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堂音的艺术特征
——以湖北省鹤峰县满堂音为例

2016-02-04黄彦熙子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鹤峰鹤峰县满堂

黄彦熙子

满堂音的艺术特征
——以湖北省鹤峰县满堂音为例

黄彦熙子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中华民族以重要的姿态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非单单因为它拥有了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更是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尤为突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鹤峰满堂音,作为曲艺类的文化遗产,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存在和独具特色的演奏方式,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少数民族;艺术;满堂音

一、鹤峰满堂音的介绍

鹤峰满堂音又称为“琵琶板”。之所以又称之为“琵琶板”,是因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为土琵琶。因为它大多是在厅堂演出,而且又是通过吹、打、弹、唱同时发声而得名。鹤峰满堂音最开始的存在并不单单是演出,而是作为皮影戏的声腔来呈现的。后来逐渐脱离了皮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唱方法。它带有丰富的节奏感,旋律悠扬舒畅,而且加之本地浓厚的文化风味,使得口语感极强,演奏时候使用人们自己制造的“土琵琶”,这使得满堂音的音律极富有 特色,余音绕梁。“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①“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②,而如鹤峰满堂音的出现体现了鹤峰人民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③。

(一)鹤峰满堂音的来历

鹤峰满堂音出现于明清时候。明嘉靖年间,容美(今鹤峰县)土司王爷进京朝贡途中,见到周围皮影戏独具艺术感,颇感兴趣。然后便把它引进了容美。那时的皮影已不再是单单的皮影戏独演,而是已经逐渐和当地的傩戏、柳子戏艺人一同出演。经过岁月的沉淀,皮影戏混合各种元素的演艺方式已经逐渐成型,再加上久而久之当地语言的熏陶,同时也吸收了各种戏曲的丰富营养,才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鹤峰满堂音。

(二)鹤峰满堂音的地理位置

鹤峰满堂音并非是在人流众多的地方广为流传,满堂音又以鹤峰县的最为突出,所以现在人们都称之为鹤峰满堂音。鹤峰,地处现在湖北西南边境,在古代的时候,这里曾是容美土司的辖地,也包括现在的五峰县。鹤峰满堂音的存在还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地域因素使之变得狭窄,它的地域位置就是在长江山峡和湖南张家界之间的一个山中小县城。它如今仅存于鹤峰县溇水支流南渡江两岸,也就是五里乡和燕子乡的部分村寨。

(三)鹤峰满堂音现代发展历程

1.初期

“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满堂音就已经被发现,只是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进行采录,遗憾错失机会。后来1980年的时候,县里组织人去搜集民歌和柳子戏,但是当时戏班子里的老艺人逝世了,这样一来比较健全的戏曲已经丢失,只能找到当时还在的艺人来进行录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戏曲不完整。后整理资料之时,就把他归结到柳子戏唱腔中去了。

2.中期

“少数民族美术,无论就民族性、造型性还是空间性等,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并通过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充分体现出来。”⑤音乐也如此。1980年10月,原宜昌地区剧团汇演,他们用满堂音的曲调将管用和的一首歌词为《琴台放歌》进行表演,这个音乐作品也是第一次在专业的舞台上选用满堂音。“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⑥非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实用功能,即娱乐方面。而后剧团再次选用《土家党员慈母心》作为参演节目进行表演,这才使得满音堂告别了之前的戏曲音乐之路,朝着曲艺方向逐渐发展。

3.成熟期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1983年11月,在湖北省的第三届“百花书会”上,县创作室创作了以歌颂土家族先烈的满堂音曲段《贝锦卡血溅虎门》参加了比赛,获得了湖北省文化厅、省曲协颁发的创作奖和演出奖。通过这次参加湖北省的节目,才奠定了曲艺满音堂的基础。“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⑦,鹤峰满堂音就是鹤峰村寨的少数民族人们的灵魂之音,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种来自本地区独特的文化。

二、鹤峰满堂音的艺术特征

(一)原始满堂音的组成部分

原始满堂音分为两个部分:唱腔部分叫作“琵琶板”;唢呐部分叫作“满堂音”。“琵琶板”是用五声徽调式上下句式,唱词多为七字句结构。而“满堂音”用的是甩腔煞尾或者开头加唢呐。其之所以称之为满堂音,是因为当地艺人认为满堂音的演唱效果可用“唢呐声响,音满华堂”来形容。

