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中的迷信与信仰
2016-02-04
玉文化中的迷信与信仰
当我们回望历史,审视玉石文化发展长河,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玉石功能演化的点点滴滴进程中,玉石由祭祀鬼神、礼仪、殓葬转变为权贵、品德、财富的象征,直至走向平民。在这历经几千年的时间磨炼中,不论如何演化,仍然不能忽视玉石的原始属性,此属性一直以来伴随玉石从未离弃,也是大众佩玉、爱玉的源动力,这个属性用现代的称谓就是迷信。
古人把玉看作天地精气的结晶
原始先民在漫长的生存繁衍过程中,对生老病死等人生现象、幻觉梦境难以理解,对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冷热寒暑、风雨雷电等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充满敬畏,从而产生莫名的恐惧。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说文解字》“灵,巫以玉事神”。古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巫在交通人神时所用一种礼器,玉成为人与神交通的中介物,被作为祭神、事神、通神的神物,通过与各种人类自身以外的神秘对象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万物身上的灵性和生命力。《越绝书》:“夫玉亦神物也”,古人认为既然玉为神物,定能沟通神灵,人死之后,以玉殓葬,定能使尸体不腐,而获转世。
缘于对自然的恐惧,古人把具有神灵性质的玉石,作为崇拜、祭祀之物,祭祀以勾通天地神灵,向神灵求福消灾。之后转移到对玉石的供奉,随身佩戴,以期可以增神力,驱灾避祸。以现代的说法,这就是迷信,其实迷信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治疗方法,它能给予人心灵上的安慰、慰藉、平衡、解脱。据此可以把迷信解释为一种信仰。
石之美者为玉,玉石的神物载体本质决定了玉石没有品种高下、价值高低之分,玉石之于今天,其属性似乎转向饰物、艺术化、玩赏、陈设、金钱价值。在清代玉器达到巅峰之后,后人仍孜孜不倦追求雕刻的精绝,津津深究于玉石的材质、艺术审美趣味为终极目标,以材质及雕琢决定价值走向,用金钱衡量玉石品性。
当玉石从神物向艺术品分化时,当玉石只能用金钱衡量堆砌时,世上无外乎又多了一个僵硬的玩偶。活着不是为承受痛苦,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你争我夺的排斥中,还有什么能平和人的内心。传统中国文化中孔孟之道被重新拾起以规范道德修养,这仅仅解决了人与人之间对立与和谐问题。
太多的不安、恐惧依旧以各种原因、理由,侵蚀现代人的内心,反映在现实中即是玉石隐化寓意的需求,源源不断,从未停止。观音: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化身;佛:可保佑平安;钟馗:扬善驱邪,镇宅辟邪挡灾;平安扣:平平安安;这几类最有认知度的玉石成品最广泛为大众接受。在传颂它的神奇的同时,大众间相互影响并潜意识地佩戴、收藏,至此排除金钱的因素外,只剩下玉石通神灵的本质:平衡心态、修身养性、约束律己,消除邪念、避灾免难、祈求平安。深层次挖掘玉石的迷信本质属性,并非放大玉石的寓意,只是满足、符合当代大众的普通愿望、释怀压抑的情结。
古玉器与社会等级制的渊源
古玉器的政治价值表现在古玉器是社会等级制的物化,是古代人们道德和文化观念的载体。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六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五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即用六种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祭祀、朝拜、交聘、军旅的礼仪活动的玉器,这就是《周礼·大宗伯》所说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古玉器的宗教功能体现古人在图腾崇拜中的用玉,在佛教和道教中的用玉。玉器的经济价值从古到今不减。
大中型墓葬中出土较多的古玉器,除了表示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外,也是财富的象征。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有以玉作币、以玉作交换和贡品的做法。清朝有“古铜旧玉无身价”的说法。
玉器的装饰功能始终是玉器的主要功能。包括玉珠串、手镯、玉佩等人体装饰用玉;玉剑饰、玉带钩、玉带扣等服饰装饰用玉;玉山子、玉制瓶、玉制炉熏等陈列装饰用玉等。
在中国玉器这些五种功能中,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是玉器的自然属性,现代玉器仍然具有这两种功能。其他价值和功能则是人为赋予的,是古玉器不同于现代玉器的特有的功能。
今天,尽管好多人都佩玉,不能说佩玉的人都很富有,但可以肯定高档玉佩作为一种身份的标志仍有着相当的魅力。
玉器在史前就作为礼器,它本身就有祈求吉祥的含义。古人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沟通与神灵的联系,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我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把玉的出现和贡献看作是一种祥瑞的征兆。
今天看来,虽其事实未必可信,但它反映了古人对玉作为祥瑞之物的崇拜。从古到今佩玉的人多认为玉能代人受过,能免祸保平安,其实剔除掉其中的迷信成分,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如清代赵汝珍在《古玉辨》中所讲的:“岂知这是精神贯注之结果,并非无理性之言也。
盖古人视玉极重,佩之宛同载祖播迁,其一举一动,必十分小心,必视而后动,虑而后行。若是,则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受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护,必有意外之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