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声乐情感音乐

伊 娜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

伊 娜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实现对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研究,对二者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并进一步分析了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声乐视听艺术的审美技巧处理建议。

声乐;视听艺术;电影作品;美学;价值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

影视音乐通常选择的都是钢琴曲,有着时间短、质量高的特点,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一般情况下,电影音效分为三个部分:语言、效果、音乐。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辅相成,将三者相互融合进行完美的衔接,能够有效地使声音、影响融合,经过声乐的整合,将人物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对电影的情节与气氛烘托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声乐除了对时代有一个基本的辨别,同时还具有的作用就是区域判断。不同地域的声乐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这也是形成当地声乐特点的原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风俗文化,考察声乐的形成原因。在进行电影声乐创作时,可以酌情对一些极具特色的声乐演唱进行添加,使声乐艺术为电影注入灵魂,让作品更具凝聚力,更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也同样可以助力电影作品,实现艺术的多层次表现,多样性展示,让电影作品更加生动,更具有精神与文化内涵。例如《唱脸谱》,其中便包含了深刻的北京文化;丝竹就是典型的江南文化。通过这些声音的传递,让人很快地感受到一个区域的地理、人文环境,有着怎样的声乐特点。每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这样的声乐表达方式来激发人们的想象,更有助于人们去理解电影作品的内涵。

二、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浅析

(一)视听艺术的抒情性

音乐来源于生活,它通过电影的动态艺术将生活描写出来,将故事深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其中有音乐、绘画、建筑等多样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简单来说,就是重现生活。通过镜头来记录生活中的事,然后在荧幕上放送。在放送的时候,又需要将这其中的故事性与声乐视听艺术相结合,以此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电影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基本载体,它有着通俗性、直观性的特点。在电影艺术的表达中,音乐的地位不可动摇。通过音乐来表达具体的电影镜头,让作品更具情感,让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可以说,音乐是诠释电影作品情感的美学艺术。

电影在某些情节上安排的台词并不多,很多情感,都是靠电影背景音乐来表现出来的,出色的配乐使电影的情感加重不少。例如在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电影的开头场景正是结尾场景,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小男孩从远处跑来,背后背包上的天使翅膀也随音乐摇动着,天使铃铛随风发出悦耳的声音。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起点即是终点。

电影中的音乐结构虽然有着独立性,但与画面又可以相交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结合,可以带给观众完美的观影体验。例如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插曲《summer》的艺术风格具有节奏强烈、鲜明、情感丰富、感染力强等特点,电影配乐在不同的电影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着不同的情绪。在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summer》对整个剧情的情感也起了很大的渲染作用。在菊次郎和正男两人走过了漫长的路程之后终于找到了母亲,而母亲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此处的音乐变得低沉,节奏也变得缓慢,使观众更好地体会到正男心中的悲伤和苦闷,极大地渲染了这段剧情失落的氛围。这种将画面与音乐交织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内涵以及艺术进行一个圆满的概括。单单通过影视镜头是不足以说明的,只有在声乐视听艺术的熏陶下,才能够更具魅力地展现。

(二)视听艺术的戏剧性

一个好的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就是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然而想要良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就需要结合演员的台词、语言等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音乐的烘托,只有熟练地对音乐加以利用,才能够将故事情节充沛、饱满地展现出来,在不同的情况之下,音乐都能够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在电影的视听艺术创作中,通过调整音响效果的强弱、所使用乐器音色的刚柔、节奏的快慢等因素制造出戏剧性,表达出音乐中的冲突与矛盾,给电影赋予了生命。

(三)视听艺术的创造性

如果在欣赏一部影视作品时,缺少了配乐,那么再生动的画面也会显得苍白、乏味。通过播放音乐,使得作品更具表现力和张力。在音乐的映衬之下,故事情节也会发展得更加自然,例如电影《七宗罪》中用了巴赫的《D大调第三组曲咏叹调》,这样的应用方式,让观众难以忘怀当时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单单通过演员的表演,观众是感受不到那样的氛围的,通过声乐视听艺术,良好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情感以及形象。例如在一部红色专题片《共和国之恋》中,《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首歌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它为了表现科学家们对祖国的无私奉献,用含着泪的音符,表达科学家心中的情思,用流畅的旋律来体现着科学家心中的情感,起伏的节奏表达着科学家们心中那颗澎湃的爱国之心。在整个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当中,处处流露出一种典雅的气质,乐章之间的模仿与回环往复,更是体现出了人们内心的涌动,层层荡开,有着深远的意味。这不仅是一首赞美科学家的歌,更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能为这份沉甸甸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旋律优美、意味深长,在朴实无华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对祖国浓浓的爱意。所以,在声乐视听艺术的处理上,也应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影视作品主题的升华。

