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寺院唐卡保护
——以内蒙古五当召唐卡为例
2016-02-04张山丹
张山丹
(包头市五当召管理处,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浅谈如何做好寺院唐卡保护
——以内蒙古五当召唐卡为例
张山丹
(包头市五当召管理处,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收藏于寺院。本文主要写寺庙供奉唐卡的几大损坏原因,并提出了对寺院唐卡的保护建议。
寺院;唐卡;预防性保护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作为一种民族宗教文物,大部分留存于寺院中。
五当召是内蒙古最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此院共存约500幅唐卡。由于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影响,寺院存放的唐卡都明显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材质发黑、颜色脱落、画面模糊、干裂、破洞等现象。其中受损坏比较严重需要修复的唐卡共有 268 幅,占唐卡的53%。损坏严重,画面不能辨认,不能再修复的大概有10幅,占全寺唐卡的 0.02 %。从上述寺院受损的唐卡数据可看,重视和加强对寺院唐卡的预防性保护,是当前寺院工作者需要做的一项头等大事。
一、唐卡体现的主要价值
唐卡作为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一种载体,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佛教意识形态和藏族历史文化长期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内涵图。主要体现出了历史价值、供奉价值、艺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唐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西藏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悠久历史,蕴含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宗教、历史、天文历算、宗教信仰、藏医藏药等。记载了藏族地区文化、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丰富的一本图册,也是一部携带便捷的历史书。
(二)供奉价值
唐卡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据记载,最早唐卡出现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绘制,进行供奉。唐卡通常供奉在寺院和信教群众家的佛龛。由唐卡艺人绘制并缝裱竣工之后,由上师或道德高僧开光、签写玛尼字,才可供奉;否则,它仅仅是一个艺术品,只能当艺术品进行收藏,而不能作为佛像进行供奉。只有开过光的佛像才具有真佛现身的的功效,值得膜拜,可保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最终超度到极乐世界。
(三)艺术价值
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是藏族古老的绘画艺术与外来佛教绘画艺术相结合、相取舍、相补充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本民族艺术与外来艺术融合的结果,使藏地的绘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绘制唐卡选料、材质、风格、规格都有严密规程,不能随意更改。如: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全部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为主,植物颜料为次。经常使用的有金、银、石黄、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绘画时,颜料中需调入一些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色泽经久不褪色。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代替。
二、五当召唐卡损坏几大原因
寺院唐卡损坏的主要原因分为内在自身原因和外在因素。一是内在因素。唐卡制成材料自身由于年代久远,使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材质本身老化;二是存放唐卡的条件及环境的不合理;三是人为因素,这两点是对其直接损害的外在因素。外因虽然只是条件,但却是加速和减缓唐卡损坏过程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唐卡的内在因素,只能全力改善损坏她的外在因素。以下主要说说寺院唐卡损坏外来因素:
(一)气温影响
五当召位于位于包头市西北阴山深处的五当沟,处于高原气候区,四季温差明显,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春末夏初,受风沙影响。冬长而寒,夏短而热,降水集中,全年降水量375.7毫米,年平均气温5.2℃。较低温湿度使唐卡出现变脆、翘曲、开裂、强度下降、老化、颜色剥落等变化。
(二)寺院内部环境影响
寺院中唐卡的价值主要体现于供奉。藏传佛教寺院各殿经堂大柱上挂满各种唐卡,供桌上摆满大大小小的铜制酥油灯、清水、冰糖、鲜花、满达、香炉、香烛等,而酥油灯就如藏传佛教信徒们的精神之灯,所以各殿都有常年不息的酥油灯。久而久之使唐卡严重烟熏及油污污染,这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
(三)人为因素
每逢各大经会,寺院僧人会请出专用唐卡,摆放在供桌上祈祷念经,经会后由僧人卷起放回仓库。这种经会每月基本有两三次,有的月份还更多。反反复复打开、卷起多次,加上僧人的保护意识薄弱使唐卡画面折损、缝合处开线或撕裂。这是寺院唐卡损坏的主要人为因素。
三、认真做好寺院唐卡的保护工作
五当召早年有边防部队驻扎,主要负责五当召文物安保问题。后部队撤兵之后,五当召管理处组织成立文物保卫科,由僧人和管理处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日常的文物监管、定期普查清点、并做好详细记录等工作。
2010年五当召管理处请包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五当召寺院文物进行全面普查、清点、拍照、录入,建立了五当召文物电子档案。次年邀请金申、塔拉等专家为五当召文物做了鉴定、评等级,完善了五当召原有的旧档案。以便随时掌握文物的动态,更好地做到文物分类管理工作。
2015年五当召再次邀请内蒙古文物处、包头市博物馆的专家,在保持唐卡的原真性原则下,共修复了217幅唐卡,剩下约50幅唐卡没修复,日后可再修复。损坏严重、面目全非,实在看不清画面内容的,论定不能进行修复的唐卡约有10幅。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的大力支持下,五当召寺院唐卡保护工作紧张有序的进展中。但为了更好地做到唐卡预防性保护效果,首先做好以下几点基础工作:
(一)改建原有的房舍为库房
环境因素对唐卡造成极大损坏。通过环境气温控制,可以大大提高对唐卡日常养护工作。因五当召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不能新建库房,如经济允许可把寺院已有的房屋改建成专存唐卡的库房。五当召目前现有的房舍,都是土木建筑,墙体很厚,窗户较小,冬暖夏凉,典型的藏式两层建筑,光线比较暗,不易被暴晒,适合存放唐卡。库房改建后需配备基本保持恒温恒湿的设备,库房温度控制在14℃—24℃左右,相对湿度40%—60%。
(二)购置专用橱柜、囊匣
五当召损坏唐卡已经大部分修复好,为了更好地保护唐卡,使唐卡不被二次损坏,得首先必须给它们创造出好的保存环境才可。为了做到防尘效果,各殿堂、库房配备橱柜和囊匣。因为唐卡尺寸大小不等,先做唐卡尺寸分类,再定制专柜。为了便捷取出每月佛教日使用的唐卡,库房得配置唐卡专用的囊匣。把唐卡的主要信息写好标签,贴在囊匣外,可以方便查找辨认取出。据统计一般宗教活动使用长75厘米,宽50厘米的唐卡居多。
(三)提高僧人的文物保护意识
寺院僧人是寺院文物保护的主体,常年和唐卡接触、利用。只有提高僧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才能避免唐卡受到人为因素破坏。所以抓紧时间组织僧人参加学习专业性高的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是紧迫的一项工作。这样他们也能全力做好唐卡的日常保护工作。
保护寺院唐卡必须合理地结合强求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方法。损坏的唐卡已经修复好,为了不让唐卡二次受损,下一步急需要改善他们的存放环境。所以建立健全寺院基础设施是目前唐卡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1]栗征华.浅谈唐卡的修复与保护[J].艺术科技,2015(9).
[2]才让东智.简论唐卡艺术的价值及其保护[J].丝绸之路,2011(10).
[3]祝君.试论唐卡的保护研究[J].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7).
[4]巴桑潘多.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3).
[5]刘峻.笔绘唐卡损伤原因分析及维护与修复[J].价值工程,2012(5).
[6]杨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唐卡的保护——基于“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7]方小济.唐卡的科学化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J].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9).
[8]王磊义.古旧唐卡修复技术探讨[I].中国文物报,2015(5).
J2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