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是家的反面
2016-02-04文/李藜
文/李 藜
“如家”是家的反面
文/李 藜
2002年,我在大方巷租了一套一室一厅,开始了毕业之后结婚之前的快乐时光。很多年后,大方巷在一次调查中被评为最差街道,其理由是摊贩众多,尤其是下午四五点,很多流动的摊贩,各种奇怪的物品都可以买到,如榴莲波罗蜜、小板凳小竹凳、皮衣皮带、黄盘、非洲玛瑙、新疆羊肉……这些摊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流动,可能第二天就没有了。我不知道市民朋友们为何觉得自己很高级,看不惯这一切。我非常喜欢这一切,尤其喜欢路口大槐树下的小卖铺,它在门口的黑板上写道:“小本经营,概不赊账”。事实上它常常赊账,我就常常拿了东西就走,过一两天五六天还上。老板说,赊账不是问题,只是很多在这里打工的临走前赊了一些东西,就再也不还回来了。
后来我搬走了,购物主要在大超市,苏果华联。这些超市的物品自然比小卖铺丰富,理论上它负责提供人生在世的一切,但不能赊账,哪怕我和其中的一些人也是熟人。如果你少了哪怕一分钱,系统就不会再往下走,机器停摆。人在这个时刻其实是非常无力的,不管是作为顾客的我还是作为熟人的营业员,大家都必须按照程序走。
和大超市给我的感觉类似的是网上书城,具体说就是当当网。从2003年开始,我一年购书约两万元,不多,但也不少了。最初在先锋书店,然后因为单位离先锋书店远了,加上网络书城有着强大的检索功能和物流,我基本上只在当当网买书。有一次我买了一本八开的八大山人的画册,送给我的是一个大十六开的盒子,画册被折叠塞了进去,工作人员使劲塞书的力道似乎还停留在折痕上。有一次我发现当当网把快递业务外包给中国邮政,而邮政的工作人员还像以往一样牛,这些都是让人郁闷的事,真正让我郁闷的是,以我一年购书几百上千的数量,如果在一家实体店,完全可以和老板或者店员成为好友,可以享受礼遇,甚至可以获得友谊。但是在当当网,一切都是流程,下单、付款、收款、配货、寄送……虽然因为技术落后,完成流程需要人工,但没有人在其中,没有人为因素。因为不是特大供货商和特大采购商,我对于当当网而言,只是流程、数据,不是我本人。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无论最近的如家事件真相如何,有一个真相确定无疑:如家等快捷酒店,只是让你睡一夜的地方,它一切的成本和效率都围绕这一点,至于在此前此后发生的各种问题,都被如家屏蔽了。它希望你选择它,然后一夜无事,然后离开。如家的员工不是人,仅仅是流程的一部分,不会跟你做朋友,不负责住宿之外的任何事,哪怕事情性质恶劣,哪怕就发生在自己单位走廊。
这就是现代化的悲哀之处,唯有死亡能让人深思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