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老的城

2016-02-04南回不归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周家老街古老

文 南回不归

古老的城

文南回不归

“苏州,这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熟睡了。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象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

这是陆文夫先生写在小说《小巷深处》开头的句子。古老的苏州城内,有着很多岁月悠久的老街小巷。时光在此留下了很深的刻痕,散发出独有的韵味。

“三生花草梦苏州。”我想,很多人所梦所念的,既是这座古老的城,也是那些星罗棋布的老街小巷。曾经有段日子,我几近每天午休时都会走巷穿弄,去挂一漏万地触摸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老苏州”。始发现,其实自己对这座已经存活了2500多年的城市的了解,还真是十分有限,虽然也算是已经在这儿栖居生活了20来个年头。

面对着那些已经消逝、将要老去或正在变更的老宅、院墙、水井、街坊,还有屋檐下依旧或紧或慢生活着的人们,以及写在他们背后的偌多故事、记忆、珍藏,有时候会感慨,有时候会动容,有时候也不免会遗憾,会黯然。

犹记当年初到苏州的时候,我有幸曾与深处王长河头的以“紫兰小筑”、“ 爱莲堂”闻名的周家小女儿共事年余,故得以数度出入周家花园。周家是典型的苏州名望之家,主人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拿、南社唯一的园艺名流。1968年,不堪“文革”凌辱的周先生抛下了家人,跃身投入于自家院落里的深井中,令人扼腕。

也就是在这样的小巷深处,我陆陆续续地嗅到了王国维、程小青、范烟桥、郭绍虞、杨绛们,甚至更久更远年代的先贤故人们的氤氲气息。

要说到苏州的名门望族,老苏州人有句俗话:“半潘”和“一条河一条街”。“半潘”是指老苏州的两个潘姓世家,“贵潘”和“富潘”。这一官一商的两个潘家,旧时竟“占了半个苏州城”,可见声势之浩大。

苏州的“贵潘”,世代门第显赫,冒出来的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且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因其迁自徽州大阜村,故又称“徽潘”。最牛的当属清乾隆时的状元潘世恩。苏州的“富潘”,商贾世家,清代则以潘颖昌为代表。在鼎盛时期,曾经拥有苏州观前街的大部分商号:元大昌酒店、稻香村糕点、黄天源糕团、文昌眼镜……

苏州城里,留存有诸多的潘氏旧宅,大多也为此“两潘”的后人所遗。跟现今突然间就轰炸了网络、搅动了生态的“土豪”们有所不同,无论是富潘、贵潘,还是老苏州别的富绅们,财富等身后都爱做两件事:一是出书藏书,二是举办义学。竟无一例外!

而与我点了20多年卯的地方离得最近的,应该是九如巷3号,民国有名的张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当年就是在这儿出落成为一代名媛的。我所心仪的“乡下人”沈从文,带着一大摞西方文学名著,正是在这儿敲开了张家三妹兆和的心门。而今,它也是一样的物是人非,容颜不再。

时光荏苒,改的改了,变的变了,故人的风花雪月,是真的再也难以原汁原味地复读了。所有的这些情景,正是应合了王国维在苏州写下的《蝶恋花》词中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然而,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生活怎么更改,只要这些小巷细弄还在,旧墙深井还在;只要一颗颗深爱着、眷恋着白发苏州的心,依然怦然不停地跳动,那么,如此这般的苏州韵味,就一定不会飘散得太远;苏州这座城市本该拥有的精神气色,就一定不会消失殆尽。

对此,我是有理由坚信不疑的!

猜你喜欢

周家老街古老
老街谣
杵坨
周家生
周家生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老街(外二首)
最古老的九大树木
葡萄牙
古老的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