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6-02-04周涛刘棣中
周涛,刘棣中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周涛,刘棣中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具备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1]。培养创新能力,造就一代思维活跃、敢闯敢干的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紧迫要求。早在在2014年4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层论坛上就明确表示,高校和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满足人才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导致人们普遍把学校仅仅看成是传授知识、学习技能的场所,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不习惯主动思考、不敢质疑,循规蹈矩,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挖掘。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现状,需要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方面做出重要改革。
1 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特指“产生新颖而有价值产物的能力”[2],包括:产生新的思维、提出新的概念或理念、形成新的设计或方案、做出新的作品、创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一般而言,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规律和习惯做法的强烈意识,有了创新的精神,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行为,进而获得创新的能力和有价值的产物。学生在学校中具备主动学习、爱好学习的精神,才能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才能成为社会和企业中具有主动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建设者。
2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强大国防和科技造就了强大的国力,科技的创新形成了国家发展以及长久生存下去的强大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新生一代专业技术人才将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除了具有所学专业的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所学专业的适应其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应具有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职业综合能力,才能在面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不断创新的社会,岗位要求职业人不能是只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型“老师傅”,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高职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培养的角度分析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创新能力。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准职业人”培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为适应现实社会发展所需,我院提出了培养“准职业人”。而培养好“准职业人”,让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具优势。现在的企业不但注重就业者的知识结构,更注重创新能力。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强与不强,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三年侧重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的“准职业人”培养模式。尽量缩短实习期,尽可能降到零,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工作。实现学生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对接,学生的学业观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接。
3 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根据历年机电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得知,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3.1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深度挖掘校企多元合作的途径,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机电产品生产流程和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成长规律,结合培养机电类创新人才的要求,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最基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到创新能力,逐层深入、循环往复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形成了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这样一个岗位群,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引导→目标产品→教学工厂三层递进”;课程模块采用“一个独立的公共基础平台,二个并行的技术基础模块,三线并行专业核心能力活模块:即机械零件设计加工模块、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模块、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护模块”;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3.2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作领域的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确定支撑课程;以能力为核心,融入机械CAD/CAM软件认证工程师证书、数控装调工证书,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机修钳工、数控铣工工艺员等技术等级证书,电工上岗证书、控制系统与装置修理工证书及专业技术标准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技能考试内容,结合机电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分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分析与实践》、《数机床运行与维护》、《机械装置与零件设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六门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框架与界限,以完成某一机电产品的设计、加工、安装、控制、调试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过程融于一体[3],以集中教学的方式完成机电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高职机电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校内学习过程中,以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三条主线的针对性训练,使机电类学生经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创新、技术应用三个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3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训基地中通过还原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关键技术环节,使学生亲身体会创新的乐趣和意义,认识创新创业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今天,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对学生创新实战能力进行培养和培训,成为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集中和有效的模式。仿真模拟教学最大益处在于帮助学生分析生产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行业现状的机遇与威胁,使创新更具目标性和方向性。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和风险,使教学更具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广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十分迫切的需要。
实施“基于目标产品的连环载体”教学模式,使技术基础课程可以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职业活动,淡化了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概念,使学生参加职业活动大大地提前和增加,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学基础观,贯彻了建筑学基础观。
3.4创建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和机械创新中心
我院以名师、博士和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依托学院与南宁广发重工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校企技术攻关站、与广西南宁沃源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机械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集研究、设计、生产于一身的机电创新中心,搭建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成果孵化基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解决了校企合作动力和校企实质性联合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方案的两个关键问题。行企校共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中心,以及与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的密切联系,将行业学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项目发到学校,助推师生共同研发和技术攻关,培养尖子学生和优秀教师。
2014年广西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落户我院,搭建了行业企业以及高校机电设备与维修学术交流平台,为普及和推广机电设备与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强化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提升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
我院机电类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以“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为教学改革试验田,不断在机电类8个专业中总结推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自主创新的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以来,校企合作、师生合作获得国家专利12项;学生能力得到增强,在区内外各项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60项。其中,2012年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决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实现了广西高职院校零的突破。
5 结束语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才的结构优化。但是,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校企合作,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共同研发创新产品等方面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使校企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1]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1):35-38.
[2]岳琳.海峡两岸大学生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以台湾世新大学和陕西理工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6):44-48.
[3]李晓红.高职机电类专业分段式、模块化集中式教学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4,(08):38-42.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of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chanical Majors
ZHOU Tao,LIU Di-zhong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Nanning Guangxi 530001,China)
The train obj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cuses on cultivating technica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spirit as well as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This paperanalyses the ideas of cultivating talents,points out the cultivation model and approaches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resents the new ideas of teaching model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echanical majors;innovative ability
G712
B
1672-545X(2016)08-0230-02
2016-05-09
周涛(1977-),男,广西桂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水电站综合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