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相送》与《送表妹》叙事形态比较
2016-02-04黎周佳
黎周佳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叙事形态比较
黎周佳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十八相送》和《送表妹》拥有相同叙事结构、相似叙事场景。两段戏曲中主角的身份地位略有不同、处理矛盾的方式有所差别,二者结局并不相同,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审美意蕴。
十八相送;送表妹;叙事形态
《十八相送》选自越剧《梁祝》,讲述同窗的梁祝一朝分别的情景,相送路上祝英台不断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却不敢直言情感。《送表妹》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独立剧目,表妹寄居姑妈家,她爱上了表哥,家中传信让她回去,表妹要表哥相送,一路上表妹不断借景暗示自己的感情。《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是民间小戏中的代表曲目,都是歌颂爱情、描绘送别的经典。
一、《十八相送》与《送表妹》叙事形态相同点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是送别故事,属于男送女、女追男结构,二者叙事场景都是山水相伴的送别路,都塑造了相似的角色类型。
(一)叙事目的相同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祝英台在送别路上努力让梁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意,她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足了暗示。祝英台虽然是传统女性却拥有爱情自主的心愿。《送表妹》中表妹先向姑妈讨得了信物玉钏,得到姑妈即未来婆婆的认同,她坚持走人少的“小路”,不走人多的“大路”。表妹的直率大胆表现出她对心上人真挚的爱,她的主动表明她对命运的把握。《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是表现别情的戏曲。从书院到祝家正好十八里,对祝来说这十八里路是短暂而美好的。《送表妹》中表哥距离表妹家也不过半天路程,表妹要紧紧抓住的就是这段路程。
(二)叙事结构相同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通过“女方暗示—男方拒绝—女方暗示—男方回应”的叙事结构而展开。《十八相送》中祝英台从书院出来就开始暗示,祝说:“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梁只想到了喜鹊报平安,没有给出其他回应。祝问梁为谁而别,梁回答说“我为你贤弟送下山”。祝邀梁一同回家,梁推说路途遥远不便前往。无奈的祝只好把“九妹”许配给梁,梁却不知晓“九妹”就是祝英台。《送表妹》中表妹把表哥拉到小路上,表妹将一对野天鹅比作她和表哥,表哥并未给出回应。二人在河边喝水,表妹送手帕给表哥。表哥觉得不便接受馈赠,低头不语。二人坐在长凳上乘凉,表妹故意与表哥挨得更近。最后表妹直言心意,表哥终于给出回应。
(三)叙事场景相同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的场景都是优美的回家路。《十八相送》中从书房出来就是“梅树”“喜鹊”,到了城外则有“凤凰山”“清水塘”“古庙”,宛如山水画。《送表妹》中主人公用歌咏方式唱出了景色之美:“青山绿水色色新好游春。”叙事场景的营造与叙事效果密切相关,“人与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十八相送》和《送表妹》场景的创设并非只有调动气氛的功能,还是主人公表达感情的媒介。《十八相送》与《送表妹》的场景都体现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特点,送别路既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时间。
(四)角色类型相同
“梁祝”“表哥表妹”都属于“才子佳人”型的人物形象。“祝英台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爱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慨不已、叹婉不止的传奇人生。”[2]《送表妹》则是讲表哥送表妹回家的故事。《十八相送》中梁山伯与《送表妹》中表哥都是受过教育的书生,祝英台与表妹略有不同,祝曾经男扮女装赴私塾读书,表妹未受过正统教育,是深居绣房的传统女性。此外,《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塑造了“女追男”型的角色类型。梁祝同窗三载,梁在感情方面处于无知无觉的状态。久坐书斋的表哥面对感情显得笨拙迟缓,而表妹率性坦诚,最终赢得了表哥的心。
二、《十八相送》与《送表妹》叙事形态不同点
这两段戏曲在叙事特点上有差异,在解决矛盾的方式上,祝英台与表妹采取了不同方法;在人物身份地位上亦有不同。