(二)鹤峰满堂音的乐器

鹤峰满堂音的主要乐器为土琵琶,而土琵琶却和我们现在用的琵琶不一样,只是形状相似,实际上却有诸多不同。“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⑧土琵琶原是一种娱乐工具,现其音色独具特色,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其一,外形小,土琵琶与现代琵琶相比大概只有它的五分之三。其二,构造不同。土琵琶有三个轸子、三根弦,它没有相,也只有很少几个品。其三,演奏方式不同:土琵琶的三根弦排列得很相近,音色偏高,它不能用指甲弹奏只能用专用的弹片。不能调弦也不能转调,只能弹奏一个本调。其四,音域很窄。土琵琶只有一个八度,它可以随着人们演唱的音调来调高或者调低,所以它的音高不是固定的。其五,音量小。土琵琶的音量很小,跟凤凰琴相似,有一次戏班演奏弄丢了土琵琶,着急之后找来凤凰琴伴奏,发现也奏效,后来慢慢地有些就用凤凰琴代替了土琵琶。

(三)鹤峰满堂音的演奏形式

满堂音的演奏形式也是独具特色,它以土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者并非空泛地演唱,而是手执简板,与乐队进行和音,唢呐团队也会加入进来以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唱腔部分的“满堂音”和声腔部分的“琵琶板”相互融合,其中满堂音之中又分得很细致,分别是生、旦、净、丑四类角色,这四类也各有各的唱腔方法,但也都是男女同腔。

鹤峰满堂音是以唱为主一种曲艺形式,但它并非单单的是唱,也加入了一些说白。它的个性鲜明,能够演唱出优雅的旋律、也善于抒情和烘托气氛,还能演唱以叙事为主的大段子,这种全方面发展的曲坛新秀快速的蓬勃起来。

鹤峰满堂音有两种演唱方式,旦小生可用真声与假声相结合来行腔,老生、丑、净三者都可以用本嗓进行演唱,在演唱中只需把握好气度就行。而“琵琶板”作为土琵琶声腔的主要演奏乐器,它是用专门的弹片来演奏,只能演奏五声音阶。而满堂音的演奏形式并不单单只是加入了人声与土琵琶的声音相融合,也可以通过二胡、大筒等乐器来进行伴奏,这样可以让音色更加丰富。

“满堂音”的演唱方法也可一分为二,它的主奏乐器为唢呐,起腔、间奏和腔尾之时多用,而锣鼓点就是刹腔处之处相用,因为锣鼓声音浑厚,气氛澎湃。演唱之时加之各种曲艺剧种,混合演艺,将七言与长短句结合起来,善于抒情,再与皮影戏一齐演唱,这种独到的形式,反映了湖北地区的人民生活和娱乐形式,显得活泼热情。

三、总结

湖北鹤峰满堂音因为它独特的吹打弹唱而出彩,是从古至今都流行于鹤峰县的民间演奏曲艺,它还被称为是湖北曲艺艺术孤品。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积淀得很浓厚,以至于成为鹤峰县乃至湖北省的艺术瑰宝。

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历史悠久,湖北鹤峰县的满堂音只是存在于其中的冰山一角,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要学会保护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遗产。它不单单是一种声音、一种演奏方法,更是通过这些,一直以来记录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记录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情感情愫。它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界的文明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所以那些从古代就被祖先保留和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保护,使它们发扬光大,让它们在世界的艺术群体中可以发出夺目的光芒。

注释:

①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8(2):41-44.

②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6):136-139.

③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6):124-127.

④苏和平.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 (4).

⑤苏和平.少数民族美术起源及发展特征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6).

⑥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5(6):87-90.

⑦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4(3):70-73.

⑧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1]李欢.浅述土家族传统音乐[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0).

[2]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4(3):70-73.

J61

A

猜你喜欢

鹤峰鹤峰县满堂
坚强的“满堂”
清末民国时期的鹤峰红茶及茶文化
《雅客满堂》
坚强的“满堂”
情系云鹤之峰
——湖北襄阳市对口支援恩施州鹤峰县工作综述
山光水韵话鹤峰
深山峡谷强音回荡---湖北省民宗委派驻恩施鹤峰抗灾救灾工作组工作纪实
醉美细杉——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探寻
凝心聚力扶抓贫——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满堂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