用新的方式来造词,例如词根复合造词法或词缀派生造词法,而这样的造词方法创造出来的新词是复音词。

四、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只有阴阳交合才能产生万物。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事物向着一生为二,二生为四,四生为八的双数发展。因此,双数在汉语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文化内涵。汉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这种心理特点反映在汉语词汇上,就是创造并使用了大量的复音词这都是汉民族所独有的心理特征的反映。

[1]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2009,2:88.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124-131.

[3]张世禄.《普通话词汇》[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90.

胡银银,河南濮阳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在读。

H

A

猜你喜欢

单音词义汉语
学汉语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Serendipity: Seizing the Toned Picture of Poetry in the Light of Prosody*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