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绘本剧我做主
——浅谈幼儿绘本剧表演的策略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表演幼儿策略

张 瑜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我的绘本剧我做主

——浅谈幼儿绘本剧表演的策略

张瑜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关键词:幼儿;绘本剧;表演;策略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图文并茂的绘本是最适宜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绘本阅读后的绘本剧表演更是整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给了幼儿两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绘本剧表演能带给孩子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激励,是会影响儿童发展一生的艺术。认识到绘本剧表演的重要作用,笔者的幼儿园在江苏省十二五课题期间,重点进行了绘本剧表演的研究,开展了绘本剧表演的活动,并逐步探索出了能够体现幼儿自主、全员参与、提升表演能力并获得愉悦体验的绘本剧表演的有效策略。

一、绘本故事我来选

我们知道,听故事、表演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但并不是每个绘本故事都适合表演。在选择绘本故事时,我们会尊重幼儿的想法。如每学期初,我们先让幼儿推荐自己喜欢的绘本,然后对绘本进行分析,绘本里有哪些故事角色,对话语言,故事的情节发展等。最后再让孩子们投票选出喜欢的利于表演的绘本故事。在观察、指导幼儿进行绘本剧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适合幼儿表演的绘本故事通常故事角色鲜明,有3-6个,最多不超过七个,故事情节具有相似性,每个故事角色之间都有对话,故事内容适宜用动作来表现。而不同的年龄阶段,故事的具体特征也不同。适合小班幼儿表演的绘本故事通常以主要故事角色3-4个为宜,对话简单而重复,故事情节单一。如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这是个角色鲜明、情节有趣的故事,主角小猪憨态可掬,特别像小班幼儿。小猪与小鸟、小兔、鳄鱼等动物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的对话,简洁明了,又具有重复性,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表演。适宜中班幼儿表演的故事,角色可增加到3-5个,故事情节、角色对话可稍微复杂一些。适合大班幼儿表演的故事角色可增加至4-6个,故事中可以有情节的起伏变化,对话也可以相对复杂。

二、绘本剧本我来订

创作剧本,是指导孩子有目的地表演绘本剧的关键。我们把创作的过程视为孩子的学习过程,绘本剧表演是专属于孩子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应参与其中,而表演中的妆扮、动作、语言、音乐等的再创作都来源于孩子,改变了老师设计在前、幼儿排练在后的传统的表演学习方式,融入了自主学习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瑞吉欧教育精神:只有相信孩子,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帮助孩子提炼故事表演需要的各个要素,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讨论剧本时,首先,可以和幼儿探讨以下问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怎样?故事分别有几个场景、几个角色?这些角色的语言、动作是什么?演出时需要用到什么道具?哪些地方可以加入音乐和舞蹈?然后,老师将讨论的结果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绘本故事我来演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参与绘本剧表演,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我园绘本剧演出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通过一学年来多次的研讨、展演,老师们看到了孩子们天生的表演能力,也找到了多种利于孩子们全员参与的有效方式。

一角多演:有一些绘本,虽然内容很好,富有趣味,但由于角色少,不利于很多幼儿参与表演,我们就尝试同一角色,多人表演。如小班绘本剧《小黄鸭找妈妈》中,故事里的母鸡妈妈、狗妈妈、猫妈妈、鼠妈妈等个别孩子扮演,而小鸡、小狗、小猫、小老鼠等可由一群孩子扮演。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五、六个孩子同时表演小猫比一个孩子表演小猫更好。因为小班幼儿通常比较胆小,声音也轻,一个人时会非常不愿意上台,一起时就很自然。

分幕表演:绘本剧表演时,经常会根据绘本中的不同场景,把表演分成多幕。为了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每一幕中的相同角色可以由不同的幼儿表演。如绘本《小老鼠与大老虎》中从头到尾只有两个角色,按理说不适于孩子表演,但因为故事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就是孩子与孩子间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事,孩子们很喜欢表演。怎么办呢,聪明的大(3)班老师想出了分幕表演的形式。活动的第一幕,一群老虎、一群老鼠分别在音乐声中上场亮相。接下来活动的第二幕、第三幕等不同场景中的老虎、老鼠由不同的孩子扮演。整个演出依然非常自然,下面的小观众们还非常喜欢。

分组轮演:平时绘本剧表演由于受表演区场地与相应的服装道具的限制,不可能全班同时表演。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表现、展示的机会,我们尝试以小组或自愿组合为单位,每个星期一组幼儿表演,一个月下来,所有的幼儿都有了展示表演的机会。

背景活演:看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老师,对其中马修老师指挥的合唱团印象肯定非常深刻。每次合唱团排练时,一个五音不全的男孩子就成了老师的谱架。孩子自然也就成了合唱团重要的一员。班级绘本剧演出时,有些能力稍弱、不善于语言表达的孩子就成了飘舞的柳枝,盛开的鲜花,灵动的水草,这样的编排不仅让舞台上这些静态的背景成了流动的风景,增加了故事表演的生动性、趣味性与观赏性,还让更多的孩子体验了参与表演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中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在“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表演绘本剧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个孩子都有了表演的机会。而且在语言、音乐、表演、社会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围绕绘本剧开展适合幼儿表演的活动,探索更多利于幼儿绘本剧表演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管旅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2]《多元智能新视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3]《舞台上的绘本》.朱清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185-01

猜你喜欢

表演幼儿策略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