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湖区打造“歌城”品牌的现状与展望

2016-02-04陈哲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湖嘉兴文化

陈哲峰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文化馆,浙江 嘉兴 314050)

南湖区打造“歌城”品牌的现状与展望

陈哲峰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文化馆,浙江 嘉兴 314050)

通过现实基础分析和“和谐惠民”的发展定位, 打造“歌城”品牌成为当前南湖区文化品牌经营的当然之选。本文立足南湖区实际,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南湖区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打造“歌城”品牌,以期通过城市文化品牌的前瞻性、科学性经营,凝聚人心,激活文化资源,放大品牌效应,促进南湖区文化的大繁荣,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歌城;品牌;展望

一、打造“歌城”品牌的现状概述

(一)区域文化品牌效应初显

按照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要求,以2003年举办首届中国南湖合唱节为契机,把合唱艺术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区、弘扬群众文化的载体,力求传承与发展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驱,努力打造“歌城”品牌。现如今,“歌城”品牌已响彻全国:连续五届成功举办了“南湖合唱节”,以歌兴文、以歌促商、以歌引才成效明显,社会影响广泛显著。

(二)激昂了主流健康文化氛围

打造“歌城”品牌,引领了健康主流的文化热潮。南湖区通过建百支歌队、办百场演出、结百个对子等形式普及合唱艺术,营造“禾城无处不飞歌”的浓厚氛围,使合唱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武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打造“歌城”品牌的制约因素

(一)品牌概念定位狭隘,内涵外延不够丰富

南湖区以群众性合唱活动为契机提出“歌城”品牌,发展至今呈现一定局限性。合唱属于高雅艺术,团体性要求较高,不易推广和群众自发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参与群体局限在机关团队和相对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团队的现象。此外,形式、内容略嫌单薄,培训资源有限,合唱高素质人才匮乏,使合唱品质提升遭遇瓶颈。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的越来越多样性、多层次性表达,“歌城”品牌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被重新界定和拓展,使“歌城”品牌能真正成为推介南湖区核心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一张金名片。

(二)缺乏长效促进保障机制

当前,区委区政府对“歌城”打造的包装和策划还处于粗放式阶段,未形成详细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定位。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消耗的投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模式,都对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压力。

(三)文化队伍仍不够健全

基层文化干部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存在老化现象,断层现象严重,特别是缺乏具有原创能力的高级艺术专业人才,缺乏在推进“歌城”打造过程中的艺术人才、经营人才和中介人才。为释放文化教育功能, 展现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基础和支撑。调研发现,在打造“歌城”品牌过程中出现中青年团体断层的现象,该现象反映的问题是,这些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中青年团体缺乏吸引力。

(四)本土文化特性不够鲜明

在打造“歌城”品牌的过程中,与地域、民俗等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力度还不够。南湖区地处平原,相较于内陆山区,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且传承力度薄弱,“歌城”作为我区的文化品牌,已具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但与地域民俗文化结合不够紧密,能够彰显出我区本土的文化特性仍不够鲜明。本地原创文化底蕴不足和产品匮乏,使打造“歌城”品牌缺乏源动力。

三、打造“歌城”品牌的对策分析

(一)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为打造“歌城”品牌夯实基础

要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拓展“歌城”名片的内涵和外延。精心谋划和组织运作每年一届的合唱节,力争每届的合唱节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创新、有新的突破,以增强合唱节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也争取在市场运作形式和内容上有新的进展。通过细致地活动组织、务实的载体搭建、及时的新闻宣传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新居民)参与打造“歌城”品牌的热情,注重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的方法、手段,创新内容和形式,实现从量到质的嬗变,提升品质,增强文化品牌的魅力,扩大群众参与面,调动活动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形式的挖掘和创新,激发文化活力。