(一)解决矛盾方式不同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的矛盾都在于女方如何将爱意传达给男方。在叙事特点上两段戏曲表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解决矛盾方式。“人物的行动或明或暗地透露出人物的性格,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由其行见其人,因而这是一种有效地折射人物性格的方式。”[3]在《十八相送》中,由于祝的含蓄委婉,两人最终走向分道扬镳。临行前祝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将“九妹”许配给梁。《送表妹》中表妹的身份未曾掩饰,表妹的言行更加直白。表哥问表妹为何对天跪拜,表妹直言:“我在这里成我的亲事。”表妹拿出信物玉钏,表哥最终体会到了表妹的爱,并向表妹索要手帕。
(二)人物身份地位不同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塑造了相似的角色类型,两段戏曲中的人物各处于不同的身份地位之中。梁祝是受正统教育的青年,在感情上不敢有越礼行为。梁是寒门书生,出生卑微;祝出身名门,排行最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梁祝身份地位悬殊是他们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在个性上,祝具有含蓄、端庄等特点,这注定她不可能如《送表妹》中表妹一样向梁坦白身份。《送表妹》中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较为接近。表妹是小家碧玉,未曾读过书,约束少。表哥的家庭非常普通,母亲守寡。表哥与表妹可谓门当户对、身份相当。《送表妹》以表哥表妹相亲相爱为结局,二人身份匹配是他们爱情得以修成正果的重要因素。
(三)主题审美意蕴不同
《十八相送》与《送表妹》都以自由恋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平等、女性自主的理想,而二者主题思想开掘的倾向略有不同。《十八相送》以悲剧告终,祝以“九妹”相许;《送表妹》则以“秋后再来”相约定,二人收获爱情果实。《送表妹》对追求爱情的态度更直接,而《十八相送》中祝对爱情的表达十分委婉,两段戏曲各有不同的美学意蕴。一般认为梁祝故事起始于东晋。“花鼓戏约于清代初期兴起,清中叶乾隆年间曾在农村广为传播。”[4]因此《送表妹》故事的起源时间比《十八相送》故事要晚,在思想上《送表妹》更加敢于突破传统。从主题审美倾向上来说《十八相送》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追求。梁祝爱情模式属于理想型的恋爱模式。《十八相送》体现的艺术风格如南朝民歌一般,清新自然、含蓄婉约。祝的语言典雅温婉,符合她作为大家闺秀的修养。然而湖南花鼓戏《送表妹》的主题审美倾向则更贴近老百姓的心理。《送表妹》作为湖南花鼓戏代表,其叙事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送表妹》属于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的戏曲,极富生活气息,表演朴实明快,语言通俗易懂。
三、《十八相似》与《送表妹》叙事形态存在异同的原因
纵观民间戏曲发展史,以男女送别故事构成戏曲核心的剧目并不少,“相送模式”的民间戏曲已成为显性故事类型。民间戏曲史上有大量以“相送模式”为核心的戏曲选段,如川剧《柳荫记·送行》、黄梅戏《小辞店·送别》等,都是“相送模式”的经典。这种“男送女”“女送男”的故事有其社会因素,男性承担了“赶考”“经商”等成就功名、光耀门楣的职责;传统社会交通不便,外出赶路意味着风餐露宿,也意味着长时间分离,因此人们很重视送别。《十八相送》、《送表妹》是以“相送模式”为核心的戏曲经典,它们的产生流传并非偶然,而是民间重视送别、安土重迁观念的产物。
《十八相似》是越剧代表,《送表妹》则是湖南花鼓戏经典,二者分属不同地方剧种,在叙事形态上带有地域特色。《十八相送》集中了越剧典雅含蓄的风格,《送表妹》则与众多湖南花鼓戏一样具有热闹活泼的特征,其结局也以“大团圆”告终。此外,《十八相送》与《送表妹》的形成时间不同。二者的价值观念、主题意蕴带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四、结语
《十八相送》、《送表妹》各有千秋,两段戏曲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越剧《十八相送》的艺术价值享誉海内外,而名不见经传的湖南花鼓戏《送表妹》同样具有值得挖掘的美学价值。如果说祝英台表现的是传统女性追求爱情的勇气,那么表妹身上那种质朴与大胆则具有现代女性的特质。
注释: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8.
[2]陈会丽.梁祝爱情悲剧中的魏晋文化意蕴[J].作家杂志,2013(1):193-194.
[3]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2.
[4]龙华.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种类和流派[J].湖南师院学报,1981(2):119-128.
[1]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2]王先霈,孙文宪编.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童庆炳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J617.5
A
黎周佳(1991-),女,湖南浏阳,硕士在读,中南民族大学2014级民俗学专业,研究方向:民俗学与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