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钢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016-02-04秦琦
秦 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黑龙江省钢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秦 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源自于欧洲的钢琴艺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与历史性转折,不断成为世界艺术的主流,作为上层建筑的钢琴艺术,从西欧传入中国,在新中国得到了重视。21世纪钢琴普及的热潮中,遍及了中华大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上海、北京、杭州、哈尔滨等地相继创办了音乐师范、钢琴教育等机构。本文讲述了在世界钢琴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交流和发展钢琴文化,不断改进提升使之具有人文性、代表性、经典性。随着国际钢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黑龙江省钢琴艺术获益匪浅。经过黑龙江省艺术家们的学习、发掘与不断探索,形成具有黑龙江省钢琴文化的神韵,且具有开拓性意义。
黑龙江省;钢琴探究;发展;文化
一、黑龙江省钢琴艺术的萌芽
作为“舶来品”的钢琴是从欧洲传来,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中国宫廷曾经开展过有关钢琴的活动。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击弦古钢琴由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进行传授。而拨弦古钢琴于17世纪由葡萄牙传教士传入中国,在当时深受康熙帝的青睐。经过维新思想的促进、学堂乐歌对钢琴的运用、外国传教士的教授,并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化的进步、精神的提升,钢琴艺术逐渐受到国人的喜爱与认可。
在中国历史上,哈尔滨是西洋音乐传入最早的城市之一,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清脆悦耳的钢琴声在哈尔滨的城市上空传向,1899年来自捷克的厄尔莫里乐队举办了哈尔滨历史上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对当时的哈尔滨带来极大的轰动。于1908年中东铁路当局组建了“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的大批实力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移居哈尔滨,这是哈尔滨音乐史上鼎盛的时期,促使市民对钢琴艺术的重视。
20世纪初哈尔滨成立了若干所音乐学校,1921年五月创办哈尔滨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校址在当时哈尔滨商务学堂,是为了满足俄侨子弟音乐文化教育需求而办,自此钢琴艺术在黑龙江省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二、黑龙江省钢琴艺术的成长
20世纪初黑龙江省专业钢琴艺术开始起步。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下,如拔地而起的高楼般的新形式音乐院校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陆续创办了许多音乐教育机构,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哈尔滨道里区通江街八十六号有一座1919年建成的二层犹太风格的楼房,旅哈俄侨于1925年七月在这里创办了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十余年间曾为哈尔滨培养了一大批的钢琴艺术家,并向全国院校输送大量音乐人才。也因地理位置相邻的原因,使得黑龙江省钢琴艺术深受俄罗斯的影响,在音乐发展中给予黑龙江巨大的国际援助,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黑龙江省钢琴艺术文化的桥梁和重要纽带。1927年10月20日成立了哈尔滨音乐学校,培养了大批钢琴艺术的领先人物。一九四八年改名为哈尔滨苏联高等音乐学校,这是与教会合办的哈尔滨第三所正规音乐学校。东正教哈尔滨教区主教梅列基是校区监护人。开办初期,仅设立了钢琴小提琴声乐三个班,培养学生七百多人,多数是女生,钢琴学习人数占总人数的40% 。
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有大批量的犹太音乐家移居哈尔滨,如有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特拉赫金贝尔格、钢琴大师格尔施戈林娜等。为哈尔滨带来新的音乐形式,在新形势下引领了一批音乐爱好者,从而提高了哈尔滨的知名度和音乐品味,为哈尔滨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文化运动下的黑龙江钢琴艺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1937年至1949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钢琴的发展。