(二)建立长效的促进机制,形成打造“歌城”品牌的不竭动能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打造“歌城”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立长效的促进机制,从政府角度而言,要努力做到“五个纳入”:即纳入南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把经营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作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充实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文化的承载力,为打造“歌城”品牌构建不竭的动能。

(三)构建 “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运作模式,形成打造“歌城”品牌的传播战略系统

要积极策划打造“歌城”品牌传播战略系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运作模式和“集中造势、立体渗透”的宣传推广机制。在打造“歌城”品牌的过程中,政府负责提出打造“歌城”品牌传播的总体规划,协调各方,积极引导打造“歌城”品牌活动的高效运作。各类媒体要集中一段时间、集中版面时段、集中手段运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每年以“合唱节”为契机,形成打造“歌城”品牌传播推广的阶段性高潮。建立“中国歌城网”,充分利用好“南湖新闻网”这一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社会化运行。

(四)强调文化品牌、经济活动的携手互动,构建“软、硬”实力并驾齐驱的发展体系,形成打造“歌城”品牌的区域发展联合体

当今时代, 文化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文化的“软实力”不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缺乏竞争力,“硬实力”的发展缺乏后劲。通过打造“歌城”品牌,进一步强调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文化发展中吸收更多的经济成分, 大力发展文化经济。

(五)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核心,为打造“歌城”品牌夯实依靠力量

稳定的、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打造“歌城”品牌的根本依靠力量。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文化队伍,发展一批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村、企业业余文化队伍,扶持一批文化志愿者、社区文化积极分子、农村文化专业户。同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优秀文艺人才投身到群众文化事业,使之成为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选送优秀文体团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活动。

四、打造“歌城”品牌的前景展望

(一)突出育人这个根本, 放大品牌效应,促进我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以育人为根本,把打造“歌城”品牌作为南湖区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广大群众思想的作用,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使其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从而奠定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

(二)以品牌作支撑,融合自然、人文资源,串联起嘉兴大旅游黄金圈

众所周知,嘉兴因南湖、乌镇、西塘、南北湖闻名遐迩,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和相应城市品牌支撑,主城区南湖的红色圣地游存在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的现象,很难留得住客人。因此,可以借助打造“歌城”之势,策划一个特色的旅游项目——中国南湖革命圣地红歌会,通过具有南湖特色革命歌曲的演唱展示中国革命的发展史,既生动形象,又具有教育意义。以及凌公塘主题生态、文化公园生动的群众文化歌会,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国内外的游客驻足停留,流连忘返。同时,可以借助游客之口碑相传,进一步确立南湖“歌城”之品牌。这样,由乌镇——南湖—南北湖—西塘等旅游资源共同构筑了一个有充分延展性的旅游平台,从而以此串联起嘉兴境内各大景区,组成完整的嘉兴旅游黄金圈。

(三)定位“歌城”,确立发展战略制高点,构建嘉兴更强大的经济体系

在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经济板块中,嘉兴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如今,随着跨海大桥的建成,嘉兴的区位优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国际经济浪潮席卷而来的背景下,需要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制高点来规划未来。如果将打造中国“歌城”作为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建设符合歌城定位需要的软硬环境,形成一个文化传播基地,相应地,一个以旅游、地产、文化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产业结构将由此而确立,在这三个龙头产业的带动下,各相关产业也由此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整个嘉兴,也将由于南湖中心地位的确立,其区位优势将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构建起一个更为强大的经济体系。

打造“歌城”品牌已经成为当前南湖区文化品牌经营的当然之选,那么我们理应立足南湖区实际,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南湖区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打造“歌城”品牌,以期通过城市文化品牌的前瞻性、科学性经营,凝聚人心,激活文化资源,放大品牌效应,促进南湖区文化的大繁荣,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1]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2010.

[2]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Z].2008.

F252

A

陈哲峰(1976-),男,现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文化馆馆长,职称:馆员,从事群众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南湖嘉兴文化
《初心》
南湖之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浙江嘉兴卷
谁远谁近?
南湖早春(节选)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