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那些流言
2016-02-03清扬
清扬
蔬菜中农药残留普遍超标,农药一定会引发中毒,盐水浸泡或使用果蔬洗涤剂能去除农药……这些关于农药的流言,真的靠谱吗?
毒草莓、毒西瓜、毒豇豆、“套药袋”苹果……近年来,一个个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让“吃货”们闻之色变。那么,蔬菜中农药残留真的普遍超标吗?农药就一定会引发中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流言是否真的靠谱?
流言1:蔬菜中农药残留普遍超标?
农业部近年来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正逐年提高。2014年,全国各类蔬菜的合格率已达96.3%。
来自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信息也显示,近年来甲胺磷、对硫磷等禁用农药基本没有检出;氧乐果、克百威等限用农药的检出和超标次数也大大降低,已经不再是造成蔬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同时,检出值也逐步降低,虽然仍有部分蔬菜有农药残留检出,但检出值普遍不高,基本都低于安全限量。
流言2:高毒农药使用泛滥?
2015年10月开始生效的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药材。由于这是《食品安全法》中首提关于剧毒、高毒农药的禁令,一度被解读为我国高毒农药一直可以用于上述产品。
然而,实际上,此前从农业部规章到国务院条例,对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严管下,其使用比例逐年下降。早在10年前,高毒农药在农药市场中占比就只有30%,而现在则不到1.7%。随着国家农药零增长计划的实施,大力推广普及科学施药技术及低毒、低风险安全农药替代。因此,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农药是安全可靠的。
流言3:农药残留=不安全?
不少消费者认为,有农药残留就等于不安全,有人甚至故意去选择“虫眼菜”。
实际上,在世界各国,农药的使用很正常也很普遍,全世界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内无一例外。只要严格执行施用对象、施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规范,农药残留是可以降解到安全标准范围内的,此时的农产品就是安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在综合急性毒理学、亚慢性和慢性毒理学、残留等各方面安全评价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安全标准。也就是说,农药残留量在限量标准之内的农产品对人体是安全的。
流言4:农药=有毒?
实际上,农药并不等于就一定有毒。一种物质是否有毒,需要看该物质本身的特性、摄入剂量和持续摄入的时间。比方说,食盐是人们每天都会使用的调味料,但食盐其实也有一个半致死剂量,大约为3克/公斤,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人,如果一次性食用180克食盐,也有可能会引发死亡。
再比如说,2015年媒体报道的草莓中有乙草胺残留事件,按当时报道的草莓中的乙草胺最高残留量,其检出值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农药残留需要累计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致癌,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致癌风险也不一样。按照此次公布的检查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只在草莓成熟季吃几次,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流言5:盐水浸泡能减少农药残留?
一些人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用盐水可以洗去蔬果上残留的农药。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使用盐水浸泡虽然可能杀死蔬果中的虫及虫卵,却并未有严格的科学数据能证明盐水可有效的去除农药。
流言6:果蔬洗涤剂能去除农药?
实际上,果蔬洗涤剂并不能去除果蔬内部的农药残留,且虽有可能去除一部分表皮上的农药,但残留在果蔬表面的洗涤剂对人体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此外,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农药降解剂和降解机,虽然号称能利用生物酶或臭氧将农药降解,但尚未有严格的科学数据证明其对农药的去除率有多高。
延伸阅读
怎样减少农药残留?
目前,由于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农药跑冒滴漏严重;针对不同种植体系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造成我国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但是,只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绿色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规范使用,农药残留就能有效控制,不会造成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加之在生活中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减少蔬果上的农药残留的。
1.用自来水将蔬果浸泡10~60分钟后再稍加搓洗,可有效除去表皮上的农药残留。需要注意的是,将蔬果切成小块浸泡会导致农药渗入蔬果内部,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蔬果的完整,并用流水冲洗。
2.高温加热可使许多农药分解,因此,烫煮或煎炒等高温烹调方式可有效去除许多农药残留。
3.黄瓜、茄子等农药用得多的蔬菜和大部分水果,最好去皮吃,可有效减少农药残留。
编辑/余风