艰苦奋发抗战的岁月在胜利的号角声中过去,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十七年,新中国的成立,思想上得到了新的解放,我国建国初期在学习苏联优秀音乐成果的同时也接受了苏联当时极左音乐思想上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音乐的健康发展。中俄都是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国家,在全面借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自己国土的音乐风格与钢琴艺术发展的模式,1951年至1964年期间是黑龙江省钢琴艺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九五六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由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与1965年并入的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发展而来。办学历史较长,师资力量比较强大。作为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基地。学院设有两个研究所:“音乐研究所”“艺术研究所”和七个研究中心如 “中俄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东北抗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东北民歌研究中心”等。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艺术的教学,心系北大荒,情撒黑土地,为黑龙江省培养大量钢琴演奏家与教学人才。
黑龙江省有很多老一代钢琴家,对钢琴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汪立三教授,生于武汉,成长在哈尔滨,1963年,先后在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和哈师大艺术系任教,是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他在钢琴作品的创作方面是颇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有1953年的处女作《蓝花花》,1957年三个乐章组成的《小奏名曲》,和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变奏曲《游击队之歌》,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他山集》等获得全国创作评比一等奖,其作品都表现了极强的艺术个性。
随着对不同乐派的效仿、钻研,钢琴艺术家们经历着开拓、借鉴、完善与不断探索创新,创作的作品风格广泛、技法多样,都展示了黑龙江省艺术者对钢琴艺术更广义、更多元、多视角的理解。随着黑龙江省钢琴专业的崛起与不断发展,在此之后不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曲家、教育家、演奏家及作品。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到的最严重的民族灾难,十年浩劫中断了钢琴文化前进的步伐,许多音乐艺术院校被迫停课,使得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专业人员的音乐技能不能得到保障与提高,这是我们国人应当直面的经历与教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改革开放的新中国。至今,新世纪的中国是我们举国同庆的时代,各省市大力发展扶植政策,促使音乐文化钢琴艺术更具有生命力。
三、黑龙江省钢琴艺术的芬芳
20世纪80年代后,黑龙江音乐家协会成立。全国各地掀起了“钢琴热”,随后又升温至“艺考热”,哈尔滨的各大院校也相继成立了艺术系, 如建立于2004年初的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就设有钢琴系 ,再如黑龙江大学、农业大学、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等也分别成立了艺术系钢琴系,佳木斯大学也都相应有钢琴艺术教育,鹤岗等以下城市分设有师专,同样培养钢琴教学人才。至此黑龙江钢琴艺术的教育与应用可想而知,钢琴艺术步入社会化普及的阶段。
1991年国家开始推行钢琴水平业余考级的制度,为钢琴爱好者提供证明自身能力的平台。在黑龙江省分别设立了哈尔滨、佳木斯、鹤岗、牡丹江等多个考点,黑龙江省的一批资深教育家钢琴家通过这样的考级来评估我省的钢琴艺术的能力,促进我省钢琴水平的提高。
艺术是神奇的更是无国界的,国际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彼此的友好往来。哈尔滨同时也举办了多场音乐会与比赛。
2010年8月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举办的“肖邦之夜”钢琴音乐会;
2010年7月举办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哈尔滨赛区选拔赛;
2010年6月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举办的黑龙江省肖邦钢琴比赛;
2010年8月邀请巴西钢琴家讲学;
2011年6月17日举办哈尔滨师范大学键盘系毕业音乐会;
2011年6月举办中国音协“金钟奖”黑龙江钢琴选拔赛;
2015年12月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学院创办的“莱茵"杯钢琴比赛将在哈尔滨市最古老的音乐厅——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举行。
四、结语
纵观黑龙江省钢琴的发展,它在钢琴艺术体系的建立、钢琴思想的确立、社会业余钢琴的热忱的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哈尔滨的钢琴艺术在政府的扶植下和辛勤付出的音乐革命者的耕耘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时代对新事物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政府与不断研究是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基础,继承、发展、创新是提高黑龙江省钢琴文化艺术的必经之路。
音乐文化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可以聆听旋律感受其情感世界,欣赏它的美学品质了解他的人文精神,更深层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西学东用,借鉴、移植 、提升,进而形成更具有黑龙江省特有的钢琴艺术文化。
J624.1
A
《黑龙江省钢琴艺术发展探究》,立项编号:10B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