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歌剧的民族化特征
2016-02-04杨成海
杨成海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浅析中国歌剧的民族化特征
杨成海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歌剧作为中国戏剧艺术中的一种新类别,其发展既受到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也受到了我国传统音乐以及戏曲的影响,同时也借鉴了现代话剧的精华,因而歌剧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以及艺术样式。回顾我国歌剧民族化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其创作的目标一直是追随民族文化的融合,而这一目标也是当代歌剧艺术所追求的,本文分析了我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并且总结出了其具备的民族性的特征。
民族歌剧;音乐创作;发展趋势
一、题材运用上的民族化
中国歌剧在近八十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及不同阶段创作的剧目中,歌剧创作者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了西方民族乐派的经验以及原则,然后以此来运用或改造中国民族音乐素材,真实地反映出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虽然这些作品在内容和体裁上都大不相同,但是它们的主旨都是对中国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及现实生活的一种揭示和反映。具体来说,这些作品在选材上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反映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求得解放而奋起革命的时代精神的题材。这一类题材在我国歌剧作品中运用的比较多,其代表作品有:《刘胡兰》、《红霞》、《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儿女》等等。第二是反映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譬如《伤逝》、《小二黑结婚》等等等。第三是由中国历史以及民间传统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有关历史方面的题材。这类的作品一般重点都是对中国人民淳朴勤劳的传统美德进行歌颂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大无畏气概进行颂扬。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窦娥冤》、《刘三姐》等等。第四是反映解放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精神风貌以及各种情谊的题材。代表作有《傲蕾一兰》、《阿依古丽》、《乡村女教师》等等。
根据以上所述的作品可以看出,我国歌剧题材运用的民族化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歌剧创作过程中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日后我国歌剧与世界歌剧接轨的一大契合点,它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歌剧从此走上了西为中用的道路,所谓西为中用,就是指我国歌剧的发展在立足于本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继承了民族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国家歌剧创作的经验以及技巧,以建设和发展为目的,将我国的歌剧发展成了世界歌剧中的一大根基地位。
二、音乐风格的民族化
借鉴中国戏曲艺术精华是我国歌剧音乐风格民族化的一大重点反映,也是实现我国歌剧音乐风格民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风格的戏曲化是我国歌剧民族化实践的一个重要创举,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将西方歌剧中的一些先进音乐文化与我国民族戏曲中的优良传统进行了密切的结合,吸纳了我国传统剧种中风格不一的唱腔以及板式,这样的做法也是我国民族歌剧在音乐风格上的一大突破。
根据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欣赏取向,我国歌剧的音乐创作采取的创作手法一般是现实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以及民歌、歌舞、小调等素材的吸收来进行创作。另外还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以及不同的任务性格,通过对民间素材的吸收和提炼发展出了众多中国独有的民族化作品。歌剧《白毛女》为例来说,其音乐创作的素材就来源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方的民歌和地方的戏曲。其剧中《北风吹》的音乐以优美而动听的旋律表现出了喜儿盼望爹爹回家过年的那种期待心情,而《北风吹》的唱段是采用河北的民歌《小白菜》、《青阳传》、陕西的秧歌《捡麦根》等等。在喜儿满怀仇恨出逃的时候,唱段采取的就是河北梆子高亢刚强的音调的题材,着重表达出了悲愤的主题。再如歌剧《江姐》来说,其音乐的选材主要是以四川的民歌为主,同时也吸纳了川剧、越剧、京剧等等音乐语言。整个剧中有许多独唱、重唱以及合唱的部分,旋律都优美动听。音乐风格中糅合了四川民歌的音调以及川江号子、四川清音、川剧高腔等具地方特点民族元素。其主题《歌红梅赞》就是吸纳川剧和四川民歌曲调的具体表现。
三、歌剧表演的民族化
我国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艺术形式上借鉴了西方歌剧的一些表现形式,而且在表演技法上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上的一些四功五法。现代民族歌剧中将传统戏曲中的表演手法发展到了写实的表演风格中,因而形成了我国歌剧独树一帜的民族化特色。
中国歌剧的音乐形式具体体现在不同类型的表演以及演唱之中,通过表演者的演绎来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出来,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歌剧创作的素材具有多样性,因而在演唱风格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有的演唱形式就在民歌演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的则是借鉴了西方的美声唱法,而有的则是将这几种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像歌剧《白毛女》中就是结合了中国戏曲中的歌唱、吟诵以及道白这三种传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人物的内心独白演绎了出来。我国著名的歌剧艺术家郭兰英在演唱喜儿的许多唱段是就结合了河北梆子高亢刚强的高音唱法,因而演唱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回顾我国民族歌剧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民族化实践上取得了较多的成就,已经开辟出了一条属于我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且在民族化的实践下产生了大批的民族歌剧经典作品。■
[1] 邱玉璞.也谈“中国民族歌剧”——读《漫谈中国民族歌剧》后的联想[J].歌剧,2007,09.
[2] 万和荣.重新审视歌剧《白毛女》的优秀“品质”——兼论中国歌剧的可行性发展[J].文艺争鸣,2010,14.
[3] 闫霏.浅议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中的“民族化”[J].作家,2011,16.
[4] 赵敏.由戏曲视野下看彭丽媛的民族歌剧情结[J].黄河之声,2010, 01.
杨成海(1982-),男,甘肃迭部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