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短板 精准突破
——全省五个档案建设试点工作情况综述
2016-02-04
根据中央和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浙江省档案局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十二五”中期评估和执法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短板、聚焦问题,于2014年初印发《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协同推进法治档案、智慧档案、民生档案、平安档案、活力档案为主抓手,推动浙江档案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推进档案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建设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强省。为加强探索、取得经验,省档案局于同年6月印发《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试点方案》,选取杭州、温州等20个市、县(市、区)档案局为试点单位,开展五个档案建设试点工作。一年半来,一方面,省档案局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试点工作交流会等形式,组织、指导各地开展试点工作;另一方面,各试点单位分析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试点内容,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全省围绕五个档案建设连续召开了相关会议,分专题加大“五档共建”工作的推进力度。截止到去年12月份,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成效,为下一步深化推进“五档共建”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法治档案建设试点:规范执法,创新监管,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统领档案工作
法治档案建设是“五档共建”的根本保障,为其他四个“档案”建设提供了引领、规范,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金华、义乌作为试点单位,以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运行、创新监管机制、培育和监督档案中介组织为重点,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金华市提出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统领及规范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完善执法机制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一是做到三个规范,即制度规范、程序规范和执法内容规范。制度规范指制定了一整套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工作制度;程序规范指严格按照规定的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对检查过程记录,成效予以评估;执法内容规范指理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二是建立联合市人大常委会、市法制办等多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机制。2015年下半年,多个部门联合对市发改委等34家市直经济建设一线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覆盖式执法检查,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义乌市档案局加强对档案中介机构的依法监管,成立了义乌市档案学会中介机构分会,制定出台《义乌市档案中介服务管理办法》《义乌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档案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和定期培训,开展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定,8家中介机构被评定为信用等级三级单位,进一步规范了档案中介机构服务行为。省档案局印发《浙江省省直单位档案工作基本规范》,依据法律法规划定档案工作的底线、红线,开展规范化档案室确认,推进基层档案工作依法开展。
智慧档案建设试点:夯实基础,融入对接,智慧档案建设初见成效
智慧档案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引擎。绍兴、丽水、鄞州等地在试点工作中,较好地将智慧档案与智慧政务、智慧城市建设对接起来,有效推动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接收工作的开展。绍兴市提出“智慧档案馆”建设方案,以推进实体档案智能化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抓手,通过构建档案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监督指导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高度智能化管理和开发利用。丽水市将“1+9+N”档案协同管理系统迁入“电子政务云”实行统一管理,实现电子公文的在线归档和登记备份,建成丽水云档案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市域范围内档案的跨区域、跨部门在线查阅。宁波市鄞州区将智慧档案项目融入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全区直属单位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档案利用互联互通平台,还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云技术,对馆藏实体档案进行管理并开展对外服务智能化。省档案局在对接浙江政务服务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技术方案》,完成了在线归档模块的设计开发和运用。去年12月,省住建厅作为第一家试点单位投入运行,当月就有2000多个审批事项在线形成电子档案并予以保存。
民生档案建设试点:整合资源,构建平台,档案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民生档案建设是践行档案事业为民服务宗旨和价值追求的根本需要,是确保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湖州市、嘉兴市和龙泉市作为试点单位,在民生档案资源整合、服务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湖州市档案局按计划完成了“五个一”的试点工作任务,即一套市本级民生档案资源分类目录及查阅指南汇总、一个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一项民生档案专题调研成果、一册民生档案资源制度汇编、一个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了区域内综合档案馆间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和跨馆利用,建立了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安全技术和安全工作机制。嘉兴市档案局建成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平台,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布局,1096个村(社区)查档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并与市社保事务局、人力社保局、人口计生委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室藏民生档案远程查档试运行。仅两年时间,该市已有1.1万人次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查档服务,当场出具有效证明7339份,复制档案1.3万页,民生档案远程利用人数达到档案馆窗口利用人数的50%。龙泉市档案局明确了作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民生档案进馆范围、内容,着力加大民生档案进馆力度,2015年底,其馆藏民生档案从2年前的15种3.4万卷增加到26种5.5万卷,馆藏占比从30%提升到45%以上。省档案局会同有关单位制定出生证明档案、公积金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公布了第一批民生档案目录,启动建设民生档案服务利用平台,为深化推进民生档案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平安档案建设试点:抓细抓小,多措并举,精心编织档案信息安全网
