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2016-02-04许秀东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辽宁大连116100
许秀东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100)
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许秀东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对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90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将其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对照组3组,平均每组30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处理方法,中药组患者在常规术后处理方法基础上采用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的治疗方法,治疗期为10d,3次/d,每次20mL;针药组患者在中中药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治疗期为7d,1次/d。结果:相比于中药组和对照组,针药组患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对照组与中药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排泄,对于外周白细胞变化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
温针灸 四磨汤 针药结合 胃癌术后 白细胞
胃癌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感染、急性失血、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等,并用术后1~3d之后外周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总数会有所增加,降低淋巴细胞免疫活性。与其他腹部手术不同,胃癌患者手术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时会造成大面积损伤、麻醉药物以及炎性刺激也会影响到患者肠道蠕动方法、强度和节律,延迟患者自身恢复时间,长时间的胃肠功能抑制也可能造成肠压力增加、肠麻痹、黏膜屏障受损、肠黏膜病变等症状,甚至发展为肠移位,大量释放炎性因子以及中性粒细胞,引发器官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炎性反应。这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肠胃功能,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将其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对照组3组,平均每组30例,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5人,平均年龄(58.67±12.69)岁;中药组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5人,平均年龄(61.43±12.65)岁;针药组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4人,平均年龄(62.5±9.12)岁。
30例对照组患者中肿瘤I期3例,肿瘤II期7例,肿瘤III期13例,肿瘤IV7例;30例中药组患者中肿瘤I期5例,肿瘤II期7例,肿瘤III期12例,肿瘤IV6例;30例针药组患者中肿瘤I期4例,肿瘤II期6例,肿瘤III期13例,肿瘤IV7例。
在营养状况方面,30例对照组患者中红细胞计数(4.25±0.65)×1012/L,血红蛋白(126±23.59)g/L,总蛋白(64.5±7.73)g/L,白蛋白(34.3±4.22)g/L,体质量(65.7±12.99)kg;30例中药组患者中红细胞计数(4.41±0.58)×1012/L,血红蛋白(125.03±23.98)g/ L,总蛋白(64.03±7.91)g/L,白蛋白(34.87±4.76)g/L,体质量(63.63±10.74)kg;30例针药组患者中红细胞计数(4.39±0.69)×1012/L,血红蛋白(120.17±22.53)g/L,总蛋白(63.21±5.42)g/L,白蛋白(34.1±4.46)g/L,体质量(66.37±7.01)kg。
在手术方式方面,30例对照组患者中全胃切除手术患者4例,近端胃切除术患者10例,远端胃切除术患者16例,手术时间(254.39±90.42)min;30例中药组患者中全胃切除手术患者5例,近端胃切除术患者9例,远端胃切除术患者16例,手术时间(259.24±87.37)min;30例针药组患者中全胃切除手术患者5例,近端胃切除术患者10例,远端胃切除术患者15例,(258.27±79.42)min。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法,通常包含禁食禁水、静脉补充液体、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保证患者体验充足,提升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对于重症患者也可以采用额外的营养支持疗法。
中药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医嘱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术后常规治疗(同上)。四磨汤口服液术后第1d经营养管推入,3次/d,每次20mL,治疗10d(四磨汤口服液由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含木香、乌药、枳壳、槟榔,以2:3:3:3比例组成,每毫升含生药1.5g)。
针药组患者采用中药加温针灸治疗法。中药组治疗(同上);术后第3d上午温针灸治疗:足三里(温针灸)、内关(平补平泻)、三阴交(平补平泻)、太冲(平补平泻),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加太溪,发热者加曲池。治疗7次,术后10d评价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所得出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χ2检验来对功能和症状进行比较;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中淋巴细胞在20%以下的共12例,淋巴细胞在20%~40%的共14例,淋巴细胞在40%以上的共4例。中性细胞在70%以上的共13例,中性细胞在50%~70%的共14例,中性细胞在50%以下的共3例;30例中药组患者中淋巴细胞在20%以下的共15例,淋巴细胞在20%~40%的共12例,淋巴细胞在40%以上的共3例。中性细胞在70%以上的共14例,中性细胞在50%~70%的共13例,中性细胞在50%以下的共3例;30例针药组患者中淋巴细胞在20%以下的共6例,淋巴细胞在20%~40%的共24例,淋巴细胞在40%以上的共0例。中性细胞在70%以上的共6例,中性细胞在50%~70%的共24例,中性细胞在50%以下的共0例。
3.讨论
手术直接损伤脾胃又耗失气血,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脾胃虚损和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纳差、神疲乏力、食后脘腹胀满、便溏等。手术后,胃肠脉络损伤,气滞血瘀,另外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留滞胃肠,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出现脾失健运,中焦受阻,胃失和降,肠失传化等临床表现,排气、排便延迟及排气后排便困难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遵循健脾益气以及疏通胃肠气机的基本治疗原则,通过口服四磨汤结合三里温针灸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躯体机能。针灸选穴要以肝经穴、脾经穴以及胃经穴为主,主取太冲、三阴交、内关和足三里。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脾与胃之间互为表里,与脾胃之疾紧密相关。脾脏阳气是脾内运化功能的主要来源,足三里温针灸可以起到补、通、温的效果。内关为阴维交会穴,又为手厥阴之络,位于人体手厥阴经脉之中,宣通上中二焦气机具有理气通络以及加强和胃降逆的功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以起到行气补血以及健脾疏肝的作用。太冲为原穴、输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取其行气活血、补肝疏肝之效。针灸以上三穴可以起到行气活血、和胃降逆、疏通气机、健脾益气的功效,使经过胃癌手术的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胃肠功能。对于手术后出现气血不足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辩证治疗的方法,提升取穴的治疗效率。经过调查研究,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可以起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1] 尹双红, 杜业勤. 温针灸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09,2(17):26-28.
[2] 周志英. 温针灸联合个体化护理方案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5(13):18-19.
[3] 尹双红. 针药结合恢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09,3(10):22-23.
[4] 卢璐, 孙建华. 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 2012,3(27):380-381.
1006-6586(2016)10-0096-02
R2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