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吸引人才实现创新园的引领作用
2016-02-04李岚
李 岚
营造环境吸引人才实现创新园的引领作用
李 岚
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京津冀和天津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加速天津经济快速崛起战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市创新园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已经形成了中国唯一“双城双港”城市形态。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天津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区二十一园”将成为富有创新发展活力的创新性园区。这为天津建设高水平创新园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和经济发展腾飞的后发优势。
二、面临的挑战
我国提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已多年,但成效不明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热潮下,打破原有的禁锢,需借鉴国外或者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构建完整有效、有利于推动创新的体制。
三、几点想法
(一)突破传统框架,建立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
人才无疑是最核心的建设力量。必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聚集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转化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1、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新区应该营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追求自我实现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工作的环境,满足人才的需求。使每一个个体能够有被认可的地位,有可信赖的价值、有协调的人事关系,使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具有共同目标。
2、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可以进行交易的机制。示范区内大多都是科技型的企业,如果管理、技术等可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可以建立实施股权激励的机制。
(二)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的创新体现
逐步深化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政府在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对比国内外政府在创新体系作用的资料,认为可在大量法规政策、大量的投入经费、营造良好创新服务环境、明晰的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政府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与借鉴。
(三)创新系统国际化
探索跨国合作研发机构或者国外大公司在区域内建立创新企业,探索国内企业通过外向国际化获取海外创造性资产,从而实现内向国际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
研发活动的国际化影响着知识和人力资源在各国之间的配置。建立国内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与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之间的联系,可以加深技术转移的程度,由简单地转移创新成果变为转移创新过程本身,使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性变化,使企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政府机构之间形成不同程度的相互支撑和共同发展。
(四)强化大学参与区域创新体系新的历史使命
大学作为唯一“能生产和转化知识的人”的组织,应该也必须成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全力致力于知识创新、技术转移与转化。同时,大学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与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广泛互动。
大学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技术创新产品的提供。三是知识的生产。需要加强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间的运行机制。对于大学自身而言,应该实质性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采取开放的姿态并与区域内大学、政府和企业全面合作并形成大学联盟,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关系,致力于协同创新的最佳路径。
(作者为市人大代表,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物理所所长、材料与工程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