平安档案建设是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积极应对信息化、网络化环境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档案安全保障水平、强化档案安全底线思维的关键所在。萧山区作为试点单位,在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监管、解决有关电子档案技术标准、数据检测和共享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区档案局将馆外档案登记工作与各种培训、会议相结合,与年检考核相挂钩,针对不同单位制定档案数字化成果备份策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电子业务档案备份,有效加强了对基层单位的档案行政监管,使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区档案局还充分利用现有工作载体和平台,将档案登记备份、数字档案室创建和三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形成了50余种专题数据库、480万条目录、98万件原文,为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提供了极大便利。省档案局开发完成电子公文档案接收检测工具,对2014年度两家省直单位的4000多件电子公文进行技术检测,还以省港航局的登记备份数据为样本,制定具体处置方案,研究解决登记备份数据与进馆数据之间的统一接收、检测、长期保存等问题。其他地区如湖州市,也围绕完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档案信息存储和在线利用安全的软硬件建设、开展异地数据备份等作了许多工作,有力推进了平安档案建设。
活力档案建设试点: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活力档案建设是构建档案工作开放格局、创新基层档案治理机制、繁荣档案文化建设、加强“五档共建”人才和智力保障、实现档案工作强省目标的重要条件要素。在构建档案工作开放格局方面,各试点单位加强档案工作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借势借力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如,省档案局成立了浙江省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慈溪市档案局、嘉善县档案局等地建立了档案文化或者档案史料收藏研究会,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在基层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舟山市档案局提出了符合舟山群岛新区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和满足各经济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档案工作建议和策略;德清县档案局率先在一些乡镇建立乡镇档案馆;景宁县档案局开展“村档乡管”的探索实践;衢江区档案局在帮助民间收藏家建设民间档案、整理藏品、规范建档和协助策划陈列布展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繁荣档案文化建设方面,台州市档案局采取多方合作模式,以“一村一档”模式建立古村落档案数据库,并编纂出版《台州古村落》一书;宁海县档案局录制“五水共治”口述声像档案,整理形成28万余字的口述档案编研作品及有关“微视档”作品。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嘉善县档案局着力打造“基础业务人人会,专业业务人人懂”的全能型干部队伍;温州市档案局坚持引才与育才相结合,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省档案局在全省档案系统部署开展了“增强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活动,并实施“115”档案人才工程,遴选出全省首批441名专家骨干。
“五档共建”试点工作,突出短板,精准突破,有针对性地解决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试点是为了深化推进,省档案局印发的《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若干意见》为全省“五档共建”画好了路线图:到2015年,本若干意见提出的一些具体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完成本若干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档案工作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省档案局(馆)长刘芸强调,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以“五档共建”为主抓手,谱写“十三五”档案事业新篇章,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持续推进“五档共建”,关键是要深化发展。一方面,要深化落实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省直单位档案工作会、全省档案馆工作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和法治档案建设推进会及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等相关重要会议精神,按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对“五档共建”试点单位的成熟经验要深入推开,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在深化拓展上再下功夫,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不断深化拓展“五档共建”的内涵与外延,积极研究探索档案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在补齐短板上狠下功夫,力争取得新突破。重点要在档案行政管理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大数据归档管理和开放共享、电子档案管理及长久保存、数字记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民生档案鉴定及开放利用、建立健全基层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涉外档案工作交流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拓展。
五个档案建设是浙江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向”要求的实践版本,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浙江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让我们大力发扬“忠诚担当、创新开放、敬业守真、淡泊清廉”的浙江档案人职业精神,深化推进“五档共建”,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档案系统依法治档、开放服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本文执笔:浙江省档案局业务指导处许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