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55例临床观察

2016-02-04王华宇朱昭环刘惠敏耿敬标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淮安223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蛛网膜

王华宇 朱昭环 刘惠敏 耿敬标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55例临床观察

王华宇 朱昭环 刘惠敏 耿敬标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根据患儿C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外部性脑积水 小儿 特发性脑积水 CT诊断

外部性脑积水(又被称为婴儿良性硬膜下积液、假性脑积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早期。从本质上而言,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一种特殊性脑积水,当患儿到(2~3)岁时脑积水会自动消退,因此有临床学者将其称为特发性的脑积水[1]。由于临床上对外部性脑积水缺乏认知,较易与脑萎缩引起的硬膜下积液和颅周积水相混淆,进而造成漏诊和误诊,所以寻找一种有效诊断外部性脑积水的方法十分重要[2]。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范围在(3~4)个月者15例、年龄范围为(4~5)个月者11例、年龄范围在(6~7)个月者11例、年龄范围在(8~9)个月者13例、年龄为范围在(10~12)个月者2例、年龄范围在(1~3)岁者3例,既往疾病史包括剖宫产分娩者9例、出血窒息史者10例、遗传史者4例、妊娠反应过重者8例、脑外伤史者10例、原因不明5例、核黄疸7例、原因不明者2例。临床表现包括头围增加、囟门闭合延缓或增宽者33例、抽搐者20例(其中失神性小发作者8例、大发作者10例、脑性尖叫者2例)、小脑共济失调者1例、手足徐动症者1例。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参数设置包括层距为7mm和层厚为7mm,以听眦线作为基准,将熟睡患儿采取仰卧体位放置于检查床上,从患儿颅底扫描至颅顶。在得到的CT影像学图像上对蛛网膜下腔间隙、外侧裂宽度、前纵裂池和VT进行测量,所有患儿均予以VT/ ST率测量,测量平面为CT扫描期间的标准基底节侧脑室前角层面,通过透明隔中点垂直于脑中线得一颅腔冠状横线,VT即为双侧脑室外侧壁与上述冠状横线交点,ST则为双侧颅板内缘和冠状横线交点。

1.3 外伤性脑积水CT影像学表现

外伤性脑积水CT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前纵裂变宽且<7mm;②额顶叶和额叶蛛网膜下腔可见对称性变宽且<4mm,而大脑后半部未见增宽;③大脑外侧裂池变大,约<8mm;④脑基底池变大;⑤脑室轻度变大或未变化;⑥额顶叶的脑沟变深和变宽。

2.结果

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

3.讨论

外部性脑积水是临床婴幼儿时期一种较为特殊的脑积水疾病,一般分为继发性和特殊性脑积水[3]。继发性脑积水的出现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母体自身原因,文献报道,多数外部性脑积水患儿年龄相对较小,其发生外部性脑积水的原因可能与患儿在母体中发生围生期窒息以及早产等有关[4]。研究报道,新生儿综合征或者母体出现子宫内感染对胎儿的脑室脉络丛造成刺激,引起脑脊液分泌,进而导致患儿脑积水[5]。内因主要为母体内患儿发育不足,引起软脑膜、先天性蛛网膜发育不完善,导致功能降低,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力增到大,这些均会造成婴幼儿出现外部性脑积水[6]。特发性脑积水多为自愈性疾病,多数患儿(年龄1~1.5岁)在前囟未闭合之前,由于颅缝开放而引发外部性脑积水,然而这类患者多随着囟门不断闭合而自愈。另外,还有临床儿科专家认为,除去前述的原因之外,还可能与母体在分娩胎儿期间新生儿出现短暂性缺血和缺氧性脑疾病后未实施有效处理措施有关。近几年来研究认为,外部性脑积水还可能与婴幼儿自身营养情况有关。此外有文献报道,外部性脑积水还与患儿机体内缺乏维生素有关[7]。

脑外间隙通常包括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硬脑膜在组织学上是一种致密结缔组织,而软脑膜和蛛网膜是一种薄层结缔组织,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腔隙在临床上被成为硬膜下腔,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在临床上被称为蛛网膜下腔,而脑脊液循环的正常通路为蛛网膜下腔,内部的蛛网膜颗粒通过吸收脑脊液来维持脑脊液平衡。文献报道,各种因素导致的吸收脑脊液功能减弱和障碍,同时脉络丛对脑脊液分泌增加均会导致暂时性的交通性脑积水[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所有患者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40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3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1例患儿鞍上池变大。

临床上对外部性脑积水患儿治疗措施因病而异和因人而异,多数外部性脑积水无需进行治疗,仅仅需定期去神经外科门诊进行头颅MRI或CT复查,查看颅内积水是否增多。但对于脑积水较强增多且伴有呕吐、头痛、抽筋、囟门隆起以及手脚活动异常者应予以住院治疗,少数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另外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予以有效护理也十分重要,如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加强患儿心理疏导,做好女性产妇优生优育教育。5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

总而言之,CT影像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率不断增加,由于外部性脑积水属于暂时性的病理改变,当囟门闭合后会自然性愈合,同时未见后遗症出现。根据患儿C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有助于为患儿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1] 徐建伟, 原丽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彩色超声与X线的影像对比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6(87):33,34.

[2] 唐树眉. 高频超声对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24(4):671-672.

[3] 南俊峰.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J]. 山东青年, 2014,66(6):93.

[4] 张学川, 赵洪静, 杨启明, 等. 小儿外部性脑积水不同时间、体位变化的CT表现和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29):90-91,93.

[5] 赵锦林.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6(3):62-63,66.

[6] 黄昌琴, 俸国洲, 杨淑青, 等. CT测量第三脑室宽度变化早期预测脑出血后脑积水发生概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15):42-44.

[7] 张宇强, 杨玲, 王辉, 等.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66例疗效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10(5):312-313.

[8] 白宗旭, 毛加顺, 师蔚. 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通窍活血利水法治疗小儿脑积水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4(29):3219-3221.

1006-6586(2016)10-0084-02

R742.7

A

朱昭环

猜你喜欢

外部性脑积水蛛网膜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