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究
2016-02-04吴乌云格日乐
吴乌云格日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国梦”视角下的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究
吴乌云格日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国梦指的是建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下让我国变得更加美好,因此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落到实处。本文简单阐述了中国梦视角下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提出了目前大学生中国梦理念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展开研究。
中国梦;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策略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位公民不断努力,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集体,更应在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1]。本文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研究了在中国梦视角下的教育策略。
一、中国梦视角下核心价值观的特色
(一)时代特征明显
中国梦是建立在目前社会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教育资源分布、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改进空间,因此在中国梦的思想理念上总体也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应该在各类问题上不断加以重视。
(二)实践特点鲜明
中国梦的观点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每个公民通过实践而取得的巨大成果,对我国未来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意义[2]。只有每个公民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之中,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复兴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中国梦这一环境中需要充满热情,对自身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均具有战略性规划。
二、当代大学生中国梦理念现状
(一)积极方面
1.信心积极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学生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梦观点上具有充分的信心,并且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决策动向表示关注。经过调查,约有95%的学生满意目前中央政治局的8项规定,约93%的学生对我国发展特色新社会主义事业表示前景乐观。
2.关注国家事件
经调查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生密切关注国家事件以及国家利益,以钓鱼岛事件为例,约有96%的学生每日关注事件发展,坚决维护钓鱼岛主权。从这个观点上不难看出,我国大学生多数有着强烈的意愿去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
(二)消极方面
1.目标较短浅
部分大学生在人生目标的设定上将考大学、找到好工作作为目标,而没有将目标远大化,认为在实现短期目标后,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已经实现。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目标的制定上缺乏恒心与信心,可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情况,在具体执行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轻言放弃、停滞不前而失去信心,这并不符合中国梦的特色。
2.信心不足
少数大学生在中国梦实现的信心上略显不足,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处于未知阶段,一切还需要时间的流逝来证明。这类大学生表现为对未来迷茫,没有制定长远目标及短期目标,对中国梦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缺乏规划性。另外,约有4%的大学生认为自身理想并没有明确设定,希望随遇而安。
3.思想消极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下,仍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及时享乐最为重要。经调查约有7.5%的大学生倾向于过好每一天,及时享乐,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出现主要与社会负面因素以及部分网络因素造成,消极负面的事件会在大学生脑海中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核心价值观。
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提升中国梦观念在大学生心中的价值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我党明确指出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中立足,必须有全民族的精神力量[3]。只有在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下,社会主义才能蓬勃发展。在中国梦观念下,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繁荣、兴旺。高校是传播优秀文化、弘扬先进思想的重要场所,也是新文化产生的摇篮,对于高校而言,必须重视中国梦,在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上加入中国梦这一理念,从而激发大学生内心中的激情,更深刻地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之中。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心中有了中国梦,才能在实践中加以引导,用意识指导实践的发展。高校在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与发展上必须统一、规范、有组织性,将思想观念及思想文化以多层次加以表现,让大学生思想观念中产生现代理念与传统理念的摩擦与碰撞,从而在对自身的中国梦以及自身理想等多方面产生新的认识。
(二)重视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可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心中的中国梦更为坚固。价值观是三观中的一种,只有价值观端正了,世界观与人生观才能够端正,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价值观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还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活动等多方面加以实践,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与感受,从而在价值观念上有所改进[4]。学校可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理解、体验、感受内心价值观的优化,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高校可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来对其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首先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上渗透价值观相关内容,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的概念,从而通过意识引领实践,逐步在生活中落实中国梦观念以及正确价值观。之后,高校可将理论教育加以延伸,例如开展参观活动,让学生参观各类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革命圣地等,潜移默化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能够得到培养,同时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也更能够团结奋进。由于高校在历史课程上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可通过这些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热情。
(三)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调查
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不应只浮于表面,而是应该落实到实处,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了解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情况[5]。例如可设置调查报告让学生填写,内容包含学生对择业观、就业观、婚姻恋爱观等方面的选择与理解,综合学生的回答来判断价值观教育的重点。
以择业观为例,目前部分学生在择业观念上并非先就业、再择业,而是希望毕业之后就有一份好工作。这种观念并非错误,但这正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的表现。现代化社会更需要的是专业人才、有经验的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是在理论知识上具有优势,具体实践能力较弱,在中国梦视角下首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首先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理想的就业方向下选择职业,将职业的类型、薪资淡化。就业观念方面,目前多数企业都认为新招进来的大学生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即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自己对工作不喜欢、不满意便擅自辞职。一方面对企业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浪费了企业对其培训所产生的人力资源消耗。因此在就业观的培养上应让大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让其了解只有在一个岗位上认真工作、坚持工作才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婚姻恋爱观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经处于试婚年龄,因此,在高校中恋爱的大学生数量庞大,其中不乏一些已经领取结婚证甚至孕育了新的生命。高校应让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虽说已经到达了适婚年龄,但在高校中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并非明智之举。在毕业之后,并不乏一些高校情侣由于工作、生活、居住地等方面而被迫分离。在婚姻恋爱观的培养上,校方首先应告知大学生实现自身理想的重要性,其次让大学生了解毕业后参加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婚姻或恋爱阻碍了自身理想的实现。
四、结束语
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高校需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让其在中国梦背景下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为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1]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J].思想教育研究,2013(6):8-13.
[2]乔瑞华.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130-132.
[3]赵银祥.“中国梦”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J].理论观察,2014(11):17-18.
[4]陈笃钦.论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策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169-173.
[5]胡忠英.“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6):46-48.
D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