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6-02-04周小青
周小青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周小青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226007)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指标体系应从课程设置、内容、过程、成果、后续发展上体现职业性特点,从专业类型、课程类别、施教方法、结果考核上体现多样性特点,从施教者、学习者、第三方等角度上体现多方性特点。通过三个特性的体现,达到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估高职课程教学有效性。
高职;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
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学生在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有用的知识或能力,并能培养诸如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非智力性因素的能力,强调了教学实施的效率。作为课程教学有效性量化评价的具体体现,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国外,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心理学、行为科学与实验科学相关数据作为量化指标,特别注重单因素特征的统计,最终结果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标准,主要目是提高学生所学课程的成绩。在国内,为解决“应试教育”的痼疾,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指标体系上强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在评估指标体系上强调多元性、等级化等理念,反对以学业成绩为主的竞争性、一元性、数量化评价。很显然,国内相关研究结合中国教育的具体国情,其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和客观性。但是,由于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与国外高等教育体系的巨大差异,特别是高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故相关研究还存在着以下缺点:一是现有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内容不能很好体现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性,不能很好地评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已有的指标体系类型过于单一,缺乏开放性,不能针对不同课程类型、实施方式、效果形式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三是现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者主要以教学者为主,学习者参与较少,更是缺乏第三方的参与。本文的研究即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试图解决目前高职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问题。
1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内容的职业性
普通高校课程有效性突出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全面能力、综合能力的评估。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通常结合本地区或周边产业的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突出就业导向。因此,在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上应强调职业技能培养效果的评价。具体来说,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高职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从“课程设置”评估指标上来看:课程设置类型评价指标应着重考察是否与地区或特定产业需求相适应,课程培养目标是否与对应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相对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从“课程内容”评估指标上来看:评估指标的内容应考察课程内容是否与对应的产业职业标准对接。通过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从“课程实施过程”评估指标上来看:评估指标应能考察高职课程的实施过程与实际职业岗位的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是否一致,应考察是否工学结合、是否“教、学、做”一体,应考察是否符合产业标准。
从“课程教学成果”评估指标上来看: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估指标应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获得某项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课程教学成果有助于某项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也就是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该类指标的约束,可以缩短学生进入特定职业岗位的时间。
从“课程后续发展”评估指标上来看:此类指标应能促进课程教学与学生终身发展挂钩。也就是有助于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学生能够拓展继续学习渠道,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类型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课程在专业类型、课程类别、施教方法、结果考核等方面有着复杂多变的区别。如果只用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去考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只能获得一个片面、主观化的结果,甚至会发生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依据高职课程类型的多样性,应设置不同类型评价指标来客观、全面地评估教学有效性。
“课程专业类型”多样性评估指标的设置:高职课程所属专业类型无非分为工、理、文三大类型。对于工科型课程,评估指标应着重考察“生产性”内容和过程在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对于理科、文科类型课程,评估指标则要考察“工作性”内容和过程在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课程类别”多样性评估指标的设置:高职课程根据内容可分为理论型、实践型两大类。对于理论型的课程,评估指标应考察基础理论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能力;对实践型的课程,各项指标应考察完成实际操作或工作的能力。
“施教方法”多样性评估指标的设置:对于板书型施教的课程,评估指标着重考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评价;对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施教的课程,评估指标应考察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理论结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型施教的课程,评估指标着重考察动手能力的考察。
“结果考核”多样性评估指标的设置:高职课程教学结果的评估应尽量摒弃原有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指标的方法,在结果考核上要多用作品、操作能力、论文、职业资格证书等作为量化指标,更能真实体现高职教学成果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3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使用者的多方性
目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大多提供给教师使用,基本处于自说自话的状况,缺乏使用者的多样性。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者也意识到这种评估方式的局限性,逐步开展学生使用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但这又发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学习者使用的指标体系完全不同于施教者使用的指标体系,产生施教者、学习者对评价结果互不承认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体制、实施环境的限制,很少有第三者介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缺乏“裁判员”的角色。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使用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
一是除了“施教者”、“学习者”参与评估指标体系的使用外,引入行业、企业、政府等“第三方”介入教学有效性评估,利用多方评估的方式,力求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是施教者、学习者、第三方使用同一个指标体系,避免评估结果的迥异性。
三是根据使用者本身的立场和角度,灵活使用指标体系的全部或部分指标对高职课程教学有效性做出评估。对于“施教者”来说,可以全面使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估,让后根据结果与学习者使用同一个指标体系评估的结果相比较,可以得出课程教学效果方面的认知差距,以便改进课程教学。对于“学习者”来说,着重使用评估体系中是施教过程评估指标、施教结果评估指标用来评价“施教者”的教学效果、评价自我学习成效。对于“第三方”来说,以人才使用者的角度使用施教结果的评估指标来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对指标体系的进行修改、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结果做出决定性的裁决。
综上所述,利用职业性、多样性、多方性的高职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全面、科学、客观评价结果,可以客观评价高职课程建设的成效,有助于高职专业办出特色,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汪瑞.“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指标体系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从,2016,(03):04-08.
[2]王成营.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1):84-88.
[3]任聪敏.高职课改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43-45.
[4]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12-17.Research on Index System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n Vocational College
ZHOU Xiao-qing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07,China)
Index system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n vocational college must meet the demand of technical talents.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ex system should be expressed in curriculum design,content,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Index system can reflect diversity in specialty,course,teaching and evaluation. From view of teacher,leaner and the third party,multiparty is also emphasized.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efficiency;index system
G710
A
1672-545X(2016)09-0217-02
2016-06-10
2015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标杆管理的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估软件研究”(2015R44211)
周小青(1974-),男,江苏海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