三、声乐视听艺术的审美技巧处理

(一)发声技巧

演唱最重要的就是气息运用,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语言,对于歌唱的气息要求都是一致的。对于不同语言、不同情感,共鸣腔体会有大小不一的差距,这样就体现出个性化的唱作风格。在发声练习上,如果掌握了基本的唱作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就可以将旋律稍微复杂化再进行训练,更灵便地处理歌曲中出现的复杂词曲。例如咬字的训练、协和的和弦连接训练是最基本的内容,但是如果出现不协和的和弦连接,更能够体现出音乐创作的境界。

(二)语言处理

在演唱汉语普通话的声乐作品时,用“十三”辙的方法来对这首歌进行划分时,属于“一七”辙,在意大利语的发声中,母音的通常押的是“i”韵,这个属于闭口的音韵。而歌唱又要求腔体充分打开,那么如果涉及到了闭口音韵的词句该怎么唱呢?笔者认为可以用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咬着唱的方法来解决,重点在于发现咬字的立体感,这样就可以凸显出共鸣的效果。例如在意大利语的发音中,“a”是最大的开口音,这和汉语中的“发花”辙是类似的,那么“i”就相当于十三辙中的“一七”辙。我们在说“a”的尾音时,喜欢把声音夸大,说“i”的尾音时,喜欢把声音收得变小,所以,在演唱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靠前、薄亮的效果。传统唱法的腔体打开与我们的语言习惯在此就有所冲突。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对我们汉语咬字唱法的整合,追求歌唱声音上的艺术效果。

(三)气氛营造

在声乐表达的基石上去烘托电影主旋律,揭示旋律的内在情绪特征。只有当声乐表达和音乐思想融为一体时,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充分展现在欣赏者面前。声乐表达,讲究烘托、跟随和调整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烘托,主要是指声乐表达随着电影的情感而变化力度、音色与速度,从而增强音乐的渲染性,以此来增强音乐的氛围。在电影的高潮时,声乐表达要有力度,表现出乐队排山倒海的气势,从而帮助电影情感推向高潮。

跟随,主要是指通过声乐表达与电影共同变现出一种内心情感的特殊表达手段,音乐表演和情感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即兴性质。不同受众对电影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一个作品由不同的人来配备声乐表达,就会有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感意象。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情绪中,相同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艺术处理。在与电影作品结合时,要结合电影所表达的情感气息,要充分地给电影一个换气的时间,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延长、渐弱等方式对某个音符加以处理,以此来造成节奏拖延的效果,拉长电影的回响。

调整,体现出了声乐表达的指挥作用。在电影作品中,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调整作用,跟着拍子,稳住节拍。必要情况下,要注意对重音的强调,让受众感受到电影的节奏点,以稳固的表演情绪和技巧来为受众营造一种氛围。

烘托、跟随、调整需要声乐表达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己,并逐渐使得自身技巧成熟。这一技巧单单在声乐表达中是无法涉及和体验的,它也体现了与电影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电影的音乐可以说是电影情感表达、主题升华的灵魂所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必然离不开一些优秀的声乐配合。音乐可以帮助电影烘托环境、渲染气氛,为作品营造出主题。通过音乐,故事得到完善和发展,声乐视听艺术是电影创作中不可被更替的伙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配合也越来越完美。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呈现出完美的声乐视听艺术。

[1]刘晓强.声乐审美与电影艺术的视听盛宴分析[J].电影新作,2012,:51-53.

[2]潘勋.声乐艺术与影视画面的完美融合[J].电影文学,2012:140-141.

[3]宋冬菊.论声乐艺术在电影艺术中的美学价值[J].电影文学,2012:113-114.

J601

A

猜你喜欢

声乐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