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2016-02-04杨海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榜样时期建设

杨海燕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杨海燕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国家的榜样教育呈现出鲜明特点:规模空前,声势浩大;形式多样,推广深入;效果突出,影响深远。现代榜样教育在选取榜样、宣传榜样、评估效果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其有益经验,又要有效避免其不足之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特点;现代启示

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特点

榜样教育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为了使其示范、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最大,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面向全社会大力推行,效果突出,凸显出鲜明特点。

(一)规模空前,声势浩大

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面向全国开展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榜样教育活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随后,又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同时,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也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另外,诸如“铁人”王进喜、“农业学大寨”等各种榜样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全国掀起群众性学习榜样热潮。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得以中共中央及领导同志的亲自督导推行,虽然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但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广,都可见其空前之势。

(二)形式多样,推广深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了将我国所选择树立的榜样推广开来,中国共产党对榜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宣传:依托行政组织推广,例如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2]至此,“工业学大庆”活动在全国展开;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社论等工具对榜样人物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例如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利用文艺载体诸如诗歌、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榜样人物,例如《雷锋之歌》,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虽然这些宣传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实施,但是基于此,这一时期的榜样形象才得以广泛传颂,榜样教育活动才得以深入推广。

(三)效果突出,影响深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榜样教育。据统计,在农业方面,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人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粮食的10年连续增长;在工业建设方面,大庆油田“一年探明油田面积并进行试采实验,三年建设起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3];在道德风尚方面,受到雷锋、焦裕禄等榜样人物大公无私精神的感染,整个社会共产主义风尚盛行。时至今日,这些精神也代代相承,影响世人。例如,我国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雷锋日”,一方面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说明雷锋精神在现代化社会仍具有较强时代性,由此可见其深远影响力。

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不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榜样教育在取得有效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现代榜样教育者要辩证看待,科学扬弃。

(一)榜样形象过于完美,忽视榜样真实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中心和重心集中放在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作上,这一时期所树立的榜样形象被赋予了“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受众者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产生难以企及的心理障碍,不利于榜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集中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榜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多集中于社会需要,强调满足社会的政治运动的需要或服务于经济建设,但对教育的精神文化价值和人的发展价值注重不够,忽视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自由发展。”[4]因此,现代榜样教育在选取榜样形象的过程中要保证榜样形象的真实性和生活性,要重视个体发展需要。

(二)榜样教育过多依靠行政力量推行,忽视受教育者能动性

为响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中共采取自上而下方式选取榜样,并依靠行政力量对其推广,以营造一个全民学习榜样,积极参与建设的社会环境。最终,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效果,但是这种过度靠行政力量强力推行的榜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受众者的主观能动性,易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采取命令式、强制式的行政手段推行榜样教育,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压抑受众者的创造性,不利于榜样形象在全社会范围产生,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现代榜样教育应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选取榜样,要保证群众在榜样教育过程中一定程度的民主参与,要依靠多方面力量来推行榜样教育成果。

(三)榜样教育成果的检验主要以政治和经济为尺标,忽视评估标准的多样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政治状况和经济水平出现历史滑坡,此时的榜样教育主要承担政治教化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基于此,评估榜样教育是否取得了有效成果,主要以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尺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评估标准的多样化。例如,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升,如若仍以政治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发展来评判雷锋式的榜样教育是否仍有价值,就可能导致榜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效。因此,现代榜样教育应设立多样化的评估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全方位发展,都可以作为评估榜样教育成果的标准。

三、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现代启示

“榜样教育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榜样教育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对此,我们要辩证看待,科学扬弃。

(一)避免榜样形象过于完美,榜样选取要兼具时代性和多元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榜样教育之所以效果突出、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上是因为对榜样的选取兼具时代性和多元性。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所树立和选取的榜样形象都具有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所树立和选取的榜样兼具个人榜样形象和群体榜样形象,有关榜样的树立和选取工作也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行业开展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选取榜样的过程中不仅要适当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要从各行各业进行发现榜样和选取榜样工作,这样我们的榜样才能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关注和学习。与此同时,更要保证对榜样的真实宣传,避免榜样过于完美而脱离实际。

(二)避免过度依赖行政力量,榜样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政府依靠行政力量,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榜样教育,使其榜样形象深入人心,取得一定成果。综观当今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避免过度依靠行政力量,要充分利用多种载体,以创新榜样教育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避免榜样评估标准的单一化,通过各种实践成果检验榜样教育效果

榜样教育是否取得了有效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经过其实践成果的检验,需要考量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水平是否有所提升,而不单以政治和经济水平作为评估标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榜样教育所取得的突出效果,虽然主要反映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但依然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因此,现代榜样教育在对榜样进行选取和宣传之后,还要深入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实地考察榜样人物对群众的影响程度,以便及时反思榜样教育方式进而改进榜样教育方法。例如,要考察武汉市八位全国道德模范对武汉市民道德状况的影响程度,现代榜样教育者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定性的结果分析,一方面,可以展示榜样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榜样教育的实践效果。

观照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加强全社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依然是重大任务,榜样教育依然是重要手段。因此,榜样教育要科学扬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榜样教育的不足之处,积极借鉴其有益经验,以改进榜样教育模式,创新榜样教育方法,提升榜样教育成效。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 月-2011年6月)[M].人民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社.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4]薛晓萍,王海霞.建国以来我国榜样教育的发展轨迹及现代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3).

[5]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王俏华.榜样教育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G642

A

杨海燕,女,湖北随州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榜样时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